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兩年之久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日前正式發布。規劃明確,我國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當前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2015年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 規劃編制為何經歷了兩年時間?確定的技術路線與此前相比有沒有調整?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和產業化水平究竟如何?產銷50萬輛、關鍵技術整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能否實現?有何措施保障?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 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說遭遇徹底反思 “新能源汽車對傳統汽車的替代可能是本世紀全球汽車行業發展的最后一個‘彎道’,也是中國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僅有的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網上檢索“新能源汽車”,類似的言論在2010年前后十分流行。然而,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業界對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說進行了徹底反思。 “在兩三......閱讀全文
10年前,對普通中國人來說,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很陌生的詞匯;10年后,已經有近萬輛新能源汽車馳騁在中華大地。 10年前,一個重大專項開始撬動;10年后,全國汽車產業已吹響了總動員的號角。 中國汽車人走出了一個不平凡的10年。這個10年,在政、產、學、研各界無數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國新
7月9日,醞釀已久的國務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終于正式公布。 在正式公布一天之后,7月10日,工信部在北京組織召開宣貫會,各省市經信部門、全國各大車企代表、電網企業、高校等40多家企業單位參加,圍繞《規劃》內容做出深
中國電動車正在退燒,歐美日車企已經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熱度不斷升溫,而這一次我們又掉隊了。 1月24日,寶馬與豐田聯盟,計劃到2020年聯合生產一款氫燃料電池汽車。4天后戴姆勒、福特和日產汽車也宣布在
國發〔2012〕1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
在電動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大行其道的時候,替代燃料也在尋求發展之路。 一年前,國務院在其印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提道:“要因地制宜地發展替代燃料汽車,積極開展車用替代燃料制造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鼓勵天然氣(包括液化天然氣)、生物燃料等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替代燃料汽車。探索其他
你看滿大街上跑的汽車,有幾輛是電動車? 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人們看見電動汽車上路了,跑起來了。讓人振奮! 可是,到了今天,電動汽車還是“霧里看花”。 怎么回事呢? 周國泰院士斬釘截鐵地說,問題出在電動車的電源上。電動車的電池技術還沒有“過關”。
新能源汽車 “要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今年內要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600萬輛,并在全國供應國四標準車用柴油。”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 去年至今年年初全國多次大范圍地爆發霧霾,讓全社會都越來越“難以呼吸”,大氣污染防治開始成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盡管本次政府工作報
國務院近日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決定》明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 明確四大發展方向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日前,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為進一步了解《決定》的有關情況,近日,記者采訪了主要起草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 一、請簡要介紹《決定》制定的背景和主要過程? 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轉型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 央視財經頻道《兩會銳觀察》獨家供稿:戰略性新興產業 小體型 大步伐 ——芮成鋼專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 芮成鋼:感謝您接受我們央視財經頻道《兩會銳觀察》的采訪。 張曉強:我也很高興有這個機會。 芮成鋼:最近一段時期,
楊裕生院士談低速電動車 政府曾制定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要達到50萬輛的計劃,現在各種新能源汽車加起來還不到10萬輛,時間只剩下一年了!我覺得新能源汽車推廣遲緩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沒有把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責任加到汽車企業身上,著急的是政府部門,汽車企業不著急,它們不但不著急,而且在看哪種車補
今年是“十一五”計劃的收官之年,當我們盤點這五年來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進程,可以發現,以國家之力推動實施的一大批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和重大科技成果,如同一個個新的動力系統,驅動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向前的步伐。這些人類智慧凝結而成的力量,我們有必要從它改變人類生活的那一刻開始,認識它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質檢總局官網8月5日消息,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工信部聯合印發《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提出到2020年,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
加拿大消費者在購買電子產品時會支付一定的“環境處理費”,這筆資金會幫助相關機構對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圖為加拿大大溫哥華地區的一家電子垃圾回收廠內的工作人員正在對拆解后的電子垃圾零件進行分類。 從5月1日起,商務部出臺的《舊電器電子產品流通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旨在規范舊電器電子產品收購和銷售活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國務院委托,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信息化建設及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工作情況,請審議。 一、當前我國信息化發展的基本情況 當前,我國信息化發展取得了長足進展,各領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一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成為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我國建成了
編者按 “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是中國工程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于2009年設立聯合基金開展的重大咨詢項目,其宗旨是著眼于滿足2030年前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及建設創新型國家對工程科技的重大需求,對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影響國家競爭力、影響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開展研究。 6月8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引言: 新材料是高新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又是高新技術發展的基礎和先導,也是提升傳統產業技術能級 ,調整產業結構的關鍵 。 新材料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并對未來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的產業,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爭奪高技術產業發展制高點的種類中,均把新材料產業放到重要戰略地位來優先發展。日本是新
不僅要發揮物理所基礎和前沿研究方面的綜合優勢,對那些具有明顯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還要注意盡可能早地就把企業請進來,與那些既有經濟實力、又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合作,把我們的知識與技術轉移擴散出去,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提高我國高新技術的競爭力!” 12月5日下午,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
為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產業,推動材料工業轉型升級,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我部組織制定了《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
哈爾濱工業大學超精密光電儀器工程研究所所長 譚久彬教授 哈爾濱工業大學超精密光電儀器工程研究所所長譚久彬教授做了《超精密儀器與高端裝備制造》的報告。 超精密儀器與高端裝備制造的關系 高端裝備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技術上高端。表現為知識、技術密集,體現多學科和多領域高、精、尖技術的交叉與
人工智能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像人類一樣聰明的人造機器”。將這個聰明的“人造機器”應用到制造業,主要的作用就是使機器能夠“達到甚至超過人類技工水平”,實現制造企業生產運營效率的提升。 “人工智能+制造”的“智能化”過程,與過去制造業追求“自動化”的過程有本質上的區別。“自動化”追求的是機器自動生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中
.mainarea table td{padding:3px;} 《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2014年版)》已于2014年12月19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現將《目錄》有關情況作如下解讀。 一、《目錄》修訂發布的背景 一是滿足國家環境保護目標任務的新要求。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