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全球多地高溫、干旱、災難性降水等極端天氣頻發
“丹麥烤焦了”,歐洲航天局7月25日以此為題公布了一組衛星圖片。圖片顯示,丹麥西蘭島一處農田2017年7月時還是遍地綠色,而到了2018年7月,當地植被已被“烤焦”,棕黃成為圖片主色調。 世界氣象組織網站26日說,今年7月,全球多地高溫、干旱、災難性降水等極端天氣頻發,給人類健康、農業、生態系統等帶來廣泛影響。 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北歐地區正遭遇持續高溫,北極圈內氣溫已達到30攝氏度,挪威和芬蘭也分別出現了33.5和33.4攝氏度高溫。由于天氣異常干燥,瑞典在7月中旬已報告大約50起森林火災。 英國部分地區今夏以來持續高溫干旱,已創下半個世紀以來最干旱夏天的紀錄,干旱導致草坪枯黃,水庫水位迅速下降。氣象部門數據顯示,今夏以來英格蘭地區的平均降雨量僅為往年的五分之一,一些地區甚至不到十分之一。 由于連日高溫和大風,位于南歐的希臘近日也是森林火災頻發。希臘首都雅典附近23日發生的森林火災已致使80人遇難,上百人......閱讀全文
2012年全球極端氣候現象頻發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多哈召開之際,世界氣象組織28日發布了《世界氣候狀況年度臨時聲明》,認為2012年是極端氣候現象頻發的一年。 《聲明》說,今年全球各地頻現極端氣候事件,北半球尤為明顯,主要表現為熱浪、干旱、洪水和低溫。該組織的數據表明,今年前10個月是自1850年以來同期全球溫
洪災頻發,專家解讀氣候異常原因
今年入汛以來,中國華南經歷持續降雨,多地出現嚴重洪災。談及成因,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5日表示,這與大氣環流異常有直接關系。 據氣象部門統計,6月,中國南方出現4次區域性暴雨過程,廣東英德等12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 今年華南“龍舟水”期間(5月21日至6月21日),廣東、廣西、
專家:極端氣候頻發與全球變暖有關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是“人與氣候”。伴隨寒潮、高溫等“百年一遇”字眼頻頻出現,公眾對氣候異常愈來愈關注。世界氣象組織稱,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極端氣候事件的嚴重性、持續性以及發生的地理范圍,趕上甚至超過歷史上最嚴重的極端氣候事件。極端天氣為何多發?我
歐洲多國遭遇高溫天氣-導致多國山火頻發
近來,包括英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德國在內的歐洲多國遭遇罕見高溫天氣,局地最高氣溫達到45攝氏度。高溫天氣導致多國山林火災不斷。 當地時間20日,肆虐西班牙多地的林火仍在燃燒。在卡斯提爾和萊昂、加利西亞、阿拉貢、馬德里和卡斯提爾-拉曼查等地區,消防隊員正在滅火,一些當地服務機構的滅
極端氣候頻發將導致蜂群面臨更多風險
蜜蜂是重要的傳粉昆蟲,屬于完全社會性昆蟲。一個正常的蜂群由一只蜂王,上萬只工蜂,以及數百只雄蜂組成。蜂王通過釋放蜂王信息素(queen mandibular pheromone, QMP)不僅抑制工蜂卵巢發育,并且控制蜂群哺育新的蜂王,維護蜂群的正常發展。一個健康、穩定的
各國專家尋良策應對全球極端氣候多地頻發
極端氣候事件,這種被定義為“一個地點或地區發生‘概率較小’的天氣氣候現象”為何頻頻出現?在過去一個世紀、特別是過去的半個多世紀,全球陸地或特定區域的極端氣候事件頻率、強度是否發生了顯著的趨勢性變化?原因是什么?中國又該如何應對這種挑戰? 7日至8日在京舉行的“21世紀論壇”2010年
研究發現極端氣候事件頻發或致蜂群面臨更多風險
蜜蜂是重要的傳粉昆蟲,屬于完全社會性昆蟲,一個健康、穩定的蜂群環境是蜜蜂各類行為活動的前提和基礎。近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化學生態組研究發現,花蜜中高濃度的黃酮類次生代謝產物槲皮素將增強工蜂對蜂王信息的抵御,并推斷在各類極端氣候事件越來越頻發的未來,由于花蜜的成分變化將導致蜂群面臨更多風險
全球變暖致2013極端氣候事件頻發-須加強預警系統
世界氣象組織24日發布年度氣候報告稱,2013年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六熱的年份,全球變暖導致這一年干旱、洪水、熱浪和熱帶氣旋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氣候狀況報告》中說,2013年全球陸地和海洋表面平均溫度為14.5攝氏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溫度高0.5攝氏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如何用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難題?
