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治污減霾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污染物排放是霧霾天的“元兇”,不利的氣象擴散條件則是“幫兇”。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有工業排放、燃煤污染、工地揚塵和汽車尾氣等等,到了冬季,燃煤污染就會更加嚴重。 “西安的霧霾有自身的特點,因為西安的地形較為特殊。”這位負責人說,西安地處關中盆地,南有秦嶺,北有黃土高坡,西有秦嶺和黃土高坡的結合,東邊又是潼關和黃河形成的通風口。三面環山,西北風抵達西安后,會因為周邊的山勢逐級減弱。因此只有強冷空氣來襲,西安才能產生風。西安周邊空氣流動性不強,少風少雨雪,所以霧霾最嚴重在冬季。 由于季節性的氣候原因,每到冬春季節,污染物不利于擴散,霧霾便像一個大罩子一樣籠罩在西安城的上空。而近10年來,西安的平均風速逐年降低,大氣的流動性不好,使得空氣污染更為嚴重。 此外,高樓越來越多,西安近地面層風速呈現減小趨勢,也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在關中主要城市中,渭南、咸陽、銅川均位于西安上風方,常年主導風均......閱讀全文
近日,我國一些地區特別是北方發生持續大面積重污染天氣,多地出現“爆表”情況,引起輿論高度關注。針對社會公眾對于重污染天氣存在的一些誤讀和疑問,本報專門邀請八位權威專家做出解讀。 內蒙古、陜西、山西是主要污染源? 誤讀一:京津冀的霧霾,主要是由內蒙古、陜西、山西這3個省區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
近日,我國一些地區特別是北方發生持續大面積重污染天氣,多地出現“爆表”情況,引起輿論高度關注。針對社會公眾對于重污染天氣存在的一些誤讀和疑問,本報專門邀請八位權威專家做出解讀。 內蒙古、陜西、山西是主要污染源? 誤讀一:京津冀的霧霾,主要是由內蒙古、陜西、山西這3個省區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
●12月18日,我國中東部持續大面積重污染天氣,日均濃度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個,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共53個。多地空氣質量指數小時值“爆表” ●19—21日不利氣象條件持續,污染物擴散條件極端不利,重污染天氣影響范圍和污染程度呈逐步上升趨勢。22日,隨著冷空氣南下,污染情況有望
12月30日,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中心聯合曝光“2016年度十大霧霾謠言”,并一一對謠言做出真相解讀。 以下為環保部門曝光的“2016年度十大霧霾謠言” 謠言一:微距鏡頭中的北京霧霾? 網傳視頻用4000流明燈光微距鏡頭下顯示出的北京霧霾。視頻中,一些細小顆粒四處飄散
央視《新聞1+1》2013年1月30日播出《霧霾升級,治理要不要升級?!》,以下為節目實錄: (節目導視) 解說: 140多萬平方公里霧霾籠罩,8億以上人口受到影響,這樣的天氣還要“霾”多久? 王躍思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北京的空氣已經不是看不見、摸不著、
北京將打造城市通風廊道治霾的消息引發熱議。據媒體報道,北京將建設從北向南的“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多條寬度80米以上的二級通風廊道”,讓郊區的冷空氣帶更暢通地流動到市區,并把市區的熱空氣“換”走,以“增加城市的空氣流動性”。 在即將過去的這個冬季,北京市民備受霧霾之苦。供暖季開
長三角“海派霾”,打哪兒來? 12月初,霧霾持續襲擊全國25省,長三角地區最嚴重;專家稱污染物是其主要原因,氣象條件不是 “華東地區只需再忍一夜”,12月8日中央氣象臺發布的“每日天氣提示”中如此寫道。 此時,針對這場波及幾乎整個中東部地區,覆蓋了我國人口最密集地區的大霧霾,中
2月27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倪元錦 王迪邇 去年12月底開始的一輪空氣重污染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污染濃度程度高、能見度低,影響十余省市。與霧霾同時彌漫開的,還有各種謠言,你中招了嗎? 【謠言一】“煤改氣”加劇北京空氣污染 相關文章稱,天然氣鍋爐排煙是造成北京地區“豐富水汽”的主要原因,是加
去年12月底開始的一輪空氣重污染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污染濃度程度高、能見度低,影響十余省市。與霧霾同時彌漫開的,還有各種謠言,你中招了嗎? 【謠言一】“煤改氣”加劇北京空氣污染 相關文章稱,天然氣鍋爐排煙是造成北京地區“豐富水汽”的主要原因,是加劇灰霾空氣的“幫兇”,稱北京發展天然氣是雙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1日(星期五)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13個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 非常高興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和我們的媒體朋友們見面,回答大家的問題。環境問題是一個發展問題,人類在發展中,特別
今年春節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多次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和有關專家就網友關心的重污染成因和變化趨勢等問題進行了解讀。 問題一:春節以來,假期又逢疫情,社會活動水平很低,為什么還有重污染?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大氣污染程度和排放有關,也和大氣環境容量有關。大氣環境容
7月5日,中國工程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中期評估報告。為深入了解評估過程和主要內容,我們邀請了權威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解讀。 1.請問您如何看待此次《大氣十條》中期評估工作? 郝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評估組組長):剛剛發布的《大氣十條》中期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近日就近期公眾關心的大氣重污染來源成因與應對效果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總體專家組成員單位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近日就近期公眾關心的大氣重污染來源成因與應對效果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總體專家組成員單位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
