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橋本氏甲狀腺病的基本檢查介紹
1.甲狀腺功能檢查 因病程不同而異。 (1)血清 T4、 T3早期正常,但TSH升高;后期血清 T4下降, T3正常或下降,TSH升高。 (2)甲狀腺吸碘率早期正常或增高,但可被 T3抑制;后期吸碘率降低,注射 TSH也不升高。 2.免疫學檢查 血中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抗甲狀腺微粒體(過氧化物酶)抗體(TMA)滴度明顯升高,二者均大于50%(放免雙抗法)時有診斷意義,可持續數年或十余年。 3.其他檢查 血沉增快,可達100mm/h,血清白蛋白降低, r球蛋白增高。......閱讀全文
關于橋本氏甲狀腺病的基本檢查介紹
1.甲狀腺功能檢查 因病程不同而異。 (1)血清 T4、 T3早期正常,但TSH升高;后期血清 T4下降, T3正常或下降,TSH升高。 (2)甲狀腺吸碘率早期正常或增高,但可被 T3抑制;后期吸碘率降低,注射 TSH也不升高。 2.免疫學檢查 血中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抗甲狀腺微
關于橋本氏甲狀腺病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進一步檢查 1. SPECT 甲狀腺掃描分布均勻或不均勻,可表現為“冷結節”。 2.病理學檢查 對于臨床表現不典型,抗體滴度不高或陰性者,可作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或組織活檢以確診。 二、診斷要點 1.中年女性,甲狀腺彌漫性腫大,質地堅韌,不論甲狀腺功能如何均應考慮本病。 2.血清TG
關于橋本氏甲狀腺病的特點介紹
橋本氏甲狀腺炎,起病緩慢,發病時患者大都沒有什么感覺,逐漸的發現出甲狀腺腫大。少數晚期患者的甲狀腺體內有大量纖維化形成,則堅硬如石,常與周圍組織粘連,可長生進行性壓迫癥狀,出現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等癥狀。 橋本氏甲狀腺炎的特點: 1.患者大量食用腥膻食物后,會出現甲狀腺腫大、疼痛。有的人還會出
關于橋本氏甲狀腺病的簡介
本病由日本人橋本策于1912年發現,故以其名命之稱橋本氏甲狀腺病,簡稱為橋本氏病(HT或AIT)。由于橋本氏甲狀腺病病人頸前呈現甲狀腺腫,因而臨床常稱為橋本氏甲狀腺腫。橋本氏病為一種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它的病理與免疫變化與Grave’s甲亢相似,即在遺傳缺陷與遺傳易感性的基礎上,因精神因素,過
關于橋本氏甲狀腺病的病理機制介紹
橋本氏甲狀腺病的病理機制為自身免疫反應產生自身抗體。如抗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抗體與抗原形成免疫復合物。依賴與抗體的細胞毒,免疫介導,免疫復合物,淋巴細胞毒等作用于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形成免疫性炎癥,炎性細胞増生腫大,形成不同程度的甲狀腺腫。少數橋本氏
關于橋本氏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甲狀腺功能測定 血清T3、T4、FT3、FT4一般正常或偏低。 2.血清TSH濃度測定 血清TSH水平可反應病人的代謝狀態,一般甲狀腺功能正常者的TSH正常,甲減時則升高。但有些血清T3、T4正常病人的TSH也可升高,可能是由于甲狀腺功能輕度不全而出現代償性TSH升高,以維持正常甲狀腺
橋本氏甲狀腺病的主要危害介紹
橋本氏甲狀腺炎又稱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此病初期以甲亢或彌漫性甲狀腺腫大主,盡管該病不會馬上造成生命危險,但是如果不進行積極的治療,一般都會發展成為甲減而導致終身服激素。 國內知名甲狀腺疾病治療專家賈春寶博士指出:甲減會導致人體整新陳代謝放慢,使人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況。而對于一些育齡期的女性,
關于橋本氏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CLT)又稱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是一種以自身甲狀腺組織為抗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日本九州大學Hashimoto首先(1912年)在德國醫學雜志上報道了4例,故又被命名為橋本甲狀腺炎,為臨床中最常見的甲狀腺炎癥。多見于中年女性,好發年齡為40~50歲。兒童中也有不少病例。
概述橋本氏甲狀腺病的治療原則
