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辯轉基因:爭議為何變成爭吵?
前不久發生的轉基因“崔盧激辯”,無疑是一次非常不成功的科學對話。不過,諸如此類將爭議演變為爭吵的場面,在近年來公眾所關心的爭議性科學話題中時有發生。科學傳播學者由此反思,他們所推崇的平等對話究竟為何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公眾參與科學的科學傳播模式,又為何難以實現?當下的種種問題,都需要科學傳播的研究者和實踐者認真探索,其中面臨的挑戰恐怕難以輕易克服,但要讓科學對話得出有建設性的結果,恐怕舍此無他。 ■賈鶴鵬(美國康奈爾大學傳播學系)■王大鵬(中國科普研究所媒體科技傳播研究室) 繼發布赴美國調查轉基因的紀錄片并獲得廣泛關注后,央視前主持人崔永元日前再次因轉基因議題引發媒體熱議。3月26日晚,崔永元參加了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組織的“新聞大講堂”,并發表題為“班門弄斧轉基因”的演講。演講提問環節,崔永元與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生物學家盧大儒爆發了長達17分鐘的口舌之爭。 這段“激辯”視頻被發布到網上后引發了強烈反響。贊同崔......閱讀全文
評論:轉基因紛爭凸顯公眾科學精神匱乏
如果你想在飯桌上吵架,或讓大家陷入尷尬的沉默,可以聊聊轉基因。前幾天《自然》旗下一本雜志發表的《轉基因食品公眾認知:中國消費者調查》顯示,中國公眾挺轉、中立和反轉比例分別為11.9%、46.7%和41.4%。 圍繞轉基因的紛爭,顯示出我們民族還相當欠缺科學精神,具體說來,分三個方面。
英公眾與科學家爆發“轉基因沖突”
英國的一塊轉基因試驗田日前遭到抗議者的破壞。 ?一位抗議者在試圖破壞英國洛桑研究所位于哈普敦的一塊轉基因(GM)小麥田后于5月20日被警方逮捕。 洛桑研究所的公關主管Darren Hughes表示,這次襲擊損壞了柵欄,以及環繞小麥試驗田周圍的一些“緩沖帶”農作物,但對試
轉基因認知"錯位" 《公眾對轉基因技術態度調查》解讀
“提到轉基因食品,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開放式的問卷調查題目,得到卻是“標準答案”。提到“有害、有毒、不好”的人占到多數,只有少數人提到“有好處”。 “您以前聽說過轉基因嗎?” 59%的受訪者表示“沒聽過”,農村戶口受訪者的這一比例更高達66.5%,城鎮戶口受訪者為41.1%。在聽說過“
轉基因食品傳言再入公眾視野擊破轉基因食品四謠傳
近日,《人民日報》公布了我國轉基因食品名單,一直備受關注的轉基因食品問題又回到人們的視野,除去名單中公布的產品,人們是否還有其他途徑接觸到轉基因食品?一些與傳統食品形狀、顏色等存在較大差異的食品是否涉及轉基因技術?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其實轉基因食品只是膳食平衡與營養的一個方面,公眾無需過于恐慌。
公眾對轉基因接受度顯著下降
15日,由科技日報社和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組織的“公眾對轉基因技術的態度調查”報告發布。結果顯示,我國公眾對轉基因的接受度近年來呈持續快速下滑趨勢。 調查表明,多數公眾反對推廣種植轉基因水稻,不愿食用轉基因食品。其中,僅25.7%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支持在我國推廣種植轉基因水稻,65.2%
轉基因:精英論戰為公眾帶來什么
“轉基因商用”決策過程中不該沒有公眾的聲音 最近一個月,關于轉基因的“精英論戰”如火如荼。 7月6日,上海《文匯報》刊登留美學者曹明華的文章《轉基因食物在美國的爭議》。作者以在美國見聞,質疑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自此開始,“反轉”、“挺轉”的精英們,將“中國式”轉基因論戰推向新的高度。北
轉基因溝通為何難 《公眾對轉基因技術態度調查》解讀
“轉基因雖然只有30多年的歷史,卻經歷了太多的磨難,被各種謠言和誹謗扭曲得面目全非。”《三聯生活周刊》特約撰稿人袁越,從2007年開始關注這個領域,寫過十幾篇專題報道和分析文章。 當下中國可能沒有哪項科學技術像轉基因一樣引起如此多的關注和爭議,沒有哪個科學問題會因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因素的
明文禁種轉基因作物有些誤導公眾
黑龍江省的《條例》規定禁種轉基因作物,不僅是法律常識出了問題,更反映了相關立法者科學素養的不足。對于全社會的法治、科學意識的培育都很不利。 據報道,12月16日,黑龍江省通過了《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條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條規定是:“本省行政區域內依法禁止種植轉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糧食作
評論:請給予公眾轉基因知情權
半年多以前,誰也不會料到,全國政協委員、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崔永元會卷進轉基因技術爭論,并且如此之深。 3月2日,崔永元"先聲奪人",公布了兩度赴美,花費100萬元拍攝的紀錄片《小崔考察轉基因》,引起不少關注。接著,他聲稱將在兩會上提交媒體不敢報道的《關于轉基因作物及相關問題的提案》
外媒:中國轉基因作物推廣遭遇公眾阻力
外媒稱,中國是世界最大糧食消費國,國內支持轉基因的陣營希望國家領導的支持能打破官僚層面的僵局,這種僵局已阻礙了中國轉基因作物的發展。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24日報道,在國家財政一次次撥款后,研究者已經開發出不少轉基因作物,只等商業化許可。但是,只要公眾輿論還堅定地反對轉基因——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