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治理拒絕污水再入黃河
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陜西省檢察機關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深化和完善公益訴訟職能,加強與行政執法部門、監察機關、法院的溝通,已發出檢察建議1088件,清理污染水域面積25543畝。 “以前這里有排污口,路過都得捂著鼻子走。”家住陜西榆林府谷縣新區經適房小區的革女士指著家門口的黃河說,現在終于可以沿著河岸舒心地散步了。 “守著河景房,瞅著爛水江,污水直排黃河一直是附近居民的心頭病。”府谷新區管委會主任葛艷介紹,“去年4月,府谷縣人民檢察院的一份檢察建議徹底治愈了這個頑疾。” 2018年以來,陜西省檢察機關圍繞黃河治理共立案1207件,發出檢察建議1088件、起訴6件,清理污染水域面積25543畝,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1172公里、整改拆除違法建筑60431平方米,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圖片來源于網絡 齊抓共管 發出檢察建議,跟進監督,治理不再“單打獨......閱讀全文
協同治理 拒絕污水再入黃河
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陜西省檢察機關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深化和完善公益訴訟職能,加強與行政執法部門、監察機關、法院的溝通,已發出檢察建議1088件,清理污染水域面積25543畝。 “以前這里有排污口,路過都得捂著鼻子走。”家住陜西榆林府
黃河寧,天下平:黃河治理需要擔當和智慧
“黃河寧,天下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需要擔當和智慧,更要有創新探索的精神。圖片來源于網絡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時強調,黃河流域必須下大力氣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黃河安瀾,自古以來備受關注。從某種意義上說,中華
陳怡平:黃河如何治理?如何保護
從支流到干流,科學治理好每一條流域才能切實保護好、治理好黃河。黃河流域陜西段當前生態保護與治理情況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今后如何開展生態保護工作?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怡平。 中國環境報:當前,黃河流經陜西的流域還有哪些問題仍需解決? 陳怡平:黃河水質仍待進一步提升,流域
燒結煙氣治理又添協同技術
2016年度全國燒結球團技術交流年會暨活性炭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治理技術研討會日前在廣東湛江召開。 會議期間,由中冶長天聯合清華大學、寶鋼共同開發的活性炭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治理技術受到了與會代表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燒結煙氣治理一直是鋼鐵行業環保治理的難題之一。燒結煙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噁英等
燒結煙氣治理又添協同技術
2016年度全國燒結球團技術交流年會暨活性炭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治理技術研討會日前在廣東湛江召開。 會議期間,由中冶長天聯合清華大學、寶鋼共同開發的活性炭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治理技術受到了與會代表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燒結煙氣治理一直是鋼鐵行業環保治理的難題之一。燒結煙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噁英等
傳導治污壓力 促進協同治理
今日發布了2018年6月和上半年(1~6月)空氣質量狀況。就其中擴大全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范圍的原因、原則和方法等問題,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為什么要擴大城市空氣質量排名范圍?排名目的是什么? 答:為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推動城市空氣質量改
黃河流域協同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舉行
12月18日,黃河流域協同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舉行。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出席大會開幕式并講話,山東省委書記李干杰致辭。 王志剛說,進入新發展階段,加快推進黃河國家戰略,需要進一步強化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向科技創新要方法、要答案。科技部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規劃部署,組織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
陜西:削減煤炭消費治理霧霾
記者從陜西省環保廳了解到,陜西省政府出臺的《陜西省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提出,陜西將削減煤炭消費,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同時,今年上半年“三公”經費壓縮10%,節約的資金將用于治污減霾工作。 作為能源大省的陜西,近年來霧霾天氣頻發已成為關中地區的“頑疾”。關中城市群以西安為中
《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印發
關于印發《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公安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水利廳、農業農村(農牧)廳、氣象局、林草局: 為深入
陜西立法推進固廢污染治理 明確生活垃圾治理主體
記者日前從陜西省人大了解到,《陜西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已提請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進行二審,有望年內正式出臺。 根據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建議,草案增加了環境責任保險條款,鼓勵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和處置危險廢物的單位和個人參加環境責任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