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出臺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問責等《辦法》
為建立更為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和更為嚴密的追溯制度,近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召開第38次常務會議,研究出臺《甘肅省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問責辦法(試行)》、《甘肅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辦法(試行)》和《甘肅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切實加強監管,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追溯問題食品源頭,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甘肅省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問責辦法(試行)》明確規定全省各級政府和承擔食品安全監管職責部門,及其負責人和工作人員是問責對象。明確規定對各級政府及其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問責的6種具體情形,對承擔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及其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進行問責的9種具體情形。明確由各級行政監察機關和有關任免機關依照法定權限、程序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進行問責。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舉報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的行為。明確了問責方式和程序。 《甘肅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要求建......閱讀全文
食品安全有“據”可查 超市推出可追溯農產品
超市推出可追溯農產品。 “民以食為天”,然而,頻頻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讓眾多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難免心生疑慮:我吃的瓜果、蔬菜來自哪里,是誰生產的,生產過程中用了哪些農藥化肥……盡管它們外觀上看個個那么光鮮可人,但是仍然讓人不禁要對其安全性打上幾個問號。不過,這種狀況有望得以改觀。
首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運行農產品可追溯
江蘇省首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日前在鹽城市啟動運行,農產品有了從田頭到市場全程監控的新途徑。 鹽城市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黃從華介紹說,該平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結合農產品的產銷特點,引入監管部門、檢測機構、企業基地等應用試點用戶100多個,基本實現了農
中歐研討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
3月28日至29日,“中國—歐盟農產品可追溯體系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歐盟和國內的專家在會議期間介紹了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的具體做法和典型案例,交流動物產品、植物產品、農產品加工品的政府監管以及企業質量控制方面的信息。 針對20世紀90年代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歐盟制定了嚴格的食品標識與
加快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 食品安全從田間到舌尖
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經濟長遠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農墾作為國有農業經濟的骨干和代表,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國家隊,始終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任務常抓不懈。 2002年,農墾在綠色食品行動計劃中率先提出要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
肉菜及部分農產品追溯體系形成
日前,記者從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獲悉,我國通過采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已初步形成了肉類、蔬菜以及其他部分食用農產品的追溯體系。目前,已基本實現相關食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目標。 據悉,2010年開始,商務部以“一葷一素”為突破口,率先推進肉類、蔬菜追溯體系建設。截至
沒有檢測和追溯 何談食品安全
國內首個專注食品及農產品安全檢測的專業展會將于7月舉辦 7月18日,國內首個專注食品及農產品安全事業的專業展會——2015北京國際食品及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展覽會(FATS Fair)開幕在即。5月27日,展會主辦方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雅森國際聯合召開了FATS Fair“共筑中國食品安全保障”新
大連:建追溯體系保食品安全
記者從12月22日召開的大連海參商會2014年年會上了解到,為打造大連海參的優質品牌,我市海參行業也將啟動召回制度,隨著追溯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出現問題的海參也有望在明年開始實現集體召回。 經過前幾年的規模擴張和發展,大連海參行業品牌知名度在進一步提升的同時,也出現了個別擾亂市場秩序的不良短視
河南建立追溯體系確保食品安全
近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著力推進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等八大追溯體系建設,提升河南省的產品質量安全與公共安全水平。 與食品相關的有三大體系,為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食品追溯體系建設以及主要農業生產資料追溯體系建設。
新余191家企業農產品信息可追溯
1月1日,記者采訪獲悉,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新余市全面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目前全市191家農業生產企業信息納入平臺,生產的農產品將攜帶“身份證”進入市場。 據了解,近幾年來,新余市堅持嚴格執法監管和推進標準化生產兩手抓、“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硬,自2017年全市正式
福建建成農產品安全追溯監管平臺覆蓋全省
3日,由福建省農業農村廳主辦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活動在福州舉行。 記者獲悉,當前,福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平臺已覆蓋全省辦理營業執照的1.3萬多家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累計生成追溯憑證和追溯標簽310多萬批次。自推行 “一品一碼”工作以來,全省新增1268個“三品一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