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成立環保法庭95家。“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環境司法較為落后,每天都在發生環境污染事件,而司法機關審判的案件卻屈指可數。”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主任翟勇近日表示,環境司法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專門的環境司法立法。 11月17日至18日,環保部下屬機構中華環保聯合會與中國海洋大學在此間聯合主辦“首屆環境法庭模擬賽”。翟勇表示,生態破壞是最為嚴重的環境破壞,是對自然系統的根本性破壞,而對待生態系統破壞的行為,僅僅依靠環境行政處罰力度不夠,環境司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和基礎。 翟勇認為,行政處罰主要專注于行為罰,而民事損害賠償則更注重結果罰,即破壞多少賠償多少、破壞什么狀態賠償什么狀態;行政處罰的數額是有限的,而民事賠償的數額是巨大的,破壞與賠償是相對應的,是對被破壞對象的有效補償。而環境民事損害賠償主要是環境司法活動,環境行政處罰主要是行政執法行為。他說:......閱讀全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不久前就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第六次集體學習。會議強調,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當前,我國環境損害評估現狀如何?國際上有哪些相關經驗可以借鑒?本期特邀專家撰寫此文,以期對讀者有所借鑒。
漫畫/高岳 云南省昆明市“牛奶河”污染案,河北省廊坊市部分電鍍廠非法排放電鍍廢液污染環境案……公安部近日公布的4起環境污染重大案件顯示,脆弱的生態環境頻頻遭受“魔爪”摧殘。 生態環境司法如何護航“美麗中國”?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近日舉辦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與司法應對研討會,深入探討
2017年4月28日至5月28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天津市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并于7月29日反饋了督察意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
黨的十九大將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這是一項非同尋常的部署,說明污染防治在當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又面臨較大的難度,必須賦予其特殊地位,做出特殊安排。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就是要在特定的時間內,集中強大的力量,努力攻克一批生態環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于10月在北京召開,會議將研究討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議題。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四中全會的召開,依法治國方略的全面實施,必將為生態環境法治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
■ “兩會”展望 時間走得悄無聲息,不停不等,沉淀過去,開啟未來。 2011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我們回顧歷年全國“兩會”代表熱議的環境法制話題,重溫那些真知灼見,期冀著環境法制的熱點再現。透過一年又一年的“兩會”話題,我們見證著環境法制發展的軌跡。 從全國“兩會”上的建言,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時代和全局的角度,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不僅在實踐中開辟了治國理政的新境界,而且在理論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今天上午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今年5月~9月,全國人大環資委組成人員和全國人大代表組成5個檢查組分赴10省(市)進行了檢查。 這次檢查的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確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發展總綱,明確了新常態、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是指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
本報記者郭薇北京報道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11月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張德江委員長對《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及專題詢問工作非常重視,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并出席當天的聯組會議。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做出了全面規劃和部署。 為全面深入了解《方案》實施的意義、實施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及其對策,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對《方案》進行詳細解讀。 問:為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圖片來源于網絡 為什么要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誰可以提出損害賠償?環保部有關負責人17日就相關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為什么要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誰可以提出損害賠償?環保部有關負責人17日就相關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 今年初,貴州
“新《環境保護法》生效實施兩年多來,地方黨委政府領導對環保工作重視程度空前,環境監管執法力度明顯加大,社會各界關注環保、參與環保的意識明顯提升。《環境保護法》規定的各項制度和措施執行的力度、遵守的程度、產生的影響,都超過了過去環境保護法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 近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牽頭組
