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素應該有很多;一、首先需確定目的蛋白是否在膠上:跑完電泳可以先考馬斯亮藍染膠,如果在marker的指示下看到了目的蛋白的清晰條帶,基本可以確定蛋白已經在膠上跑開。二、膜的準備:1.根據被轉移的蛋白分子量大小,選擇不同孔徑的pvdf膜。因為隨著膜孔徑的不斷減小,膜對低分子量蛋白的結合就越牢固。通常用0.45μm和0.2μm兩種規格的pvdf膜。大于20kd的蛋白可用0.45μm的膜,小于20kd的蛋白就要用0.2μm的膜了,如用0.45μm的膜就會發生“blowthrough”的現象。pvdf膜靈敏度、分辨率和蛋白親和力比常規的膜要高,非常適合于低分子量蛋白的檢測。2.pvdf膜在使用之前必需用純甲醇浸泡飽和1-5秒鐘,以使表面基團活化,有利蛋白結合。三、三明治做好后放入已經加入轉膜液的轉膜槽,連接電極,方向是膠負膜正。轉膜過程在4度冰箱中或置入冰水浴中進行。四、時間和電壓或電流依照分子量大小:分子量越大,時間越長,電壓或越......閱讀全文
300mA90分鐘,我們是1.0的膠厚度,要是0.75也行,但1.5mm的厚膠要時間長一些,另外你做的蛋白如果超過100kd建議時間更長一些,若是小蛋白就減少轉模時間,立春紅確定最適時間
影響因素應該有很多;一、首先需確定目的蛋白是否在膠上:跑完電泳可以先考馬斯亮藍染膠,如果在marker的指示下看到了目的蛋白的清晰條帶,基本可以確定蛋白已經在膠上跑開。二、膜的準備:1.根據被轉移的蛋白分子量大小,選擇不同孔徑的pvdf膜。因為隨著膜孔徑的不斷減小,膜對低分子量蛋白的結合就越牢固。通
轉膜分干轉和濕轉,恒流轉膜一般0.8mA/cm2分子量與轉膜時間對應關系分離膠濃度(%) 線性分離范圍 電泳時間(h)15 10~43 0.512 12~60 0.7510 20~80 1.57.5 36~94 1.5~2.0
轉膜分干轉和濕轉,恒流轉膜一般0.8mA/cm2分子量與轉膜時間對應關系分離膠濃度(%) 線性分離范圍 電泳時間(h)15 10~43 0.512 12~60 0.7510 20~80 1.57.5 36~94 1.5~2.0
轉膜分干轉和濕轉,恒流轉膜一般0.8mA/cm2分子量與轉膜時間對應關系分離膠濃度(%) 線性分離范圍 電泳時間(h)15 10~43 0.512 12~60 0.7510 20~80 1.57.5 36~94 1.5~2.0
轉膜分干轉和濕轉,恒流轉膜一般0.8mA/cm2分子量與轉膜時間對應關系分離膠濃度(%) 線性分離范圍 電泳時間(h)15 10~43 0.512 12~60 0.7510 20~80 1.57.5 36~94 1.5~2.0
轉膜分干轉和濕轉,恒流轉膜一般0.8mA/cm2分子量與轉膜時間對應關系分離膠濃度(%) 線性分離范圍 電泳時間(h)15 10~43 0.512 12~60 0.7510 20~80 1.57.5 36~94 1.5~2.0
轉膜分干轉和濕轉,恒流轉膜一般0.8mA/cm2分子量與轉膜時間對應關系分離膠濃度(%) 線性分離范圍 電泳時間(h)15 10~43 0.512 12~60 0.7510 20~80 1.57.5 36~94 1.5~2.0
轉膜是把DNA從瓊脂糖凝膠中轉移到固相支持物(一般是尼龍膜)上固定,是進行各種后續研究(如RFLP分析,陽性克隆的篩選驗證等所有涉及分子雜交的研究)的前提。實驗目的:掌握Southern blotting的原理及操作步驟。實驗原理:1. 轉膜的方式: 向上的毛細管轉移 向下的毛細管轉移 同時向
轉膜的時候電壓40v,可以看到電流先下降后上升。我轉膜的時候就這樣的,轉膜效果挺好的。轉膜液隨著使用次數增多,電阻增大,相應電流下,電壓增大,建議每次轉膜液使用2~3次就換新的,這個是正常的,恒壓的時候,電流也是會變化的,這是關于電泳液的問題,用的時間久了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可以經常換電泳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