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已經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那就是到2022年將人類送入太空。該國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之前于8月15日宣布的這一任務及其短暫的時間表令許多人感到意外,其中甚至包括印度空間機構負責人。 “這太讓我們驚訝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主席Kailasavadivoo Sivan說。盡管十多年來,這個國家的空間科學愛好者們一直在討論將印度人送入地球軌道的可能性,但直到現在,這個想法還沒有得到真正的政治上的支持。 在莫迪出人意料地宣布這一消息后,Sivan于上周表示,他的機構可以在其他國家的幫助下完成這項任務。他說,ISRO目前正在制訂一項計劃,將3名宇航員送入太空5至7天。 ISRO將為完成這一任務做準備,包括他們將有兩項不載人的發射任務,將嘗試到達距離地面約300至400公里的近地軌道。該國政府表示,整個項目將耗資約1000億盧比(約合14億美元)。 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喬治·華盛頓大學空間政策專家John L......閱讀全文
“嫦娥一號”拍攝的全球最好的全月球影像圖將公布 在漆黑一片的太空深處,“嫦娥一號”正在圍繞月球按預定軌道繞月運行,與她做伴的是100公里外的日本發射的月球衛星“KAGUYA”(月亮女神)號,而一個好消息是,一艘“月船一號”將從他們的娘家——地球出發,來與她們做伴。 歐陽
印度1月5日首次成功發射自行研制的低溫發動機運載火箭,將一顆近2噸的通信衛星送入地球靜止軌道。 這使印度成為世界第6個擁有低溫發動機火箭技術的國家。此間輿論認為,首枚國產低溫發動機火箭發射成功,意味著印度將在全球商業發射市場擁有一席之地,并可在此基礎上實施載人航天等計劃。 當日下午1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10月7日宣布,將在10月22日至26日間發射首顆無人月球探測器。 一旦發射成功,這顆“Chandrayaan—1”號探測器將在今后兩年環繞月球,勘察月球表面,繪制三維地理圖,為印度登月計劃做準備。 在發射架上的印度大推力運載火箭預定本月發射的“Chand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日前公布的宇宙探測計劃時間表顯示,印度計劃2013年把首位本國宇航員送上太空,2015年把載人飛船送往火星。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計劃從2012年至2015年展開一系列太空探測項目。根據時間表,印度計劃于2012年前實施“月球2號”項目,把一個探月機器人送上月球表面采樣;2013年,首
近年來,“創新驅動發展”已成為各國提高國家競爭力的路徑選擇。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后發國家,要想在全球創新競賽中搶占優勢,就必須制定和實施一系列創新政策,以提高其創新能力。迄今為止,已有三十多個國家正式發布了國家創新戰略,至少二十多個已經建立了國家創新機構。2007年尤其是2010年以來,
12月18日出版的《自然》雜志評選出2014年度十大科學人物。這十大人物是本年度一些重要科學進展及事件的中心人物。其中與生物學有關的主要有癌癥免疫療法研究人員Suzanne Topalian、干細胞療法研究者Masayo Takahashi、對抗埃博拉的醫生Sheik Humarr Khan、結
印度今年再一次推遲了其第二架月球探測器的發射時間。“月船二號”原定于在今年10月升空,而此前該國曾計劃在今年4月將這架探測器發射升空。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主席Kailasavadivoo Sivan于日前在班加羅爾向新聞媒體表示,該機構計劃于明年1月3日將這架探測器發射升空,盡管該任
隨著我國嫦娥四號任務順利進行,月球探測再次成為全球熱論的話題。事實上,月球從未遠離國際空間探測的焦點。2017年底,美國開始推進“重返月球”計劃,建設月球軌道空間站,并將其作為登陸火星的跳板。除美國外,近年來,世界主要航天大國紛紛提出雄心勃勃的月球探測計劃,堪稱百花齊放。2019年已經到來,各
印度的“阿迪亞-1”號將對太陽進行研究,調查目標為日冕物質拋射過程和對空間天氣進行預報 據國外媒體報道,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2013年11月5日發射了曼加里安(Mangalyaan)火星飛船,并于同月拍攝到一張對地
“您是我當年十分欣賞的一位年輕人……自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首戰告捷起,到繞月探測工程的圓滿成功,您幾十年來為中國航天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我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80華誕之際,孫家棟收到當時健在的我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賀信。 孫家棟親歷、見證、參與組織領導了中
北京時間12月18日消息,美國宇航局網站最近日前公布了美國宇航局在2008年取得的十大科學成就,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鳳凰號圓滿完成火星探測任務,以及NASA幫助設計的第四代鯊魚皮泳衣均上榜。 以下是美宇航局2008年十大科學成就名單: 1.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 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
據美國媒體20日報道,印度于2013年年底發射了首枚火星探測器,但引人關注的重點卻是,這次任務只花了7500萬美元(約合4.55億元人民幣),在時間、金錢和材料上均頗為“節省”。 據報道,就在印度發射了“火星飛船”(Mangalyaan)探測器的幾天之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發
據印度亞洲通訊社報道,參與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項目“月球初航1”的科學家們9月18日稱,如果天氣狀況允許的話,印度將于10月19日在安德拉邦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印度首顆月球探測器“月球初航1”。 科學家們在班加羅爾稱:“月球探測器的發射時間被暫訂為10月19日。“科學家們已完成了月球探測器的所有
印度將于10月發射第一顆繞月飛行器“月船1號”,上面將攜帶11臺探月儀器。其中,一臺名為月球撞擊探測器的無人探測裝置最為重要。 據印度媒體報道,“月船1號”的項目主管安納杜拉伊最近向媒體介紹說,月球撞擊探測器質量為29公斤,由印度自行研制,它就像帽子一樣裝在“月船1號”的頂部。為了印證印度
2014年,中國科學界的第一件大事,是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頒獎。因為有“國際首創”的硬指標,2000年以來的14年中,該獎項僅僅頒出5次,可謂是中國含金量最高的科技大獎。這次獲獎的“鐵基超導”,也不可避免地被人們用放大鏡審視,贊賞者說有諾獎資格,批評者則指出,日本科學家早就提出了思路,
