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篇Science文章公布最新基因組序列
小麥是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提供了20%人類所需的熱量。2010年英國科學家宣布他們繪制出了小麥基因組草圖,但這一序列并不完整。在7月17日Science雜志上,兩個研究組分別公布了Chinese Spring小麥品種的每個染色體臂的基因組序列,以及小麥染色體3B基因組序列,另外兩個研究小組整理了發育中的普通小麥谷物組織的RNA產物,以及現代普通小麥的系統發育歷史。這些成果將給我們呈遞幾近完整的小麥基因組序列信息。 這些研究成果由國際小麥基因組測序協作組織(IWGSC)聯合其它實驗室完成,國際小麥測序協作組織成立于2005年,由小麥種植者團體、植物科學家、公共或私人育種者聯合建立的一個國際性合作機構,有來自全世界57個國家的1000多個成員。其目標是獲取并公布高質量的面包小麥基因組序列信息,為小麥基礎科學研究奠定基礎,從而推動育種學者進行小麥品種改良。 到2050年,世界人口預計會從七十億增加到九十億,在可用耕地越來......閱讀全文
Nature公布小麥基因組
利物浦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9所研究機構合作對小麥基因組進行了測序,他們的研究將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在Nature雜志上發表,有望幫助人們增加小麥產量,培育更適應環境變化的品種。 到2050年,世界人口預計會從七十億增加到九十億,在可用耕地越來越少的情況下,要滿足全球對糧食持續增長的需求,
我國完成小麥A基因組測序
?? 5月10日,《自然》雜志刊發了中國科學院的一項最新成果,該項研究完成了小麥A基因組的測序和染色體精細圖譜的繪制。 這項由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種子創新研究院和遺傳發育所基因組分析平臺等合作完成的研究,全面揭示了小麥A基因組的結構和表達特
我國完成小麥A基因組測序
本報訊(記者丁佳)5月10日,《自然》雜志刊發了中國科學院的一項最新成果,該項研究完成了小麥A基因組的測序和染色體精細圖譜的繪制。 這項由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種子創新研究院和遺傳發育所基因組分析平臺等合作完成的研究,全面揭示了小麥A基因組的結構和
小麥基因組草圖繪制成功
一個科研團隊8月27日宣布,他們已經解開95%的小麥基因序列。這項研究成果將有助于緩解因全世界人口增長、氣候變化和蟲害爆發引發的糧食安全危機。 英國研究人員說,他們已經解開“中國春42系”(chinese spring line 42)品種小麥95%的基因序列。基因組草圖已經對外公布
首次繪制小麥表觀基因組圖譜
最近,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科學家們,對小麥中調節基因活性的遺傳性分子變化,進行了首次全基因組范圍的調查,這可能成為提高作物育種技術的一種新工具。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Genome Biology》。延伸閱讀:權威期刊發布首個小麥單體型圖譜。 表觀遺傳標記是一種化學標簽,將自己附著在DNA上
小麥野生遠祖基因組測序完成
11月15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刊登了一篇研究論文稱,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成功為小麥的一種野生遠祖——節節麥(Aegilops tauschii)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向破解小麥基因組難題邁進了一步。 作為全球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為人類提供了超過20%碳水化合物和23%蛋白質等
揭開面包小麥基因組的遺傳藍圖
美國馬里蘭州伯賽大,2014年7月18日 國際小麥基因組測序協作組織今日在國際知名雜志《科學》上公布了普通小麥的基因組草圖。作為世界上種植最廣泛的谷物作物,這份基于單條染色體而繪制的基因組草圖為揭示其復雜而龐大的基因組之結構、組織及進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視角。 對于植物科學研究者和育種家來說,這份
歷經13年 小麥基因組圖譜繪制完成
經過13年努力,來自20個國家73個研究機構的200多名科學家終于繪制完成完整的小麥基因組圖譜。這項“里程碑”工作為培育產量更高、營養更豐富、氣候適應性更強的小麥品種奠定基礎。 國際小麥基因組測序協會16日在說,他們以一種叫做“中國春”的小麥遺傳研究模式品種為材料,研究整合了21條小麥染色
小麥基因組編輯抗病育種研究取得進展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是關乎國運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植物病害每年造成全球作物減產可達30%,全球氣候變化、耕作制度改變及種植品種單一化等多種因素的疊加,致使植物病害更加頻繁發生,嚴重威脅全球和我國糧食安全。選育和推廣抗病新品種是防治作物病害經濟、有效和環境友好的策略
英國發布部分小麥基因組測序結果
新的基因研究成果可能將成為開發各種更加抗鹽、抗旱或提高產量的小麥新品種的開始。 隨著英國科學家日前發布了第一批小麥基因組的測序結果,一項能夠改進未來農作物并提高農業產量的生物技術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科學家們表示,新的基因研究成果可能將成為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