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造生命”小組發明迄今最簡單有效基因合成技術
美國的一個研究小組今年5月因報告創造出首個“人造單細胞生物”而廣受關注。10月10日,這個小組在英國《自然—方法學》雜志上報告說,其成員發明了迄今最簡單有效的基因合成技術,并以此合成了實驗鼠的線粒體基因組。 美國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今年5月在美國《科學》雜志上撰文說,他們合成了一種細菌的基因組,并用該基因組使一個內部被掏空的單細胞細菌“起死回生”,這被許多業內人士喻為首次“人為創造生命”。 但這項研究使用的基本合成單元是含有上千個核苷酸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片段。由于基本合成單元較大,在驗證最后合成的基因組是否正確時會帶來一些麻煩。于是,該研究小組發明了一種合成基因組的新方法,使用的基本合成單元是只含60個核苷酸的DNA片段,將它們置于精心設計的環境中,就可以連接成整個基因組。 該小組認為,這是迄今最簡單的人工合成基因組的辦法。為了驗證這種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人員借助它合成了實驗鼠的線粒體基因組。線......閱讀全文
從人類基因組到人造生命:克雷格·文特爾領路生命科學
5 展望 當生命科學進入后基因組時代的第10年,合成生物學也在Craig Venter等人的一個個創新與突破中走過了10個年頭。今天,“人造細胞”的成功見證了合成生物學領域由無機到有機,從基因組到細胞的又一次飛越。讓人不禁感嘆現代生物科技的高度發達。這一研究成果與其說是人類征服自然過
文特爾:越戰老兵如何“制造生命”
耗資逾4000萬美元 文特爾是在4年前向“人造生命”開始進軍的。當時,他和他的團隊通過實驗證明了,將自然的DNA注入另一個細胞是可行的,而后,他開始了用人工合成的方式制造DNA,并在2008年年初,合成了一個多達58萬堿基的人造基因組,是當時最長的。 因此,這位當時剛剛年過花甲的美國科學家在
文特爾:合成基因組學利大于害
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5月20日宣布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由人造基因組控制的細胞,引起廣泛關注和爭議。6月7日,文特爾教授接受了記者的書面采訪。 問:有人說你們從事的是“人造生命”的研究,請簡單介紹一下“人造生命”與自然界生命之間的相似點與不同點。 答:我們不說它
“人造生命”:福音還是怪物?
5 月底,美國著名分子生物學家和遺傳學家文特爾和其團隊成功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人造生命,文特爾為這個“人造生命”起名為“辛西婭”,它也是世界上第一種以計算機為“父母”,并可自我復制的生物。 “陰森古堡、雷電交加、駝背助手”這些傳說中的場景都沒有出現。不過,克雷格.文特爾(Craig V
科學家稱未來可用軟件設計細胞創造外星生命
克雷格·文特爾的研究團隊在2010年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人造生命。他認為,人類很快就能夠利用電腦軟件和3D打印機來設計細胞和有機體。這些細胞可以用來制造生物燃料、對抗全球變暖、發展新的藥物,甚至創造出外星生命。 2010年,克雷格·文特爾的團隊用基因合成技術得到的基因組替換了
“首個人造生命”誕生該如何看待
“首個人造生命”誕生:后基因組時代生命科學發展里程碑 日前,國內各大媒體均以《世界首個人造生命在美誕生》為題,報道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J. Craig Venter)在實驗室中重塑“絲狀支原體絲狀亞種”的DNA,并將其植入去除了遺傳物質的山羊支原體體內,創造出
后基因組時代生命科學發展的里程碑
——評“首個人造生命”的誕生 日前,國內各大媒體均以《世界首個人造生命在美誕生》為題,報道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J. Craig Venter)在實驗室中重塑“絲狀支原體絲狀亞種”的DNA,并將其植入去除了遺傳物質的山羊支原體體內,創造出歷史上首個“人造單細胞生物”。這一成果被報道后,引起了
“人造生命”令世界不安
今年63歲的美國遺傳學家克雷格·文特爾被稱為基因研究急先鋒、“人造生命狂人”。 科學家在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成果本是件尋常事。 但極少有人像克雷格·文特爾這樣在發表研究后需要參加國會聽證會,回答議員對有關研究成果所抱有的疑問。文特爾等人造生命研究專家定于27日在國會就引發倫理擔憂的人造生命研究
“父母”是電腦 美科學家成功創造“人造生命”
“我們將其稱之為第一個人造細胞,這是真正的細胞。這是地球上第一個父母是電腦、卻可以進行自我復制的物種。” ——美國基因組學先鋒? 克雷格·文特爾電子顯微鏡下顯示的人造蕈狀支原體 把無生命的化學物質變成有生命的有機體,美國一個私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已成功地做到了。 美國私立
科學家首例人造生命惹倫理風險爭議
5月20日,美國科學家宣布,他們在創造人工合成生命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世界首例 “人造生命”,即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他們將它命名為“人造兒”。該項實驗表明,新的生命體不一定要通過“進化”來完成,也可以在實驗室里“被創造”。消息傳出,立即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