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熱議轉基因:站在戰略高度權衡利弊
近來,湖南的“黃金大米”、法國開展的小白鼠食用轉基因玉米試驗等,再次把轉基因推于風口浪尖。在兩院院士師昌緒的倡導下,兩院資深院士聯誼會組織轉基因作物論壇,邀請相關領域的院士專家,針對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產業化等問題展開探討。那么,院士專家究竟如何看待轉基因? 保障未來糧食安全 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中科院院士李家洋介紹,2030年前后,我國人口將增加2 億以上,糧食總需求量將達到7億噸以上,單產需增加40%以上。然而,資源環境剛性約束,如我國自然災害頻發、土壤條件差、工業化和城鎮化導致耕地不斷減少等,使我們只能依靠農業生物技術保障未來16億人口的糧食安全。 李家洋認為,盡管轉基因技術等現代生物技術引起廣泛關注,存在一些爭議,但我國必須加大農業生物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力度,借助現代農業生物技術,迅速突破當前農業發展中的重大瓶頸及發達國家的“科技要挾”,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提升國家農業現代化水平。......閱讀全文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轉基因食品與人類的健康和生存有著最為直接的關系,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一直是人類關注的焦點。轉基因有沒有毒害要從轉入的基因和表達的產物看,從轉入原理、安全評價,從實踐、從長期跟蹤來看有沒有毒。對于轉入的基因,科學家已經進行了深入研究,其結構、功能和作用機理都是清晰明確的,產生的效果是可預期的。當一個
農業部:轉基因食品安全
昨天,農業部基因安全管理處處長李寧做客人民網時表態稱,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純屬謠言,“事實上,美國是種植轉基因作物和食用轉基因食物時間最長、數量最大的一個國家。在美國,轉基因大豆、玉米的種植比例超過90%,本國人不吃實際上是做不到的”。 今年6月13日,農業部批準了三種轉基因大豆的進口,事
我國轉基因食品安全檢測很嚴格
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檢測依照的標準是什么?安全審定由誰承擔?轉基因食品安全由誰定義?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所副所長、農業部轉基因植物安全檢測中心(上海)常務副主任、教授唐雪明介紹:“目前推向市場的、已經商品化的轉基因食品,都經過了國際安全評價體系嚴格評價,是安全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受到國際
什么樣的轉基因食品安全?
15日下午,作為本次生物技術大會的嘉賓和第一個通過對蘇云金桿菌的殺蟲蛋白質基因抗害蟲農作物的科學家,孟山都研發公司副總裁 David Fishchhoff在結束了關于《農業生物技術對農民和社會的貢獻》的演講后接受了媒體專訪,高度評價了大連生物技術取得的成績,并坦言希望有更多的中國科學家參與到解決全球
專家稱轉基因食品安全、無害、健康
2010年11月30日,植保(中國)協會在北京召開以“農業生物技術與食品安全”為主題的媒體研討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楊曉光教授、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教授和高碑店市農民祖茂堂分別在研討會上作了主題報告。科學家和農民代表就農業生物技術的安全性
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獲世界公認
據2013年7月3日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報道,轉基因是上世紀80年代誕生的技術,主要是通過分子生物手段將一個生物體的基因嫁接到另一個生物體的基因,從而使生物的遺傳特性發生變化。前不久農業部在批準三種轉基因大豆進口的同時,也強調目前尚未發現任何科學證據可以證明轉基因食品是有安全問題的。 市
農業部:轉基因食品安全有保證
3月7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副部長張桃林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張桃林回答轉基因問題時表示,轉基因技術在農業的節本增效、資源高效利用、抗蟲抗旱、減少農藥的施用量、推進綠色發展等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和巨大的潛力。
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與檢測的討論
【摘 要】 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基因工程技術在食品領域中已得到廣泛應用,食品的概念也由原先的農業食品、工業食品發展到現在的轉基因食品,然而也引發了各國際組織、各級政法、民眾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其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廣泛關注與爭論。本文中,筆者將在簡述轉基因食品概念的基礎上,詳細探討轉基因食
農業部組織專家釋疑轉基因食品安全
7月3日下午,農業部和中國科協主辦“再論轉基因”在線訪談,來自中國農業大學、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中國農科院的三位專家對公眾關心的轉基因大豆等問題解疑釋惑,認為轉基因農產品是科學進步的產物,公眾不必談轉基因色變。 這三位專家在訪談中表示,中國對轉基因食品的進口有嚴格把關,發展轉基因農業
歐洲食品安全局開放轉基因數據
?圖片來源:blog.friendseat.com 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近日公布了孟山都公司為獲轉基因玉米NK603的批準證書而提交的文件和資料。這些資料在EFSA發布的一份公告中出現,這樣做說明EFSA打算著手滿足公眾所倡儀的透明度,旨在通過數據使得廣大科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