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的習俗你都知道嗎?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下面,小編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大年初五的習俗。餃子 習俗介紹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此,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除此之外,主要還有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根據不同地區的風俗不同很多習慣都變掉了。 習俗一 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陜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閱讀全文
大年初五的習俗你都知道嗎?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下面,小編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大年初五的習俗。餃子 習俗介紹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
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這些講究該知道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之一。舊時,初一到初五民間有很多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允許搞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在過了初五之后,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那么,大年初五究竟有哪些講究呢? 大年初五的六種習俗 1、祭財神 祭財神不僅是南方的傳
今天小年,你那有啥習俗?
今天,農歷臘月二十三,小年。 距離春節只有7天了。還在外奔波忙碌的你,趕緊收拾行裝,準備回家過年吧! 小年究竟是哪天? 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干干凈
端午習俗中的化學奧秘
又是一年慶端陽,龍舟飛渡粽飄香。 在端午這個傳統節日,流傳著許多古老的習俗。除了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以外,很多人還會在這天飲用雄黃酒。《清嘉錄》中就有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古代中醫認為,雄黃”能殺百毒、辟百邪”,民間也有”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的俗語。 人們在
PM2.5火了一年還是敗給了春節
民俗正月初五迎財神,零點前后,南京許多地方噼里啪啦,鞭炮齊鳴,煙花四起。導致南京空氣質量也急劇下降,“南京環保”在微博上發布通告,空氣污染指數一度達到重度污染。(《現代快報》1月28日)據北京環保監測中心公布的數據,大年初一凌晨2點到3點,北京各環境監測子站PM10實時濃度達到峰值,在
中國人過大年-你知道從初一到初十都有哪些習俗講究嗎
中國人過大年你知道從初一到初十都有哪些習俗講究嗎?不知道不要緊,小編下面就來告訴大家。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里也不可以
過年能燃放煙花爆竹嗎?山東2市明確
年關將近,過年期間能否燃放煙花爆竹成為很多市民關注的問題。12月19日,記者從東營、濱州兩地的市政府官網了解到,目前2地已對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問題進行明確在東營市政府官網,有市民于12月10日提問稱,下個月就過年了,可以放鞭炮嗎?東營市公安局于12月14日回復稱,根據《東營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暫行辦
今年端午比去年提前11天,比明年早到19天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6月3日將迎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有心人發現,2021年的端午節出現在公歷6月14日,2023年的端午節落在公歷6月22日,這意味著今年的端午節比去年提前了11天,比明年更是早到了19天。 同樣是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為何公歷日期飄忽不定?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
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據介紹,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是有關茶園管理、茶葉采摘、茶的
漲知識丨中秋習俗原來有這么多,你未必都知道!
又是一年中秋時,今年你準備做什么呢?除了我們熟知的賞月、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哪些傳統習俗呢? 中秋節起源 “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于《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歷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緣何能成功申遺
俗諺云:“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最普通的飲品之一。 喝茶是生活,也是文化。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
北京太原煙花爆竹銷售遇冷-部分市民支持禁限放
煙花爆竹賣不動了(熱點解讀) 春節將至,各地紛紛出臺措施,限制甚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不少人對此持支持態度,但也有反對的聲音認為,限放煙花去掉的是“年味兒”——過年放不放鞭炮,對很多人來說成了一個問題。記者在北京、太原調查發現,傳統煙花爆竹銷售遇冷。 煙花爆竹已在北京市開始銷售。1月2
春節煙花爆竹“禁”與“放”惹爭議-各地出臺新規
燃放煙花爆竹一直是春節的“傳統項目”。眼下臨近春節,關于煙花爆竹“禁”與“放”的話題再次引起熱議。請關注——當年俗遭遇“霾伏” 煙花是否要燦爛? 與貼春聯、守歲、拜年等習俗一樣,燃放煙花爆竹一直是春節的“傳統項目”。然而,近年來,空氣污染程度加劇,2013年更是爆發了影響范圍廣、持續時
大年三十年夜飯習俗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年夜飯是中國人一年當中最重視的一頓飯,不管是山珍海味還是家常小菜,它對于每一個中國人都意義非凡。 年夜飯代表著團圓,代表著美滿,代表著與過去的一年告別,迎接新的一年。所以家里的女主人對年夜飯的菜單都非常仔細,有幾款年夜飯的必備菜,你們知道嗎? 夜年飯是過春節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
科學家基于植硅體證據揭示新石器時代的葉葬習俗
喪葬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反映著傳統文化的等級觀念、宗教觀念和人倫關系。由此可見,探究喪葬文化可望復原古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的側面。然而,頗為遺憾的是,與喪葬文化密切相關的生物質材料難以保存至今,深入的研究自然更無從談起。然而,近年來,陜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煒林和郭小寧發掘的陜北神
“破五”-北京PM2.5濃度單站上千-全市中度污染
“破五”的鞭炮聲使春節假期的最后一天輕霾來擾,全市空氣輕度至中度污染。除夕和初五的兩次燃放高峰也使本市PM2.5濃度上升,兩天的PM2.5單站最高小時濃度均達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今天,北風將至,為羊年第一個工作日帶來藍天。 今年春節假期,天氣不算太好,除夕夜間至初三下午、初五夜間至初六,
春節PM2.5平均濃度同比降16%
京華時報訊(記者王碩)昨天,市環保局公布今年春節期間(2月7日除夕—2月13日初六)空氣質量情況,與2015年春節期間同比,2016年春節期間空氣質量總體有較明顯改善,PM2.5平均濃度98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春節期間的117微克/立方米下降19微克,降幅達16%。 2016年春節期間
春節城市生態負擔趨增-何時能過一個低碳“中國年”
2月9日拍攝的大連街道上燃放的“開門炮”。 當日是春節長假后上班第一天,大連市的一些單位和商家紛紛在自家門前的馬路上燃放“開門炮”求吉利。“開門炮”一浪蓋過一浪,據當地環衛部門估算,僅當日上午,大連環衛部門就清理出近千噸的鞭炮碎片。 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各地民俗紛紛回歸,
上海除夕夜PM2.5小時濃度未出現明顯峰值變化
上海市環保局日前表示,今年上海對煙花爆竹執行最嚴禁燃令后,外環以內禁放成效明顯。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除夕上海市PM2.5小時濃度未呈現出明顯峰值變化。換句話說,PM2.5的變化曲線圖上,在晚飯后和零時前后這兩個煙花爆竹集中燃放時段,并未看到有飆升的現象。 空間分布情況也能證實禁燃成效。監測
聽說春分立雞蛋成功率高-這是什么原理?
