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凍食品“新國標”被指降低標準衛生部否認
現行國標中,速凍食品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但在正征求意見的準“新國標”里,卻規定了可以檢出的限量值。面對社會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再遇“降低門”的質疑,衛生部昨日(11月11日)回應,這是誤讀。 準“新國標”放行金黃色葡萄球菌 近段時間,包括思念、三全等知名速凍食品品牌,都在“金黃色葡萄球菌”上中招,遭遇下架。衛生部專家解釋說,金黃色葡萄球菌廣泛分布在大氣、土壤中,對熱敏感,加熱80℃,30分鐘可被殺滅,通常大于105菌落數/克時可產生致病性腸毒素,常規烹飪等處理方式不能破壞腸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但是在之前思念品牌曾被查出“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合格后,媒體報道稱,思念方面曾表示,“金黃色葡萄球菌”在目前正在公示的新國標中,允許存在一定量。此番表態,也引起了社會對準“新國標”降低標準的質疑。 記者查閱發現,現行國標中,不允許在速凍食品中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但是正在征求意見的準“新國標”里,只要符合限量值即為合格......閱讀全文
速凍食品新國標公布 允許限量金黃色葡萄球菌
對速凍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的爭論有了明確答案。昨日(11月25日),衛生部發出通知,今年12月21日起,新國標將正式實施,這意味著,速凍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將由不得檢出變為限量檢出。 此前,三全、思念、灣仔碼頭等國內知名速凍食品品牌產品,紛紛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而有品牌公開表示
衛生部公布《速凍面米制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衛生部公布《速凍面米制品》(GB19295-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速凍面米制品是我國居民日常消費的重要食品。為規范速凍面米制品生產經營,確保速凍面米制品安全,保護消費者健康,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衛生部在原《速凍預包裝面米食品衛生標準》(GB19295-2003)實施基
速凍食品檢測方法
一、目的1.1 用相應的儀表測得被測處的準確溫度;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測量部位,測得本批產品的平均溫度,以及其內部溫度變化的情況。1.2 測量產品的溫度:a) 測量產品內部的溫度;b) 測量產品的表面溫度。二、溫度測量儀器的要求a) 儀器的“半值期”1)應不超過0.5 min;b) 儀器在-30℃~3
思念水餃檢出病菌 業內稱符合新國標不影響安全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昨天,北京市工商局公布新一期18種食品下架名單,其中一個批次的思念牌三鮮水餃被檢測出金黃色葡萄菌。目前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問題批次的產品已經連夜下架,作為國內冷凍食品行業的第二大企業,思念食品也栽在了食品安全問題上,引發消費者擔憂。 由于
金球菌擬列入A類抽檢 京29類食品抽檢細則征意見
近期熱門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將被列入速凍米面食品的A類抽檢、肉禽罐頭要檢瘦肉精。本月15日前,北京市質監局通過官網,對嬰幼兒奶粉、速凍米面食品、食用油、果汁飲料等共29類食品質量抽查實施細則,首次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 “金球菌”列為“極重要質量項目” 金黃色葡萄球菌近期因思念、三全、灣
灣仔碼頭陷細菌門 三大品牌淪陷速凍食品進寒冬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速凍食品領域以品質著稱的“灣仔碼頭”,繼“思念”和“三全’之后,?部分產品也被查出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至此,國內速凍食品的三大著名品牌在短短的時間內全部陷入了“細菌門”的丑聞。消費者對于速凍食品的熱情也像這入冬的天氣一樣,驟然降溫。 面對消費者轉冷的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基本介紹
金黃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 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病原菌,隸屬于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有“嗜肉菌"的別稱,是革蘭氏陽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許多嚴重感染。而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在速凍食品中的存在量,衛生部于2011年11月24日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測方法
1、培養特性及形態特征 ①培養特性 在37℃條件下,需氧與厭氧培養的血液營養瓊脂平板均長出光滑、濕潤、隆起,約1mm大小的金黃色菌落,并且有β溶血現象。 ②鏡檢結果 顯微鏡下觀察該菌為革蘭氏陽性球菌,排列成葡萄串狀,也有個別2個或3個球菌相連。根據菌落形態、鏡檢結果懷疑該菌為葡萄球菌。 2
中青報:“科學”新國標凍住了你我的嘴
就像人們熟知PM2.5這個陌生的概念一樣,“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些天也被公眾熟知,只不過前者被吸進了肺里,后者被吃進了嘴里。感謝速凍餃子,正是因為“思念”等品牌的速凍餃子陷入“細菌門”,這一極具專業性的菌類概念“被普及”。以它為圓心,關于“中國標準”的一些是非爭論又開始新一輪的輻射。
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僅2成接軌國際 名企頻出問題
從三鹿“ 三聚氰胺”事件,到雙匯“瘦肉精”事件,再到近期思念 、三全的“細菌門”,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似乎總是離不了那些行業龍頭企業。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像思念、三全算是比較好的企業,他們的產品都不符合國家標準,這是非常可怕的。食品安全本來是底線,現在反而不受企業真正重視。政府應該不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