由國際宇航聯合會和中國宇航學會共同主辦的世界月球會議5月31日在北京開幕,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德國、英國、意大利、印度、日本、韓國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59個航天相關領域研究機構與企業以及29所大學、6個非政府組織等航天專家和月球科學家群賢畢至,與東道主中國的同行們共襄這一首
2010年5月31日,由國際宇航聯合會和中國宇航學會共同主辦的世界月球會議在北京開幕,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德國、英國、意大利、印度、日本、韓國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59個航天相關領域研究機構與企業以及29所大學、6個非政府組織等航天專家和月球科學家群賢畢至,與東道主中國的同行們共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基蘭·庫馬爾近日表示,印度的第二顆月球探測器“月船2號”最早將于明年年底發射,該探測器所攜帶的一些設備將保持本土化,但會尋求美國的一些幫助。 當地媒體援引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基蘭·庫馬爾的話說,“月船2號”將由印度本土制造的自動月球車(著陸器)和軌道探測器組成,發射時間預計
據《印度快報》11月1日報道,印度首個繞月探測器“月船1號”10月31日發回其所拍攝的首批地球照片。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公布了“月船1號”發回的兩張黑白照片,它們是探測器在距離地球9000公里和7萬公里的位置拍攝的,顯示的分別為澳大利亞南部和北部海岸的地形。 印度科學家稱,從照片分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記者白國龍、姜瀟)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研制工作已正式啟動先期關鍵技術攻關、方案深化論證,目前火箭發動機技術攻關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科技委主任譚永華說,當前,世界航天強國紛紛重啟重型運載火箭研制
“在有關部門支持下,我國在空間太陽能電站方面經過十余年持續研究,已經大幅縮小了與國際先進國家的水平,進入世界前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科技委主任李明研究員1日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如能保持并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中國有望成為世界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 五院研究員王立同
日前,中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將建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的消息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也使得中國公眾對火星的熱情被點燃。其實,這是一個由青海省海西州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合作策劃的火星主題文化旅游體驗項目。在火星上生活是否真如科幻電影中的一樣?人類移民火星還需要多長時間?該項目將給我國火星探
中國實現第一次太空行走入選 北京時間12月28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道,對太空飛行來說,200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見證了很多重大的歷史性時刻:世界上最強大的伽馬射線望遠鏡、國際空間站上最大的太空艙、印度的第一顆月球探測器和正好是美國首位宇航員后代的太空游客都被成功送入太空。以下是20
中國探月工程在線訪談實錄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等分系統專家做客國防科工委政府門戶網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國探月網 (www.clep.org.cn),圍繞中國探月的路線圖、目標
“火星探測是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一次超越式發展機遇。”9月29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向《中國科學報》記者指出,其他國家目前在火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可以讓中國的研究獲得一個更好的平臺。 據王思潮介紹,火星屬于深空探測領域,目前,美國和歐洲空間局走在世界前列,印度也成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
俄羅斯航天局長近日宣布火星任務計劃在2035年之后開展。 他說:“俄羅斯、美國和歐洲都有火星任務,印度等國也有類似計劃,關于載人火星任務的談論很多。俄羅斯政府已經明確自動化空間任務和載人任務的順序。基本戰略顯示火星任務將在2035年之后執行。” 他還解釋道:“目前沒有一種發動機或推
“載人航天:中國崛起,美國無奈”“德國之聲”10月15日以此為題說。美國政府本月關門以來,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1.8萬余名工作人員已有97%被迫休假,電視直播已停。《環球時報》記者15日打開NASA網站,只看到一句話: “由于沒有聯邦政府撥款,該網站現在無法使用,我們為此造成的不便
新華網快訊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22日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發射升空。 新華網簡訊 新華網孟買10月22日電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22日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發射升空。 據印度電視臺的直播畫面,當地時間6時22分(北京時間8時5
北京時間1月18日晚間消息,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周二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國科技行業研發職位的數量正快速下降,而美國企業正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建設更多的研發實驗室。 向海外遷移 從全球來看,包括3M、卡特彼勒和通用電氣在內的美國公司近年來花費了數十億美元擴大海外研發實驗室。這類公司希望
12月2日,嫦娥三號順利升空。十年的風雨兼程,十年的堅持不懈,探月之旅,今朝夢圓。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2004年1月,國務院批準繞月探測工程立項;2013年12月,“玉兔號”即將登陸月球。從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再到探月工程,中國航天人樹立的每一座里程碑,都寄托著國人翱翔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