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灼傷是因為皮膚直接接觸強腐蝕性物質、氧化劑、強還原劑,如濃酸、濃堿、氫氟酸、溴等引起的局部外傷。被化學試劑灼傷時,應先對灼傷部位及周圍皮膚進行沖洗,再用中和劑進行中和,以去除化學試劑對皮膚的影響。同時注意保護創面,不要弄破水皰。根據試劑性質及傷者灼傷程度的不同,采取的處理措施略有不同(表2)。傷勢嚴重者,處理后還應立即送往醫院。化學試劑灼傷的應急處理方法化學試劑應急處理方法酸類用大量水沖洗10~15分鐘,再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或肥皂液進行洗滌,最后再用水沖洗。但當皮膚被草酸灼傷時,應當使用鎂鹽或鈣鹽進行中和。堿類盡快用水沖洗至皮膚不滑為止。再用稀醋酸或檸檬汁等進行中和。但當皮膚被氧化鈣灼傷時,則應先用油脂類的物質除去生石灰,再用水進行沖洗。氫氟酸先用大量冷水沖洗至傷口表面發紅,后用50g/L的碳酸鈉溶液洗,再以2:1的甘油和氧化鎂懸浮劑涂抹,并用消毒紗布包扎。溴應立即用2%硫代硫酸鈉溶液沖洗至傷處呈白色;或先用乙醇沖洗,再涂甘......閱讀全文
化學灼傷是因為皮膚直接接觸強腐蝕性物質、氧化劑、強還原劑,如濃酸、濃堿、氫氟酸、溴等引起的局部外傷。被化學試劑灼傷時,應先對灼傷部位及周圍皮膚進行沖洗,再用中和劑進行中和,以去除化學試劑對皮膚的影響。同時注意保護創面,不要弄破水皰。根據試劑性質及傷者灼傷程度的不同,采取的處理措施略有不同(表2)。傷
化學試劑中毒的主要原因有:①呼吸道吸入有毒物質的氣體或蒸汽;②有毒藥品通過皮膚吸收;③誤食有毒藥品或被有毒物質污染的食物或飲料。實驗中若出現咽喉灼痛、嘴唇發紺,胃部痙攣或惡心嘔吐、心悸等癥狀,可能系化學試劑中毒所致。急性中毒往往發展迅速,因此必須爭分奪秒,及時搶救。現場急救的原則:①救護者進人毒區搶
二硫化碳中毒的應急處理方法: 吞食時,給患者洗胃或用催吐劑催吐。將患者躺下并加保暖,保持通風良好。 甲醛中毒的應急處理方法: 吞食時,立刻飲食大量牛奶,接著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甲醛排出體外,然后服下瀉藥。有可能的話,可服用1%的碳酸銨水溶液
化學試劑的根本處理辦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液體藥品:少數液體用膠頭滴管,滴管口與容器口不能相碰。多量液體可傾倒,應手握標簽。不特別闡明用量時,取1~2mL。定量時用移液管量取或用量筒量。2.固體藥品:粉狀固體用藥匙或小紙條直接送入儀器底部。塊狀固體用鑷子慢慢從容器口滑到底部。不特別闡明用量時,取1~
四十種常用藥品使用須知!1.乙酸(濃):必須非常小心地操作。可能由于吸入或皮膚吸收而受到傷害。要戴合適的手套和護目鏡。在化學通風櫥\生物安全柜里使用。 2.乙腈(jing):是非常易揮發和特別易燃的,它是一種刺激物和化學窒息劑,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膚吸收而發揮其效應。嚴重中毒的病
在化學分析、儀器分析、無機制備、有機合成以及其他的科學實驗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所用的化學試劑純度不夠,或買不到所需純度的化學試劑,這就需要在實驗室自己對現有的化學試劑進行純化,以便得到所需純度的化學試劑。實驗室中常用的純化化學試劑的方法有:蒸餾和精餾、重結晶、萃取、區域熔融和色譜分離等等,下面將分別加以
從試劑的貯存和使用角度常按類別和性能2種方法對試劑進行分類。 無機試劑和有機試劑 這種分類方法與化學的物質分類一致,既便于識別、記憶,又便于貯存、取用。 無機試劑按單質、氧化物、堿、酸、鹽分出大類后,再考慮性質進行分類。 有機試劑則按烴類、烴的衍生物、糖類蛋白質、高分子化合物、指示劑等進
固體粉末試劑可用潔凈的牛角勺取用.要取一定量的固體時,可把固體放在紙上或表面皿上在臺秤上稱量.要準確稱量時,則用稱量瓶在分析天平上進行稱量.液體試劑常用量筒量取,量筒的容量為:5mL、10mL、50mL、500mL等數種,使用時要把量取的液體注入量筒中,使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然
1.化學試劑管理的標準《化學試劑包裝及標志》(GB 15346-2012),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治理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代替GB 15346-1994,規定了化學試劑包裝及標志的技術要求、包裝驗收、貯存與運輸。2.化學試劑儲存的管理(1)實驗室內只宜儲存少量短期內需用的化
(1)檢驗需要用到各種化學試劑,除供日常使用外,還需要儲存一定量的化學試劑。大部分化學試劑都具有一定的毒性,有的是易燃、易爆危險品,因此,必須了解一般化學藥品的性質及保管方法。 (2)較大量的化學藥品應放在樣品儲藏室中,由專人保管。危險品應按照國家安全部門的管理規定儲存。 (3)化學試劑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