春分到,蛋兒俏”,在民間春分有“立蛋”習俗,這個傳統起源于四千年前,意在留住春天、孕育吉祥。春分這天,雞蛋真的能豎起來嗎?小康視頻 截圖 今天,你要不要也來挑戰一下“春分立蛋”玩法?教您個方法助您一臂之力,快來試試吧! 1、選擇一個光滑勻稱,一頭大一頭小的新鮮雞蛋,注意:煮熟的雞蛋不行噢; 2
關于庫魯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庫魯病是最早被研究的人類朊毒體病,曾經僅見于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部高地有食用已故親人臟器習俗的土著部落,自從這一習俗被廢止后已無新發病例。庫魯病潛伏期長,自4—30年不等,起病隱匿,前驅期患者僅感頭痛及關節疼痛,繼之出現共濟失調、震顫、不自主運動,后者包括舞蹈癥、肌陣攣等,在病程晚期出現進行性加重
端午說“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時節,為什么民間有家家戶戶掛上艾葉的習俗呢?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一習俗源于民間流傳的避災說。傳說古時候,一位神仙巡察人間,見浪費糧食嚴重,決定降災人類,后見一婦人愛孤兒勝過親生兒子,為之感動,告訴她門前掛艾可以免災。后來這婦女將這一方法告訴了所有的人,使人們避
解碼二十四節氣-立夏:薰風迎面萬物秀
今年的立夏節氣將于北京時間5月5日到來,自此風暖晝長,萬物繁茂。 立夏,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每年陽歷5月6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45°時,為立夏節氣開始。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是“大”的意思,
44位茶非遺傳承人進大學傳承制茶技藝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701.shtm9月2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浙江農林大學主辦的2023年“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傳承人研修班在浙江農林大學開班。該研修班是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
大暑最易現極端高溫-揭秘十大燜蒸城市
我國進入大暑節氣,“大者,乃炎熱之極也”。大暑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也是全年最熱的節氣。此時,我國高溫酷熱、雨水充沛,“濕熱交蒸”達到頂峰,南北攜手熱如“蒸餃”。中國天氣網特別盤點了氣象大數據,看看大暑節氣十大“燜蒸”城市都在哪。炎熱之王!大暑為全年最熱節氣 最易出現極端高溫“南州大暑何可當,雪冰不解
小雪節氣:遇雪概率榜看哪里初雪將至
今天(11月22日),我國各地進入小雪節氣,這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意味著天氣越來越冷、降雪日漸展開。通常此時,冬季版圖從黃淮一帶向南繼續擴張,全國平均氣溫也將跌破冰點,北方多地陸續迎來初雪。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小雪期間初雪地圖和大城市“遇雪”概率排行榜,看看哪些城市“冬意”最濃。 常年小雪期間天
華東理工舉行第11屆上海高校外國留學生龍舟賽
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一直有劃龍舟、食粽子、掛艾草、佩香囊等習俗,其中又以劃龍舟為重頭戲。在端午節臨近之際,6月9日,在第11屆上海高校外國留學生龍舟賽上,千余名上海高校外國留學生齊聚華東理工大學通海湖畔,披荊斬浪、龍舟競渡,共迎端午佳節。
北京今年煙花主打APEC環保
羊年煙花銷售期比往年縮短10天,大年初五之后,所有臨時銷售點都將取消煙花售賣。面對最短銷售季,今年,不少商家打起APEC環保概念,推出“APEC歡樂盛典”等采用APEC無硫發射藥技術的煙花。記者了解到,雖然采用了環保技術,但價格基本與去年持平,部分組合煙花、噴花的價格比往年還略有下降。 昨天,
立秋酷熱終結?大數據看哪里涼風漸至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8月7日)開始,我國進入立秋節氣,這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夏去秋來。對我國大部而言,立秋并不等于入秋,盛夏的暑熱還沒褪去,秋意也并未登場。中國天氣網梳理氣象大數據發現立秋還是臺風活躍的時段,特別推出常年立秋期間臺風“打卡地”排行榜,看看哪里臺風最活躍。立秋不等于入秋 北方涼風
我國南方將迎新一輪大范圍雨雪-波及20余省
中新社北京2月4日電 (記者 陳溯)記者4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大年初五(2月5日)至初七(2月7日),中國南方及西北地區東部將迎來新一輪大范圍雨雪天氣過程,此次過程波及20余省份,具有影響范圍大、雨雪相態復雜、局地或出現凍雨等特點。除夕開始,南方多地遭遇雨雪天氣,4日迎來短暫停歇,濕冷感覺有所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