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風:科技體制改革與培育新的創新主體
■李正風 我的基本觀點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把培育新的創新主體作為重要任務。為進一步闡述這個觀點,首先要明確“主體”和“創新主體”的概念。從哲學的角度看,主體的內在規定性可以歸結為三點:其一,具有對自身地位、權力和使命的清醒意識;其二,具有履行自我使命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其三,具有對自身行為進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的自覺性。相應地,創新主體應滿足以下三方面:一是具有展開創新活動的內在動力和對創新活動自主決策的權力;二是能夠承擔創新活動的責任、風險并獲得創新活動的收益;三是具有自我調節和規范創新行為的自覺意識和自治精神。從我國體制改革的實踐看,在從計劃經濟體制走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過程中,實現政府從“無限權力”、“無限責任”向“有限權力”、“有限責任”的轉變,不僅意味著政府要放權,讓渡一部分政府難以有效行使的權力,而且要求有新的創新主體來履行以前由政府承擔的若干職能。 回顧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歷程,可反思......閱讀全文
李正風:科技體制改革與培育新的創新主體
■李正風 ? 我的基本觀點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把培育新的創新主體作為重要任務。為進一步闡述這個觀點,首先要明確“主體”和“創新主體”的概念。從哲學的角度看,主體的內在規定性可以歸結為三點:其一,具有對自身地位、權力和使命的清醒意識;其二,具有履行自我使命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其三,具有對自
李正風:離開科技倫理,人類會被科技“反噬”嗎
科技倫理治理作為全世界面臨的共同難題,越來越為大眾所關注。很多影視作品對此做過探討、想象和呈現,如《黑客帝國》系列、《終結者》系列、《我,機器人》和《機械姬》等。 科技倫理如何開展有效治理?離開科技倫理,人類會被科技“反噬”嗎?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科技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正風近日接
李 俠:科技體制改革彈性有多大
時至今日,科技體制改革面臨的最大理論問題就是變革的彈性:即集中與自由是以二元形式存在,還是集中為主,自由為輔?或者反之,自由為主,集中為輔。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國際科學界長期以來沒有根本解決的問題。個人和組織常常會陷入某種既有的觀念框架中,以至于無法想象出其他的選擇模式,這就是典型的“認知路徑依
創新服務:科技體制改革的方向
從1985年開始,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實際上經歷了兩個階段,包含或體現了“促進(技術成果)交易”和“鼓勵(科學家)創業”這兩種改革方針。目前,“第三階段”正處在探索、混雜且方向不明的狀態:一方面前兩個階段的科技體制改革方針的偏誤并未得到有效揭示與糾正,至今仍然在發揮著作用或左右著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
李新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重點的思考
編者按:我國的科技體制改革從1985年開始,至今已26年。期間經歷了多次重大變革,國家創新體系不斷完善,科技產出不斷提高。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部分,科技體制改革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和科技事業的發展。今天,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回顧和總結科技體制改革的經驗,探討下一步改革
王志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充分釋放科技創新活力
圖為座談會會場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充分釋放科技創新活力 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 王志剛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當代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規律的深刻把握,對于凝聚社會共識,堅定信心,深化改革,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召開的重要會議,是一次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動員大會。大會深刻分析我國科技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就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做出全面部署,這對于加快國
李國杰:科技體制改革 關鍵是制度設計
李國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 近幾年,我國科技投入成倍增加,但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并沒有成比例地增加。我也一直在思索這一問題。我留學回國后在科研一線工作20多年,切身體會到,“他律”可能比“自律”更重要。 鄧小平同志曾經總結,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無法橫行,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全國政協5日下午在京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建言。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會議并講話。 座談會充分肯定了我國這些年來科技創新的成就和科研人員的重大貢獻。全國政協委員程津培、馬大龍、王光謙、齊讓、樸英、壽子琪、田中群、王晶、張德興、黃強、李朋
李俠:科技體制改革的邊界,范式之內還是范式之外
■公平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不容置疑的優先性,這是制度應該具有的美德 ■一個不重視未來的科技體制是沒有未來的 近日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的議論逐漸升溫,雖然離徹底根治科技體制存在的痼疾還為時尚遠,但畢竟開啟了廣泛的認真思考,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也充分說明大家對于中國科技事業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