由于橋本氏甲狀腺炎為慢性疾病,所以一旦發現脖子比較腫大,診斷也確切時,不要冒然就開刀將甲狀腺腫大的地方拿掉。因為此舉較容易讓橋本氏甲狀腺炎的病人提早進入甲狀腺機能低下而需長期服用甲狀腺素。對付橋本氏甲狀腺炎,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多運動、少吃含碘的食物、定期抽血檢查及接受超音波的追蹤。已經接受藥物治
簡述橋本氏甲狀腺病的飲食調理
宜吃得清淡,吃含維生素高的新鮮蔬菜,水果及營養豐富的瘦肉、雞肉、鴨肉、甲魚、淡水魚、香菇、銀耳、百合、桑椹等食物。忌食碘、辣椒、羊肉、濃茶、咖啡等濕熱或具有刺激性的食物。若出現甲狀腺機能減退癥的表現時,除忌碘外,宜吃含維生素高的新鮮的蔬菜、水果,還宜吃蝦、海參、胡桃肉、枸杞子、山藥、芡實等食物。
關于橋本氏病的鑒別診斷介紹
1.結節性甲狀腺腫 少數CLT患者可出現甲狀腺結節樣變,甚至多個結節產生。但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的甲狀腺自身抗體滴度減低或正常,甲狀腺功能通常正常,臨床少見甲減。 2.Graves病 腫大的甲狀腺質地通常較軟,抗甲狀腺抗體滴度較低,但也有滴度高者,二者較難區別,如果血清TRAb陽
關于橋本氏病的診斷標準介紹
對CLT的診斷標準尚未統一,1975年Fisher提出5項指標診斷方案: 1、甲狀腺彌漫性腫大,質堅韌,表面不平或有結節; 2、TGAb、TMAb陽性; 3、血TSH升高; 4、甲狀腺掃描有不規則濃聚或稀疏; 5、過氯酸鉀排泌試驗陽性。 5項中有2項者可擬診為CLT,具有4項者可確診
簡述橋本氏甲狀腺病的臨床表現
臨床上,我們常見年輕的女性病人具有橋本氏甲狀腺炎的特質。其癥狀可能都沒有,典型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狀有:手抖、怕熱、容易流汗、躁動、心悸、體重減輕、月經不正常,這時候必須以抗甲狀腺的藥物治療。病人也可以出現甲狀腺機能低下,典型的甲狀腺機能低下有以下癥狀:怕冷、虛胖、容易便秘、無精打采、月經不規律等
關于橋本甲狀腺炎的化驗檢查介紹
輔助檢查:甲狀腺球蛋白和微粒體抗體陽性;血清蛋白結合碘和丁醇提取碘多屬正常。有些患者可以產生一種異常的而不溶于丁醇的碘化蛋白質,可以使血清蛋白結合碘升高和丁醇提取碘降低,這有助于本病的診斷。131I攝取率一般呈正常,增高時能被T3抑制。甲狀腺同位素掃描可見其形態對稱,但放射性分布往往不均勻,有片
關于橋本氏病的病因分析
CLT的病因尚不清楚。由于有家族聚集現象,常在同一家族的幾代人中發生,并常合并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惡性貧血、糖尿病、腎上腺功能不全等,故認為CLT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環境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感染和膳食中過量的碘化物。近年來,較多的研究表明,易感基因在發病中起一定作用。
關于橋本氏甲減的診斷檢查介紹
除臨床表現外,主要依靠檢測TT4、FT4、TT3、FT3、TSH以及TRH興奮試驗等確立診斷。 一、一般檢查 ①血常規常有輕、中度貧血,屬正細胞正色素性,小細胞低色素性或大細胞型。 ②血糖正常或偏低,葡萄糖耐量曲線低平。 ③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增高。 二、甲狀腺功能檢查 ①
關于橋本甲狀腺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本病又稱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淋巴性甲狀腺腫,最早由日本橋本(Hashimoto,1912)根據組織學特征首先報道,故又名橋本甲狀腺炎。在50年代,Fromm(1953)發現患者血清中丙種球蛋白值增高,Roitt等(1956)在患者血清中檢出了甲狀腺自身抗體,提出本病可能為一種自身免疫反應的結果,
橋本氏甲狀腺炎的實驗室檢查
??? 目前認為橋本甲狀腺炎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較為公認的病因是自身免疫疫功能異常。患者血清中出現針對甲狀腺組織的特異性抗體,包括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和甲狀腺刺激阻斷性抗體(TSBAb)等。??????? 橋本甲狀腺炎是公認的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
關于橋本甲狀腺炎的B超檢查介紹
1、聲像表現為: (1)甲狀腺兩葉彌漫性腫大,一般為對稱性,也可一側腫大為主。峽部增厚明顯 (2)表面凹凸不平,形成結節狀表面,形態僵硬,邊緣變鈍,探頭壓觸有硬物感。 (3)腺體內為不均勻低回聲,見可疑結節樣回聲,但邊界不清,不能在多切面上重復,有時僅表現為局部回聲減低。有的可見細線樣強回
治療橋本氏病的相關介紹
