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快明確致病原并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是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關鍵,也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因而,病原培養與藥敏檢查是非常重要的檢查,是醫生采用合適的抗感染治療策略的依據。但微生物學檢查與大多其他實驗室檢查一樣,都要對具體問題作出具體分析,最終意義要由臨床醫生來作出綜合判斷。醫生應熟悉微生物檢查的方法與結果判斷,既不忽視該項檢查,也不盲目遵循微生物報告。 一、感染性疾病致病原的分布與耐藥特點有非常顯著的地區性差別 感染性疾病與高血壓病、糖尿病等不同,因致病原特點的區別,針對同一種疾病所采取的抗感染治療,會因國家與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比如,在歐美,針對尿路感染的治療,氟喹諾酮是非常有效的藥物;而在中國,同樣是尿路感染,醫生一般都避免選用喹諾酮類藥物。其原因是尿路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大腸桿菌,在我國對喹諾酮的耐藥率普遍高于60% ,而在歐美不會超過5%[ 1 ] 。 &nbs......閱讀全文
盡快明確致病原并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是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關鍵,也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因而,病原培養與藥敏檢查是非常重要的檢查,是醫生采用合適的抗感染治療策略的依據。但微生物學檢查與大多其他實驗室檢查一樣,都要對具體問題作出具體分析,最終意義要由臨床醫生來作出綜合判斷。醫生應熟悉微生物檢查的方
按照培養基的物理狀態分培養基按其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培養基、液體培養基和半固體培養基三類。(1)固體培養基。是在培養基中加入凝固劑,有瓊脂、明膠、硅膠等。固體培養基常用于微生物分離、鑒定、計數和菌種保存等方面。 用于微生物分離,鑒定,計數。如圖,微生物分離成菌落、菌苔。圖中為大腸
按照培養基的物理狀態分 培養基按其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培養基、液體培養基和半固體培養基三類。 (1)固體培養基。是在培養基中加入凝固劑,有瓊脂、明膠、硅膠等。固體培養基常用于微生物分離、鑒定、計數和菌種保存等方面。 &
一 防護原則采樣中避免造成人員感染和樣本污染非常重要。應把采集的樣本視為具有感染性,需采用必要的防護措施,注意安全操作,安全地包裝和運輸。應具備急救包,以便在采樣中意外泄露時使用,確保安全。1、人員要求從事高致病性病原檢測樣本采集的技術人員,必須經生物安全培訓具備相應的實驗技能。在樣本采集過程中,采
實驗方法原理 真菌是常見的致病菌,其成分含有較多的黏多糖和蛋白質,通過氧化劑,能夠促使菌壁的多糖暴露出醛基,然后再與 Schiff 試劑進行結合,生成新的復紅復合物而顯示真菌的存在,常用高碘酸-復紅染色法。實驗材料 石蠟組織切片試劑、試劑盒 二甲苯無水乙醇中性樹膠蒸餾水高碘酸Schiff 試劑儀器、
WHO據病原微生物致病性、傳播方式和宿主范圍、是否具有的有效預防措施將感染性因子危險程度分成了4級:危害等級I(低個體危害,低群體危害),指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動物致病的微生物。危害等級Ⅱ(中等個體危害,有限群體危害),指病原體能夠對人或動物致病,但對實驗室工作人員、社區、牲畜或環境不易導致嚴重危害;實
傳染病實驗室診斷、傳染源調查、自然疫源地監測、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都以檢出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或其相關物質為目的。這類樣本來源主要是人和宿主動物、媒介昆蟲,也包括水、土壤、食品等樣本供調查傳染源。1、病原微生物樣本采集的一般注意事項1)針對性:不要求樣品代表性,強調針對性,盡可能采集病原微生物含量最多的部
病原微生物的種類繁多,包括屬于真核微生物的真菌、厲于原核微生物的細菌(抗酸桿菌)、來自病毒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等。這些物質的化學成分中,含有不同的黏多糖、酸性蛋白和脂蛋白成分。染色后,通過氧化劑或直接加熱條件下,可使染色劑與物質結合而形成牢固的復合物。實驗方法原理真菌是常見的致病菌,其成
實驗方法原理細菌體積較小,可在顯微鏡油鏡下進行觀察。細菌中的酸性蛋白質,通過革蘭(Gram)堿性染料進行結合,遇革蘭碘以后形成復合物,再經過分化劑,則顯示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常用 Gram 堿性復紅-結晶紫革蘭法。實驗材料石蠟組織切片試劑、試劑盒二甲苯無水乙醇中性樹膠蒸餾水堿性復紅石
多聚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種模擬天然DNA復制過程,在體外擴增特異性DNA(或RNA)片段的新技術。本實驗是將待檢雙鏈DNA經94℃高溫變性成單鏈作模板,然后加入一對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引物分別與待擴增DNA片段的兩端互補,經55℃低溫退火,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