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對抗耐藥腫瘤的新武器
招募機體自身免疫系統生成的抗體來幫助殺傷腫瘤,一些癌癥藥物在治療多種類型的癌癥中顯示出極大的前景。然而,在初期治療成功之后,腫瘤往往會再度復發。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對抗這些復發性腫瘤的新方法,采用一種已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用于治療某些癌癥的藥物——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可使得這些復發性腫瘤對抗體治療更加的敏感。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1月30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麻省理工學院免疫學教授和Koch研究所成員陳建柱(Jianzhu Chen)博士,以及生物學副教授、Koch綜合癌癥研究所成員Michael Hemann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陳教授早年畢業于武漢大學,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免疫記憶的細胞與分子基礎、癌癥的T細胞反應及耐受、人源小鼠模型的建立和應用。在PNAS、Immunity等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 抗體藥物是通過讓機體免疫系統摧......閱讀全文
海龜腫瘤類似人類癌癥
? 本報訊 一項研究發現,海龜腫瘤和人類癌癥擁有類似的遺傳脆弱性,這意味著人類癌癥療法或可用于治療海龜腫瘤。 海龜種群目前面臨滅絕威脅,海龜纖維性乳突瘤癥(一種具有潛在致命性的惡性腫瘤)削弱了人類的保育措施效果。人為造成的棲息地惡化等問題促使這種腫瘤病毒和其他新出現的傳染
海龜腫瘤類似人類癌癥
一項研究發現,海龜腫瘤和人類癌癥擁有類似的遺傳脆弱性,這意味著人類癌癥療法或可用于治療海龜腫瘤。 海龜種群目前面臨滅絕威脅,海龜纖維性乳突瘤癥(一種具有潛在致命性的惡性腫瘤)削弱了人類的保育措施效果。人為造成的棲息地惡化等問題促使這種腫瘤病毒和其他新出現的傳染病在野生生物中傳播擴散。 對于該
Cancer Res:腫瘤細胞與癌癥?
腫瘤中的細胞并不都是一樣的,這些腫瘤細胞在生長和患者治療的整個階段會產生不同的遺傳突變,同時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特性,這些差異就使得腫瘤非常難以對付,從而往往會產生因許多惡性腫瘤細胞而導致的腫瘤耐藥性的發生。近日,發表于國際雜志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莫非特癌癥研究中心的研
“癌癥”就是惡性腫瘤嗎?
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癥”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癌癥具有細胞分化和增殖異常、生長失去控制、浸潤性和轉移性等生物學特征,其發生是一個多因子、多步驟的復雜過程,分為致癌、促癌、演進三個過程,與吸煙、感染、職業暴露、環境污染、不合理膳食、遺傳因素密切相關。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轉化為癌癥殺手,里應外合殺滅腫瘤
上皮腫瘤(如肺癌和胰腺癌的腫瘤)利用ανβ3分子獲得了針對標準抗癌療法的耐藥性,從而成為高轉移性得癌癥。在一篇發表在《Cancer Research》上的最新研究中,來自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
研究揭示癌癥腫瘤難治之謎
美國研究人員7月4日在英國《自然》雜志網站上發表報告說,他們發現,對癌癥腫瘤用藥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可能是存在于腫瘤微環境中的健康細胞給癌細胞提供了相應的條件,使它能抵抗藥物并存活下來。 腫瘤微環境是指腫瘤局部浸潤的免疫細胞、間質細胞及所分泌的活性介質等與癌細胞共同構成的局部
驚人成果:用腫瘤細胞治療癌癥!
5年前,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證實,循環腫瘤細胞(CTCs)既能夠移居至新轉移瘤處,也可回到它們的原發腫瘤處。利用CTC的這種雙向移動,新墨西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和他們的同事們將經遺傳改造表達一種抗癌細胞因子的CTCs注入到了小鼠體內。 在一項小鼠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遺傳改造CTCs
循環腫瘤DNA實時跟蹤癌癥發展
據本周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首次發現,流進入血液中的腫瘤DNA,可用于實時跟蹤腫瘤的發展以及對治療的響應。 三年多來,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從腫瘤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一名乳腺癌患者身上,采集了外科腫瘤樣本(活檢)和血液樣本。他們仔細
腫瘤標志物陽性≠有癌癥
●目前腫瘤標志物檢測是早期發現無癥狀微灶腫瘤的唯一途徑,但腫瘤標志物檢測呈陽性并非一定就是癌癥,檢測呈陰性也不一定就能排除癌癥 ●腫瘤標志物檢測對健康人群篩查作用有限,且檢測成本高,更適用于高危人群及年齡40歲以上群體的腫瘤篩查,不推薦作健康人群的廣泛篩查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