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司法廳公布《山東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現向公眾征求意見。條例對設區的市以上和縣級以上的人民政府職責和任務目標等作了明確說明,還規定,非法傾倒、堆放、使用、處置污泥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最低十萬元、最高二百萬罰款,并可以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拘留。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和依據】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眾健康,推動土壤資源永續利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適用范圍】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的土壤污染防治及相關活動。 第三條【基本原則】土壤污染防治應當以保護和改善土壤環境為目標,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綜合治理、污染擔責、公眾參與的原則。 第四條【公眾義務】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閱讀全文
根據國務院第55次常務會議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國務院政策措施落實中存在問題進行整改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以及國務院督查組的反饋意見,環境保護部召開黨組會專題研究部署督查整改工作。會議要求落實整改責任,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措施,加強督促檢查,加快推動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落到
根據國務院第55次常務會議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國務院政策措施落實中存在問題進行整改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以及國務院督查組的反饋意見,環境保護部召開黨組會專題研究部署督查整改工作。會議要求落實整改責任,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措施,加強督促檢查,加快推動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落到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形勢緊迫,任務艱巨。為此,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鎖研究員,介紹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進展及其取得的成效。 問: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 林玉鎖:相對于我國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薄弱,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防治形勢緊迫,任務艱巨。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鎖研究員,介紹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進展及其取得的成效。 中國環境報: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 林玉鎖:相對于我國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薄弱,土壤污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農用地土壤污染責任人認定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詳情如下: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規范農用地土壤污染責任人的認定,我部研究起草了《農用地土壤污染責任人認定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各機關團
當前,我國農田土壤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都構成了一定威脅。今年1月1日實施的新《環境保護法》,加嚴了對土壤相應的法律規定,特別是第三十二條提出要加強對大氣、水、土壤等的保護,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調查、監測、評估和修復制度。 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農田土壤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開展,“
近日,吉林省出臺了《吉林省清潔土壤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意見稿),公眾可通過吉林省環保廳網站、電郵等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 今年5月,俗稱“土十條”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在“土十條”出臺之前,福建省就于今年2月1日起開始施行《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辦法》。“土
土地是農產品的載體,只有土地干凈了,才能生產出優質的農產品。而近年來我國農田土壤污染問題日益凸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面臨著嚴峻挑戰。 依法治理 上海化工研究院院長徐大剛在發言中介紹,2014年4月,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發布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土壤
在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2016年必將在歷史上留下深刻印記。《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于2016年5月31日正式發布。至此,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全面打響。 土壤環境質量是關系老百姓“吃”“住”安全的大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曾指出,“十三五”將協同推進土壤污染預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記者王婭莉)近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記者王婭莉)近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
國務院今日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背景、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采取措施,
1月31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介紹國家環境監測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全國整體空氣質量大幅改善 劉友
土壤污染防治關乎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相較水污染、空氣污染,防治難度更大。在國務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兩年之后,半月談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基層治理理念落后、法律和標準缺失,是我國土壤環境質量難以改善的重要原因。 受污染的土壤就像生病的人,為其治病,傳統的中醫思維可資借鑒。 “望聞問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網站獲悉,近日,環保部對《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指導值》和《土壤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三項標準草案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16年4月15日。 據了解,我國現行的土壤質量標準是《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
分析百科測試網訊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 新法案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并且說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是強制性標準,國家將支持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等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開發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其中規定,國務院統一領導全國土壤污染狀況普查。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農業農村、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林業草原等主管部門,每十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普查。據了解
“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順利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的這句話令人振奮。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正式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年,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對20個省、
固體廢物與化學品污染防治與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緊密相聯、密不可分,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垃圾分類、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等工作。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提出,要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城市生活
如今,在大氣、水、土壤三領域中,獨缺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目前已形成草案征求意見稿,經環資委25次全體會議,現正式對外征求意見。在近日舉辦的第五屆中國環境修復發展戰略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法案室付莎就如何理解立法相關內容做了介紹。 付莎表示,征求意見稿主要就土
記者近日從環保部獲悉,目前,繼“大氣十條”、“水十條”相繼發布后,被稱為“土十條”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將出臺。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藍圖正在抓緊制定中。 深入落實“大氣十條”,打好治氣攻堅戰 “大氣十條”實施兩年以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初見成效。這背后是治污專項資金的支持,治
為了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加強農用地土壤環境的監督管理,防控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避免土壤污染危害,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公眾健康,環境保護部組織起草了《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一、制定《辦法》的必要性 根據2
時值歲末年初,為了及時反映環保產業過往一年的發展動態,預測新一年的發展趨勢,我會組織各分支機構編寫了《2019年環保產業發展評述和2020年展望》,供環保企事業單位、專家和管理者參考。 1.2019年土壤修復行業發展評述 2019年是《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年,此法的出臺,從根本上改
根據環保部今天發布的信息,今年的“減排”任務和“十二五”的“減排”總任務有望超額完成。大氣、水以及土壤三大污染治理任務也在同步推進。 但環保部也坦陳,治污形勢依然嚴峻。2015年1月至6月考核PM10的21個省中有1
從城市治理的角度看,環境監測是治理環境污染、衡量環境質量、檢驗治理效果的基礎。近年來,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利好政策的拉動以及嚴格的法規標準倒逼下,環保行業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作為環保產業的細分領域,環境監測也將充分享受到政策紅利,迎來快速發展時期。 2018年,環保促進的供給側改革將帶來產能
當前,我國土壤污染嚴重,不時見諸報端的“鎘大米”、“鉛污染”等問題及其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警示我們:土壤污染已成為影響公眾健康、社會穩定、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心腹大患。因此,立法遏制土壤污染刻不容緩。 目前,全國人大已啟動相關立法工作,全國人大環資委正在就《土壤污染防治法(征求意見稿)》廣泛征
2017年是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年。隨著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成為社會共識,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推進。12月8日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2017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
德國于1998年3月17日頒布了《聯邦土壤保護法》,1999年配套生效了《聯邦土壤保護和污染地塊條例》,建立了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和治理修復的統一方法和標準,是世界上較早頒布土壤保護法案的國家之一。經過長期發展和完善,德國在農用地土壤污染限值標準制定和應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自1995年頒布土
張德江委員長在報告中指出 通過完善法律制度加強環境監管 本報盤點發現—— 28省份今年提環保立法 法制晚報訊(記者 王選輝 實習生 賈立平 王晶 邱冬勇)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上午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未來一年的立法規劃引起了廣泛關注。 張德江表示,要通過完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