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水衰減如何破解—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為其保駕護航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乃至全世界人類活動對水循環擾動強度最大、水資源承載壓力最大、水資源安全保障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隨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京津冀地區可利用水資源量呈現顯著衰減的趨勢。”中國水科院水資源研究所副所長趙勇12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11%,但多年平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1%,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值的1/9,水資源條件與經濟社會布局極不相稱。研究顯示,京津冀地區年均水資源總量由1956—1979年的291億立方米減少到1980—2000年的219億立方米,2001—2010年年均總量進一步減少到166億立方米;入境水量由上世紀50年代的100億立方米減少到2000—2014年的24億立方米。 為了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京津冀地區付出了巨大的生態環境代價。趙勇舉例道,目前京津冀地區重要河流主要河段年均斷流260多天,濕地面積較上世紀50年代減少了75%,1980年以來海河南系幾乎......閱讀全文
京津冀將建水資源統一管理平臺 應對水資源危機
據報道,當我們每天清晨,擰開家中的水龍頭肆意讓干凈水嘩嘩流走的時候,誰又曾想到過,我國有多少地方正在陷入缺水的危機嗎?以京津冀為例,三省市的總人口1.08億,而這個地區卻以全國1%的水資源量承載了全國8%的人口和11%的經濟總量,為了維持這個地區的穩定,該用的和不該用的水全用上了,這個地區的水資
水利部規劃:京津冀水資源將統一調配
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按照水利部組織編制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利專項規劃》,京津冀將構建水資源統一調配管理平臺,實行水量聯合調度。到2020年區域水資源超載局面得到基本控制,地下水基本實現采補平衡;到2030年京津冀地區率先建成節水型社會,一體化協同水治理管控能力進一步增強,基本實現水利現代化。
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面臨水資源缺口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93.shtm “京津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面臨巨大的水資源缺口。”3月25日,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汪壽陽團隊與浙江大學石敏俊教授等國內外合作團隊在發表于自然子刊《城市可持續性》的一項研究指出
生態環境部:京津冀水資源量短缺嚴重制約區域生態安全
生態環境部衛星中心主任王橋研究員今日指出,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發現,在京津冀地區,存在著水資源量短缺嚴重制約區域生態安全,河流斷流和濕地萎縮依舊突出的問題。調查評估結果表明,京津冀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9。在長江經濟帶,存在著中下游自然岸線開發強度大,濱岸帶生態風險較大的
京津冀水衰減如何破解—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為其保駕護航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乃至全世界人類活動對水循環擾動強度最大、水資源承載壓力最大、水資源安全保障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隨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京津冀地區可利用水資源量呈現顯著衰減的趨勢。”中國水科院水資源研究所副所長趙勇12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11%,但多
什么是規劃水資源論證?及水資源論證的意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以及《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國發[2012]3號)明確提出了以“三條紅線”與“四項制度”為核心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并指出將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起到保障和約束國民經濟活動的雙向調
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堅持可持續發展路線,一直都是我們的目標。每天龐大的用水量,必將伴隨著大量的廢水排放。不好好的處理廢水,通過水的循環,累計下來的后果是整個人類都難以承受的。? ? 水質的治理問題,主要是檢測其中的各種成分含量。首先要檢測一些基本參數,比如COD、總氮、總磷、氨氮、磷酸鹽。這些參數對水
天津將開展規劃水資源論證 推進最嚴水資源管理
記者從天津市水務局獲悉,天津市政府于日前批轉了天津市水務局、發展改革委、規劃局《關于開展天津規劃水資源論證工作方案》。天津將全面開展規劃水資源論證,進一步推動天津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國家級試點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 天津是資
聯合國發布《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 能源與水資源雙緊張
水資源和能源緊密聯系,但當能源安全遇到水資源短缺的時候,全球將何去何從? 3月22日,聯合國發布了《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報告指出,在未來幾十年里,能源生產將令水資源日益緊張,與此同時,地球上的70億人口當中已經有10多億人既得不到能源,也得不干凈的飲用水。 其實,無論是煤炭開采、核
報告稱北京水資源只能承載40%人口
水資源是北京發展的主要短板;土地資源緊缺成為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對北京發展影響最大的是生態環境。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專家共同撰寫的《京津冀發展報告:承載力測度與對策》稱,北京的城市綜合承載力超過了警戒線,處于危機狀態。主要原因是城市承載壓力過大,城市支撐力隨人口增加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