一、藥物治療 1、如甲狀腺功能正常,無需特殊治療,需要隨診。 2、甲狀腺功能減低患者應行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選用甲狀腺片或左旋甲狀腺素,直至維持量,達到維持劑量的指標是臨床癥狀改善,TT3、FT3、TT4、FT4、TSH正常。 3、橋本甲亢患者病程和炎性甲亢相同,多數不需治療,經歷甲亢期、
關于橋本甲狀腺炎的輔助檢查
(1)早期甲狀腺功能可正常,橋本甲亢者甲功輕度升高,隨著病程進展,T3、T4可下降,TSH升高,TMAb、TGAb陽性。 (2)甲狀腺放射性核素顯像有不規則濃集或稀疏區,少數表現為"冷結節". (3)過氯酸鉀釋放試驗陽性. (4)血清丙種球蛋白增高,白蛋白下降。 (5)甲狀腺穿刺示有大量
關于橋本甲狀腺炎的介紹
即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高發年齡在30~50歲,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15~20倍。起病緩慢,發病時多有甲狀腺腫大,質地硬韌,表面呈結節狀,邊界清楚,常有咽部不適或輕度下咽困難,部分患者可有壓迫癥狀。初期時常無特殊感覺,甲狀腺機能可正常,少數患者早期可伴有短暫的甲亢表現,多數病例發現時已出現甲狀腺
關于橋本氏甲減的流行病學介紹
甲減是內分泌疾病中比較常見的疾病,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從剛出生的新生兒至老年人都可發生甲減,以老年為多見。非缺碘地區甲減患病率0.3%~1.0%,60歲以上可達2%,新生兒甲減患病率1∶7000~1∶3000。 甲減在男女都可發病,但女性多見,男∶女為1∶4~1∶5,臨床甲減的患病率男性為0.
預防橋本氏病的簡介
慢性甲狀腺炎患者在攝入大量碘劑后,甲狀腺容易變硬,容易誤診甲狀腺腫瘤,有些患者容易發生亞臨床甲減,亞臨床甲減患者攝入大劑量碘劑容易進展到臨床甲減,對慢性甲狀腺炎患者盡量避免大劑量碘劑攝入。
橋本氏甲狀腺炎有哪些類型
(1)假性甲亢:少數患者可有甲亢的臨床表現,如心悸、多汗、神經過敏等,但甲狀腺功能檢查無甲亢證據,TGAb、TMAb陽性。這種病人無需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癥狀可自行消失。 (2)橋本甲亢:患者伴發甲亢,部分病例還可有浸潤性突眼、粘液性水腫等。可有典型的甲亢表現。循環抗體滴度較高。這類患者甲亢狀態
關于橋本氏甲減的類型介紹
由于本病病程較長,臨床癥狀不典型,大致可分為8種臨床類型: (1)橋本甲亢:患者伴發甲亢,部分病例還可有浸潤性突眼、膠前稅液性水腫等。可有典型的甲亢表現。循環抗體滴度較高。這類患者甲亢狀態可持續數年,常需要抗甲狀腺 藥物治療,但劑量不宜過大,要注意藥物性甲減發生。手術切除或放射性核素治療均不
關于橋本甲狀腺炎-鑒別診斷介紹
1.甲狀腺癌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與甲狀腺癌兩者之間的關系尚存有爭論。Clark(1980)報告前者的癌發生率為12%,有時兩者相混一起,在癌組織附近有灶性甲狀腺炎病變。Woo1swan等認為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確實存在微小癌。中山醫院27例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中發現微小癌、惡性淋巴瘤和乳頭
橋本甲狀腺炎的基本簡介
本病又稱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淋巴性甲狀腺腫,最早由日本橋本(Hashimoto,1912)根據組織學特征首先報道,故又名橋本甲狀腺炎。在50年代,Fromm(1953)發現患者血清中丙種球蛋白值增高,Roitt等(1956)在患者血清中檢出了甲狀腺自身抗體,提出本病可能為一種自身免疫反應的結果,
關于橋本甲狀腺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甲狀腺癌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與甲狀腺癌兩者之間的關系尚存有爭論。Clark(1980)報告前者的癌發生率為12%,有時兩者相混一起,在癌組織附近有灶性甲狀腺炎病變。Woo1swan等認為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確實存在微小癌。中山醫院27例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中發現微小癌、惡性淋巴瘤和乳頭
關于龐貝氏病的基本介紹
又稱為酸性α-葡萄糖苷酶缺乏癥或糖原貯積癥Ⅱ型(GSDⅡ)。由于溶酶體內缺乏酸性α-葡萄糖苷酶(acidalpha-glucosidase, GAA),使糖原及麥芽糖不能轉化為葡萄糖而被利用,以致體內大量糖原在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等組織細胞內聚積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