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以下簡稱新環保法),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它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對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職責,完善了生態保護紅線、污染物總量控制等制度,建立了按日連續計罰、限產停產等罰則。圖片來源于網絡 違法成本低,是我國環保領域法律法規長期存在的痼疾。修訂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2018年6月16日)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
鎘大米、兒童血鉛超標、砷污染……人們在享受發展成果的同時,也因環境污染而付出了健康損害代價。 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重要條件。人類為了生存發展,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斷開發利用各種環境資源,環境受到破壞和污染后,反過來又影響人體健康。 事實告訴我們,如果自然環境因
法院把皮球踢給了環保部門,應對不好,環保部門會很尷尬 需要首起判例當靶子,期待第一案的帶動效應 專家希望環保部做第一個吃螃蟹者 起訴紫金礦業須解決三個法律問題 11月2日,民間環保組織重慶市綠色志愿者聯合會就福建省環保廳行政處罰紫金礦業一事在向環境保護部提出申請復議的同時
地下水污染問題遲遲難以解決的主要原因是執法力量嚴重不足,客觀上導致了環境執法檢查像是打游擊戰,既不連續,也不穩定;其次,執法隊伍的經費支持與執法對象有關,二者在利益上有關聯;環保部門會遭遇地方的干擾,執法的強度和嚴肅性都會打折;此外,環保經費的投入不足也是一大原因 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屆世
《2015年中國“污染環境罪”案件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日前正式發布。《報告》以“中國裁判文書網”收錄的所有“污染環境罪”一審判決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2015年期間,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審結的1322起污染環境犯罪案件。 那么,《報告》揭示了污染環境案發生的哪些規律?反映出我國環境司法的哪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人們不禁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制定了這么多條環境法律法規,發起了這么多次環保行動,下了這么大的決心,仍然是年年立法,年年治污,年年污染,治理速度遠遠趕不上公眾期望,有些地區仍然走不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繼續惡化的怪圈? 日前,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對《環境保
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日益加重。一般而言,有3種模式來應對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環境問題。 第一種模式主要是以民法、刑法的適用為主,這種應對機制以司法權的行使為主導,通過民事賠償或者追究刑事責任等方式救濟受害人、懲罰污染者。但是傳統的民法和刑法手段往往偏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
11月9日,環境保護部部長、國合會中方執行副主席陳吉寧發表題為《改革生態環保制度 提升環境治理能力》的特別演講。 環境保護部部長 陳吉寧 (二○一五年十一月九日) 各位委員、各位專家,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北京正處金秋銀冬之交,我們有一年收獲的喜悅,也有謀劃來年的期待
7月下旬以來,北京等地遭遇“霧霾桑拿天”,空氣質量明顯下降。近年來,我國環境事件頻發,環境問題受到公眾的極度關注。 在環境保護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持召開的“首屆國家環境與健康研討會”上,中國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呂忠梅說,當前,我國污染的健康效應和社會效應逐漸顯現。在2006—2010年期間,我國共
一、山東省生態環境廳訴山東金誠重油化工有限公司、山東弘聚新能源有限公司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 二、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兩江志愿服務發展中心訴重慶藏金閣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重慶首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 三、貴州省人民政府、息烽誠誠勞務有限公司、貴陽開磷化肥有限公司生態環境損害賠
環境保護部近日發布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查封、扣押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于2015年1月1日起實施。《辦法》界定了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查封、扣押的適用情形及具體對象,全面規定了調查取證、審批、決定、執行、送達、實施期限、保管、解除、移送以及檢查監督等實施程序,為《環境保護法》第二十五條
太原市西山綠化工程初見成效。 “沒來山西之前,覺得山西是個污染嚴重的地方,霧霾長年累月不散,到處都落著厚厚的粉煤灰。來了之后才發現,原來山西這么美!”參加執法檢查的全國人大代表林志梅的一席話代表了許多人的看法。 7月28日至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率隊在山西省進行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
最高檢與生態環境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意見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協作配合 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與生態環境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下稱《意見》),就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
在一群人看來,“它”不過是一個新的物種,但在另一群人看來,“它”是一個危害人類健康的魔鬼; 在一群人看來,“它”是解決糧食危機、減緩氣候變暖的良藥,但在另一群人看來,“它”的背后存在著利益集團不可告人的滅絕人性的巨大陰謀。 無論是在科學領域,還是在政府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