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可持續研究制度框架愿景開放論壇召開
“第三極環境”國際計劃項目專家參加全球可持續研究制度框架愿景開放論壇 圖1. 愿景開放論壇(Visioning Open Forum)會議現場 應國際科學委員會(ICSU)愿景工作組的邀請,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第三極環境”國際計劃專家姚檀棟、馬耀明和張凡等三人于2010年6月22日赴法國巴黎參加了全球可持續研究制度框架愿景開放論壇。 此次論壇由國際科學委員會(ICSU)和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ISSC)聯合召開,旨在探討如何建立成功有效的制度框架以支持全球可持續重大挑戰研究。會議組織討論了五個方面的議題,包括全球可持續研究的重大挑戰、經費、相關政策與交流、可能的制度框架和區域視角。 青藏高原所參會專家在大會上進行了討論發言,從“第三極環境”這一區域研究的視角出發,對支持全球可持續重大挑戰研究的制度框架提出了建議。6月23日至24日,青藏高原所所長姚檀棟還應地球系統科學聯盟(ESSP)邀請,繼續參......閱讀全文
中國耕地可持續利用研究獲進展
6月14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再生資源遙感技術研究室副研究員左麗君以第一署名在Nature子刊Nature Sustainability上發表題為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in China challenged by land
全球可持續研究制度框架愿景開放論壇召開
“第三極環境”國際計劃項目專家參加全球可持續研究制度框架愿景開放論壇 圖1. 愿景開放論壇(Visioning Open Forum)會議現場 應國際科學委員會(ICSU)愿景工作組的邀請,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第三極環境”國際計劃專家姚檀棟、馬耀明和張
北大教授彭練矛:讓基礎研究可持續
基礎研究是一個國家創新的源泉,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基礎研究大都需要十年磨一劍,如何創造更好的環境,讓科研人員安心、靜心,能夠可持續地從事基礎研究,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我們最渴望的,是穩定的經費支持。這樣我們能夠做較為長遠的計劃,在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一件重要的事
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聯合研究實驗室揭牌
9月2日,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與美國波音公司共同組建的“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聯合研究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青島舉行。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張惠,波音公司副總裁、波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王建民(David Wa
布魯聯合能源公司助力可持續能源和電池研究
美國內華達州雷諾市,2022年5月17日報道。布魯克的全新系統安裝支持可持續能源界的領導者——美國蜻蜓能源公司,通過一個與眾不同的高性能室內研究設施加速其開創性的電池技術研究。該機構致力于鋰離子和下一代固體電池的優化,并擁有一系列高科技分析儀器,以幫助推動全球領域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化。Dragonfl
讓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13年年底公布的數據,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仍然有12.58億人無電可用,約占全球人口的18%,他們主要居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與地區。目前,已經有77個發展中國家簽署了由世界銀行資助的《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倡議》,旨在改進全球的無電人口狀況。IEA預計到2
中歐環境可持續項目正式啟動
7 月19日,在第五次中歐環境政策部長對話會后,中歐環境可持續項目啟動會在京召開。受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委托,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萬本太和歐盟環境委員波托奇尼克共同出席啟動會并致辭。 萬本太在致辭中表示,中歐環境可持續項目緊密結合中國當前環保重點工作,為中國實現環境可持續目標提供支持。他
海鮮產品“可持續”標識或名不副實
一項研究稱,市場上銷售的貼有“可持續”標識的海鮮產品大約有1/4名不副實。該研究針對兩家海洋生物保護組織——漁場管理委員會(MSC)和海洋之友(FOS)而進行,這兩個組織負責對漁場進行“可持續”認證,并授予這個重要的標識。 在一篇在線發表于《海洋政策》雜志的論文,以及近日在英國愛
量子耗散可產生持續穩定糾纏
量子耗散是指在量子開系統中,物體與環境發生能量交換或信息交流,導致相干性退失,因此,兩個物體要發生糾纏,一般要讓它們和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盡可能地小。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丹麥歌本哈根大學物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量子耗散能在兩個宏觀物體之間形成持續穩定的量子糾纏,該發現為制造量
全球可持續治理能走多遠?
雖然"里約+20"峰會所做的一些頂層設計,或能暫時彌合部分"碎片化",使沖突在一定程度上向合作、協同轉變,但可持續治理顯然仍整體處在"碎片化"之中,未來的路并不好走 "里約+20"峰會落下帷幕,作為繼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及2002年南非約翰內斯堡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之后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