近來,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國北方地區霧霾頻發的“怪現象”。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1月25日至28日,2月10日夜間至13日白天,京津冀地區先后出現了兩次持續性區域重污染過程,北京甚至在2月12日達到了5級重度污染,直到最近幾天才靠大風吹散了霧霾,重見藍天。 人們大惑不解:春節和突發疫情讓
東北乃至北方嚴重的空氣污染再次引起輿論關注。環保部11月10日向媒體通報,環保部于11月9日啟動重污染天氣督查工作,由東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組成8個督查組對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進行全面督查。分析認為,持續的空氣重污染將令國家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強,“十三五”環保規劃將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
昨天,華北地區又遭遇霧霾天,能見度不足1000米,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大霧藍色預警,北京氣象臺發布霾和大霧的黃色預警。 在車公莊大街一棟灰色樓頂,十幾臺暴露在外的空氣采樣設備,將室外的空氣樣本輸往樓下的自動分析儀器中;在市環保監測中心網站,一串串數字相繼躍上屏幕,市民登錄網站或
10月23日19:00,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第八場集體采訪,邀請福建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朱華、河北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高建民,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麗華,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胡冠九,湖南省張家界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分析室主任黃斌接受采訪。 5位環保領域的十九大代表,圍繞“打好生
解說: 京津冀下降25%,長三角下降20%,珠三角下降15%,北京細顆粒物年均濃度60微克。 還有一個多月時間,大氣十條規定的目標能完成嗎?據預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秋冬季氣象條件整體不利,大氣污染物擴散能力較差,進一步增大了實現任務目標的難度。 全面升級的環保督查,大規模推行的煤
2013年,在環保部每月發布的城市空氣質量排行榜上,較差的前10個城市中,超半數來自河北。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河北空氣達標率僅3 5 .3 %, 重 度 污 染 以 上 天 數 逾20%。河北采取有力措施“壯士斷腕”治理霧霾,污染物排放得到抑制。然而,在高能耗促增長勢頭無根本改觀的形勢下,
核心提示 近日,我國部分地區多次出現持續大范圍霧霾天氣和空氣污染,再次引發公眾對空氣質量尤其是PM2.5的關注。 霧霾天氣與空氣污染從何而來,該如何驅散?要喚回朗朗天,出路又在何處?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接受人民日報記者獨家專訪,今年首度回應霧霾與空氣污染相關問題。自然因素和人為
剛剛過去的一年,空氣質量改善的情況讓很多人感到驚喜、“知足”:“大氣十條”提出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圖片來源于網絡 讓百姓多享受藍天是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
11月25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召開政策例行吹風會,邀請了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學者,現場解讀《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中涉及陜西省的政策措施,陜西領到哪些任務?西安PM2.5考核指標同比再下降2%,任務難度有多大?八個問題聚焦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圖片來源于網絡
1月31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介紹國家環境監測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全國整體空氣質量大幅改善 劉友
圖為寧波市環保局技術人員正在寧波樂金甬興化工有限公司進行VOCs泄漏檢測。 朱智翔攝通過寧波市鎮海區環境監測監控中心的大屏幕,可實時查看企業VOCs排放情況。朱智翔攝 中國環境報通訊員朱智翔 記者晏利揚 編者按 夏季來臨,臭氧污染再次來襲。根據近幾年的監測數據,每年5月至10月都是臭氧污染“高
人心齊,泰山移。“大氣十條”“土十條”“水十條”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污染防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污染防治的復雜性與艱巨性容不得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要不斷推動綠色發展理念入腦入心,充分調動政府、企業、社會力量,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28日),北京迎來了六七級、陣風八級的大風天氣。這對正在經歷又一次霧霾天氣的北京來說倒不完全是壞消息。然而不同的是,這次大風的作用并不只是吹散了霧霾,還帶來了黃沙。 昨天,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特意召開了專家委員會
連日重霾引發政府和公眾的高度關注。近期政策與規劃集中出臺,彰顯了霧霾治理的決心。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日前表示,未來將提高鋼鐵、化工等行業排放標準,加大機動車尾氣治理力度。同時,北京將出十招鐵腕治霾,包括完成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組建環保警察隊伍等。 分析人士指出,霧霾治理在“十三五”期間將帶來約8
“太原市污染指數:102.0;空氣質量:輕微污染;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碳。”這是12月10日上午,山西省環保廳官網公布的太原市空氣質量日報數據。 近日,我國很多地方都遭遇了持續性霧霾天氣,截至12月9日環保部數字顯示,全國20個省份104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了重污染狀況,一場跨省重污染天氣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