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濱海高新區圍繞功能定位,緊抓全球性創新要素,進一步完善區域配套建設與環境整治工作,實現了區域產業的國際性創新環境,成為了創造和引領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潮流的自主創新基地。其中,華北新地標“高銀金融117大廈”正在加緊建設,預計2015年主體結構封頂,未來將成為金融資本和高端人才聚集地;“三路一片區”環境整治工程歐美小鎮片區市容環境整治也已全部完成……建設高端產業環境、河道水環境治理、道路改造綠化景觀等一系列環境配套提升工程正與區域產業的迅猛發展“齊頭并進”。“集聚化、國際化、低碳化”一直是濱海高新區的一個發展原則,濱海高新區近幾年來一直積極推進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提升區域價值打造金融新地標 高銀金融117大廈就位于華苑產業園的核心所在地,這座大廈建設高度597米,共設有117層,集高檔商場、寫字樓、商務公寓和六星級酒店于一身,總規劃和建設面積約200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是天津濱海高新區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成......閱讀全文
日前江蘇鹽城印發《鹽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 全文如下:鹽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 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事關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事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六個高質量發展”和“強富美高”新鹽城建設。為加快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為我們國家當今和未來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明確了方向。 戰略的核心,核心的戰略,中國跨入了一個自主創新的黃金時代。在春節前后各地的兩會上,倡導自主創新,依靠科技創
2008年那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至今仍然讓世界經濟陷入下行境地。 這股寒流無可避免地襲擊了中國。 在多元化并存的當下社會,一個國家的興盛,注定要完成由大到強的轉型。在這個過程中,科技創新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156個重點工業的布局,奠定了我國產業結構的
今年天津市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作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來抓,并推出了“一區二十一園”的規劃方案,緣何天津市對這一工作如此重視?今后又將采取哪些舉措?全國兩會前夕記者采訪了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 高水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記者:去年底國務院對天津建設國
■ 到2020年時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是我國科技創新“三步走”戰略目標,體現了黨中央對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的歷史宣示,體現了強大的道路自信和時代擔當。 ■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形成了“五大優勢
全國1568家省級以上工業園區,產值占國內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創造了50%以上的GDP。讓工業園區率先實現生態轉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突破口――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全球最完整、最具規模的手機研發制造產業鏈,張家港保稅區有世界最大的糧油工業生態生產基地,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6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2國家衛計委分別確定兩批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試點省份及城市,包括:福州、廈門、南京、常州四市及山東、安徽、貴州三省。 2016年10月2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在京召開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建設國家試點工程啟動推進電視電話會。會議圍繞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