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息肉的相關介紹
子宮內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是婦科的常見病,是由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所致,表現為突出于子宮腔內的單個或多個光滑腫物,蒂長短不一。可引起不規則陰道流血、不孕。從育齡期到絕經后的女性,都是子宮內膜息肉的高發人群。目前病因未明,認為與內分泌紊亂有關,以超聲診斷為主,子宮腔內聲學造影敏感性更高,宮腔鏡是診斷子宮內膜息肉的金標準,宮腔鏡下息肉摘除術是子宮內膜息肉首選的治療方法,但息肉易復發。子宮內膜息肉偶有惡變,尤其是絕經后陰道流血者,息肉呈不典型增生時,應以癌前病變看待。......閱讀全文
子宮內膜息肉的相關介紹
子宮內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是婦科的常見病,是由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所致,表現為突出于子宮腔內的單個或多個光滑腫物,蒂長短不一。可引起不規則陰道流血、不孕。從育齡期到絕經后的女性,都是子宮內膜息肉的高發人群。目前病因未明,認為與內分泌紊亂有關,以超聲診斷為主,子宮腔內聲學
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介紹
1.保守治療 對于小的、無癥狀的息肉,可暫時不加干預,有部分息肉可自發消退,不推薦藥物治療息肉。 2.宮腔鏡電切術 有明顯臨床癥狀者,B超發現宮腔內有贅生物,或者宮腔內贅生物無法完全排除惡性可能性的患者,均建議手術治療;另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發現子宮內膜息肉可能的,也建議手術后再試孕。宮腔鏡
關于子宮內膜息肉預后的介紹
25%子宮內膜息肉(特別是直徑小于1cm)的可自行消退;75%~100%病例通過宮腔鏡息肉切除術可改善子宮異常出血的癥狀;不孕癥患者去除子宮內膜息肉可以提高生育能力。本病容易復發,手術后應定期復查,每3個月復查一次,但對無癥狀者,不必反復手術治療。
子宮內膜息肉的病因分析
1.內分泌因素 因雌激素可促使子宮內膜增生而產生月經,因而子宮內膜息肉的形成與雌激素水平過高密切相關。圍絕經期及絕經后激素替代治療,經常吃一些激素類的保健品,都會使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 2.炎癥因素 長期婦科炎癥刺激、宮腔內異物(如避孕環)刺激、分娩、流產、產褥期感染、手術操作或機械刺
關于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表現介紹
本病可發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齡,但常見于35歲以上的婦女。單發較小的子宮內膜息肉常無臨床癥狀,常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宮后進行大體檢查時被發現,或在診斷刮宮時發現。部分患者可見月經過多及經期延長,此與子宮內膜面積增加及內膜過度增生有關。大型息肉或突入頸管的息肉,易繼發感染、壞死,而引起不規則出血及惡臭
關于子宮內膜息肉的檢查和診斷介紹
檢查 1.婦科檢查 子宮稍大,如子宮內膜息肉蒂長者,宮頸口可見到或觸及贅生物。 2.超聲檢查 經陰道超聲檢查在子宮腔內可見常規形狀的高回聲病灶,其周圍環繞弱的強回聲暈。在月經周期增生期檢查的結果更具有可靠意義。月經期干凈后重復超聲檢查有助于區分“息肉狀子宮內膜”與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腔內聲
子宮內膜息肉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女,50歲,農民【主訴】**不規則流血半年余【現病史】患者為已婚中年女性,G3P1,足月順產一次,既往人流2次。自訴平素月經規律,初潮14歲,周期23-24天,經期7天,量中等,色暗紅,有血塊。LMP:2018-02-10。患者于去年8月份開始出現間斷性出血,一直持續至10月份,11月份
彌漫性子宮內膜息肉病例分析
患者女,23歲。已婚。3天前體檢發現宮腔內病變后入院。患者平素月經欠規律,2~7/27~30天,量中,色暗紅,無血塊。婦科檢查:子宮體前位,大小如孕4個月,質中,活動欠佳,表面光滑,無壓痛,雙附件區未及明顯異常。?實驗室檢查: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9.8mIU/ml(正常0~20mIU/ml
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價值
子宮內膜息肉為局部子宮內膜組織過度增生形成的有蒂或無蒂的贅生物,是一種良性病變,但它可發展為腺瘤樣增生,甚至癌變。超聲作為子宮內膜息肉重要的無創性診斷手段,尤其以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效果為佳,本文通過175例子宮內膜息肉聲像圖血流動力學特征及手術后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檢查子宮內膜增生的介紹
診斷依賴于子宮內膜組織學診斷。取材的方法包括:內膜活檢、擴宮刮宮術、負壓吸宮術、宮腔鏡檢查。由于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常表現為散在或單個灶性病變,整個宮腔內膜可能同時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增生,僅取少數幾塊組織活檢不能反映出內膜的所有改變。對于刮宮見內膜不典型增生的圍絕經婦女,切除子宮有30%~50%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