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由國際宇航聯合會和中國宇航學會共同主辦的世界月球會議在北京開幕,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德國、英國、意大利、印度、日本、韓國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59個航天相關領域研究機構與企業以及29所大學、6個非政府組織等航天專家和月球科學家群賢畢至,與東道主中國的同行們共襄首次在華舉辦的世界性月球盛會,共商未來探月發展大計。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中國科學院院士、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6月1日在北京表示,自“嫦娥一號”2007年成功發射以來,中國科學家對月球的研究取得多個方面重要成果,包括繪制月球三維地形圖、獲得月球元素分布圖、空間環境探測等內容。
由國際宇航聯合會和中國宇航學會共同主辦的世界月球會議1日在北京繼續召開。歐陽自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嫦娥一號”發射以來,中國科學家對月球科學探測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第一,完成了1∶250萬全月球影像圖,正在繪制覆蓋全月球的三維地形圖。
第二,在月球表面物質成分探測方面,中國科學家獲得了一些元素的含量分布圖,初步劃定了月球上有哪些類型的巖石和礦物。
第三,中國科學家嘗試用微波輻射計來探測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從而反演出月壤的厚度。這種嘗試已獲得初步的認知。
第四,在月球環境探測方面,中國科學家也取得很好的結果。在四個區域開展了相關探測,并發現了一些很奇特的太陽風的變化特點。
歐陽自遠說,中國月球探測工作剛剛起步,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進行研究。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也是人類深空探索的第一站。近年來,月球極區撞擊坑的永久陰影區可能存在水冰分布的觀點,成為國際月球探測和研究的熱點。然而,由于地形遮擋,極區撞擊坑附近的空間環境比較復雜。一......
《自然》2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科學家利用印度月船3號任務數據對月球南極高緯度地區的月壤進行的分析表明,這里存在古代巖漿洋的遺跡。維克拉姆登陸器著月點。圖片來源:《自然》2023年8月,印度的維克拉......
印度“月船3號”在月球高緯度地區進行“探礦”,其發回的數據分析表明:這里存在古代巖漿洋的遺跡,相關成果于北京時間8月21日23時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發表。這是人類首次對月球南極高地......
NASA曾設想在月球上建造一條鐵路,利用漂浮機器人沿著柔性軌道運送材料。這幅藝術圖展示了NASA的“阿爾忒彌斯大本營”可能的樣子。本文圖片來源:NASA官網 近日,意大利科學家透......
月球上雖然沒有可供呼吸的空氣,但它確實擁有一層極其稀薄的大氣層。月球的大氣層是如何形成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在《科學進展》上發表論文指出,月球大氣層主要是撞擊汽化的產物。月球有一層稀......
月球上雖然沒有可供呼吸的空氣,但它確實擁有一層極其稀薄的大氣層。月球的大氣層是如何形成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在《科學進展》上發表論文指出,月球大氣層主要是撞擊汽化的產物。月球有一層稀......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分析NASA阿波羅任務帶回的月球樣本,計算出月球上最大的隕石坑形成于約43.38億年前。研究結果近日發表于《科學·進展》雜志。科學家們通過對樣本中鋯石晶體的分析,確定了......
月球,這顆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人類邁向星辰大海必須跨越的地方。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球背面的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標志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終止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該任務旨在繪制月球南極冰層地圖,然后在冰層上鉆探。據《自然》報道,7月17日,NASA宣布取消“揮發物調查極地探索漫游者”(VIPER)項目,理......
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記者張夢然)據《自然·天文學》15日發表的一篇行星科學論文,月球上很可能存在一個能夠進入地下的洞道。研究結果增進了人們對月球地質的認知,同時,該發現或將作為潛在月球基地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