利用SCICPMS法測定單個細菌細胞中的鐵含量
優勢ICP-MS 法可以分析成批培養的細菌細胞中的總金屬含量,然后根據測得的細胞總數平均算出單個細菌細胞的鐵含量。由于平板計數法無法計算死亡細胞或未被培養的完整細胞,導致計數出現誤差。然而,由于儀器的限制,目前還未見有方法可直接分析單個細菌細胞中的鐵含量。基于單細胞ICP-MS (SC-ICP-MS) 分析技術取得的重大進展,使得直接測定單個細胞內金屬含量成為現實。PerkinElmer 公司專利的Asperon?單細胞霧室將單個完整細胞引入ICP-MS的等離子體中,結合NexION? 系列ICP-MS 質譜儀瞬時采集速度快的優勢,可確定單個細菌細胞內的鐵含量。在本次實驗中,我們利用SC-ICP-MS 法分別測定了三種菌株的單個細胞的鐵含量。這三個菌株分別是大腸桿菌B 株(Eco)、枯草芽孢桿菌168 株(BAC) 和紅球菌RHA1 株(RHA)。SC-ICP-MS 技術可直接測定單個細胞的鐵含量,并確定每種菌株的鐵含量分布情況......閱讀全文
利用SC-ICP-MS 法測定單個細菌細胞中的鐵含量
優勢:ICP-MS?法可以分析成批培養的細菌細胞中的總金屬含量,然后根據測得的細胞總數平均算出單個細菌細胞的鐵含量。由于平板計數法無法計算死亡細胞或未被培養的完整細胞,導致計數出現誤差。然而,由于儀器的限制,目前還未見有方法可直接分析單個細菌細胞中的鐵含量。基于單細胞ICP-MS (SC-ICP-M
利用SC-ICP-MS 法測定單個細菌細胞中的鐵含量
優勢ICP-MS 法可以分析成批培養的細菌細胞中的總金屬含量,然后根據測得的細胞總數平均算出單個細菌細胞的鐵含量。由于平板計數法無法計算死亡細胞或未被培養的完整細胞,導致計數出現誤差。然而,由于儀器的限制,目前還未見有方法可直接分析單個細菌細胞中的鐵含量。基于單細胞ICP-MS (SC-ICP-MS
單細胞ICP-MS應用:測定單個細菌細胞的鐵含量
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體,個體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細菌只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只能在顯微鏡下被看到。細菌廣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與其他生物共生。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據估計,人體內及表皮上的細菌細胞總數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鐵是細菌細胞內部進行各種生物過程所必須的金屬輔助因子。通常,鐵作
原子吸收法測定鐵元素的含量
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鐵的含量的方法: 每種元素的原子能夠吸收特定波長的光能,而吸收的能量值與該光路中該元素的原子數目成正比。用特定波長的光照射這些原子,測量該波長的光被吸收的量,與標準溶液制成的效正曲線對比,求出被測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譜(AtomicAbsorptionSpectrosco
重鉻酸鉀法測定鐵含量的方法介紹
試樣→熱HCl溶解→SnCl2還原→鎢酸鈉(指示劑)→TiCl3還原(過量)→加Cu2+(催化劑)→加水→加入H2SO4+H3PO4混酸→加二苯胺磺酸鈉(滴定指示劑)→用K2Cr2O7標準溶液滴定→終點(綠色→紫色)加入H3PO4的主要作用:(1)Fe3+生成無色Fe(HPO4)2-絡離子,使終點容
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鐵含量的方法
原子吸收法和等離子發射光譜法操作簡單、快速,結果的精密度、準確度好,適用于環境水樣和廢水樣中鐵的分析;鄰菲啰啉光度法靈敏、可靠,適用于清潔環境水樣和輕度污染水的分析;污染嚴重,含鐵量高的廢水,可用EDTA絡合滴定法以避兔高倍數稀釋操作引起的誤差。測總鐵,在采樣后立刻用鹽酸酸化至pH
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鐵含量的結果分析
計算式中:m——校準曲線查得鐵、錳量(μg);V——水樣體積(ml)。精密度和準確度用1%鹽酸配制含鐵2.00 mg/L、錳1.04 mg/L的統一樣品,經13個實驗室分析,鐵、錳室內相對標準偏差為0.86%和0.85%;室間相對標準偏差為2.64%和1.88%;相對誤差為+0.18%和-12.5%
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鐵含量的方法原理
在空氣-乙炔火焰中,鐵、錳的化合物易于原子化,可分別于波長248.3 nm和279.5 nm處,測量鐵、錳基態原子對鐵、錳空心陰極燈特征輻射的吸收進行定量。
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鐵含量的影響因素
影響鐵、錳原子吸收法準確度的主要干擾是化學干擾。當硅的濃度大于20 mg/L時,對鐵的測定產生負干擾,當硅的濃度大于50 mg/L時,對錳的測定也出現負干擾。這些干擾的程度隨著硅濃度的增加而増加。如試樣中存在200 mg/L氯化鈣時,上述干擾可以消除。一般來說,鐵、錳的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法基體干擾不太
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鐵含量的操作步驟
操作步驟(1)樣品預處理對于沒有雜質堵塞儀器吸樣管的清澈水樣,可直接噴入火焰進行測定。如測總量或含有機質較高的水樣時,必須進行消解處理。處理時先將水樣搖勻,分取適量水樣置于燒杯中,每100 ml水樣加5 ml酸,置于電熱板上在近沸狀態下將樣品蒸至近干。冷卻后,重復上述操作一次。以(1+1)鹽酸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