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光院士團隊首次揭示中國人肥胖的腸道菌群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寧光院士團隊一項最新研究首次揭示中國人肥胖的腸道菌群組成,發現一系列豐度顯著異于正常人群的腸道共生菌,多形擬桿菌(BT菌)口服可降低小鼠血清谷氨酸濃度,增加脂肪細胞的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過程,從而降低脂肪堆積,達到減重效果。6月19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著名醫學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志。 目前,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代謝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肥胖與超重是導致慢性代謝紊亂的主要病因。減肥日益成為大眾廣泛關心的健康問題,如何能夠找到安全有效的減肥靶點和藥物也是目前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 研究表明,肥胖人群存在腸道菌群結構失調,細菌多樣性下降,然而在菌種水平導致肥胖發生的細菌仍所知甚少。 為此,寧光和王衛慶教授、洪潔教授等研究人員聚焦肥胖人群的腸道菌群研究,建立較大規模、高質量肥胖-正常體重人群隊列,并與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開展腸道菌群宏基因組測序并進行深度......閱讀全文
遺傳性肥胖治療靶點在腸道菌群
“我的胖,是因為遺傳”——這句話可能不再有科學依據,因為上海交通大學趙立平教授領銜的中、美、英、德、法聯合科研團隊首次發現了遺傳性肥胖的發病機理——即便是遺傳性的兒童肥胖癥,治療靶點也并非在人自身的基因,而在腸道菌群,這將改變目前遺傳性肥胖患兒無藥可醫,最終幾乎都在30歲前死于肥胖綜合癥的現狀。
科學家首次找到中國人腸道“減肥菌”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寧光院士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揭示與中國人肥胖相關的腸道菌群組成,發現口服多形擬桿菌(BT菌)可降低小鼠血清谷氨酸濃度,增加脂肪細胞的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過程,從而降低脂肪堆積,達到減重效果。6月19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醫學》雜志。 目前,糖尿病、心腦血
寧光院士團隊首次揭示中國人肥胖的腸道菌群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寧光院士團隊一項最新研究首次揭示中國人肥胖的腸道菌群組成,發現一系列豐度顯著異于正常人群的腸道共生菌,多形擬桿菌(BT菌)口服可降低小鼠血清谷氨酸濃度,增加脂肪細胞的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過程,從而降低脂肪堆積,達到減重效果。6月19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著名醫學
腸道菌群或有助于減肥
腸道菌群,即生活在我們腸道內的所有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在過去的幾年中,對于腸道菌群的研究,已經開始解開它在我們身體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它如何共生地影響我們器官的功能。特別是,微生物也對熱量吸收的方式和脂肪細胞的發育產生影響。通過研究沒有菌群的小鼠,瑞士日內瓦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能夠解釋“微生物的
腸道菌群可引發肥胖的介紹
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趙立平領導的一項研究顯示,肥胖可能由細菌感染引發,而不是過度飲食、鍛煉太少或者是遺傳因素,這可能對公共健康體系、醫藥行業以及食品制造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5] 在世界各地科學家研究了8年之后,中國的這一發現解釋了腸道細菌和肥胖之間的聯系。開展
研究揭示腸道菌群引發肥胖機理
本周英國《自然》上的一則與代謝相關研究論文稱,面對高脂飲食時,腸道菌群會產生乙酸,從而影響肥胖、胰島素抵抗和代謝綜合征。這項在嚙齒動物中進行的研究顯示,乙酸這種短鏈脂肪酸有著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的能力。而無論是乙酸生成增加,還是副交感神經系統激活,都可能為治療肥胖提供新的途徑。 腸道菌群是生命
腸道神奇細菌竟能調控體重,減肥有望“吃出來”
代謝組學分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寧光院士團隊在Nature Medicine在線發布中國人肥胖的腸道菌群的較新研究,發現一系列豐度顯著異于正常體重人群的腸道共生菌,其中多形擬桿菌(BT菌)口服可降低小鼠血清谷氨酸濃度,增加脂肪細胞的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過程,從而降低脂肪堆積,達到減重效果。這群
Nature comm:靈芝可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肥胖
近日,來自臺灣長庚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通過動物實驗首次發現靈芝能夠調節小鼠腸道菌群生態,改善肥胖。 肥胖已經逐漸成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目前全世界大約有5億肥胖的人和14億體重超重的人。肥胖會促進許多并發癥的發生
Nat Med:剔除腸道菌群竟然可以阻斷肥胖!
腸道微生物組對機體健康非常關鍵,但一項對小鼠進行的研究卻發現,在涉及胰島素敏感性和肥胖癥上,腸道微生物組或許并不像科學家們認為的那樣。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研究表示,沒有腸道菌群的動物或許會表現出更好的葡萄糖耐受性
Cell Metabol:要減肥,腸道菌群告訴你怎么吃
來自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研究者的一項最新研究或可基于機體的腸道微生物來指導我們的飲食選擇,這對于有效減肥及降低疾病風險非常重要,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Cell Metabolism上,該研究首次成功揭示了機體代謝期間常見的腸道細菌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 文章中,研究者開發了一種新型數學計算平臺,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