在全球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背景下,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發展氣象經濟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9月2日,作為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高峰論壇之一的第二屆國際氣象經濟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論壇以“氣候變化與新能源”為主題。論壇上,中國氣象局局長陳振林表示:“在消費傳統能源將不可
科學家回信|許紅梅:全球氣候變暖造成極端天氣頻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0/531125.shtm編者按:2023年5月起,“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與中國科學報社聯合發起“科學家回信”活動,邀請廣大讀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學家、科技工作者提問、留言。活動啟動后,“學習強國”“科學網
【寧波牛奶集團事故頻發】
近日,備受關注的寧波牛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牛奶集團)超3萬盒牛奶虛標日期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對此,浙江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中國牛奶業生產的一種亂象,折射出中國生產企業和商家的誠信、社會責任、道德底線的一種失落。 寧波唯一學生奶企事故頻發 根據寧
今年7月,全球多地高溫、干旱、災難性降水等極端天氣頻發
“丹麥烤焦了”,歐洲航天局7月25日以此為題公布了一組衛星圖片。圖片顯示,丹麥西蘭島一處農田2017年7月時還是遍地綠色,而到了2018年7月,當地植被已被“烤焦”,棕黃成為圖片主色調。 世界氣象組織網站26日說,今年7月,全球多地高溫、干旱、災難性降水等極端天氣頻發,給人類健康、農業、生態
食織紋螺頻發中毒
針對我國沿海城市發生的織紋螺中毒事件,昨天,通州區衛生監督所向轄區供餐單位發出食物中毒預警,提醒供餐單位及消費者避免采購和食用織紋螺,執法人員將于近期開展對全區供餐單位的監督檢查,徹底清查織紋螺。 日前,我國浙江省發生因購買食用織紋螺而導致多人中毒、1人死亡事件,當地已在全省消費和
政策“紅包”頻發,甜頭怎么嘗
最近,陜西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作為全國首批設立的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自2012年成立以來,到位資金總額為5億元,子基金總規模24.35億元,放大倍數近10倍,預計“十三五”期間,引導基金出資將超過10億元,子基金總規模將超過50億元。 最近,浙江設立20億元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投
中石化“問題汽油”事件為何頻發
從香港的士死火、河南問題乙醇汽油,到海南中石化疑似問題汽油, 前幾年就已經頻繁曝光的劣質汽油事件近期再度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不過頗為意外的是,前幾年的事件卷入的大多數是民營加油站,而近期頻頻曝光的則是國內石油巨頭中石化。從今年初的香港的士死火事件,到3月份的河南93號問題乙醇汽
高校實驗室為何爆炸頻發?
10月23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學5號教學樓901微生物實驗室,兩名學生正在跟兩名調試工程師學習剛買回來不久的實驗儀器——厭氧培養箱的操作技巧,另外一名老師也在做自己的實驗。突然,一聲巨響,厭氧培養箱在調試過程中發生氣體爆炸,約40平方米的實驗室內,幾乎所有的玻璃器皿均被震碎,西側的玻璃門窗也被震壞
奧迪LED大燈故障頻發再調查
“我的新奧迪A6L剛開了5000公里,LED前燈就壞了一只,4S店說已有好幾輛類似的故障車了”;“我今年4月底買的奧迪A6L,現在兩個LED燈都壞了,從8月份一直等到現在都沒給更換”;“我的也是左前LED燈壞了,等了兩個月了,4S店一直告訴我沒貨,讓我繼續等,說這是廠家配件質量問題,需要改進后才
水汽分子可致霧霾頻發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鐵學熙團隊近期研究指出,大氣中的水汽分子對中國東部嚴重的霾污染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造成了霾污染的爆發性增長。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鐵學熙團隊通過觀測與模式結合研究,首次闡明大氣中的水汽分子和細顆粒物同樣受到近地
雷雨天頻發,如何防治雷暴哮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116.shtm
一例頻發室早病例分析
62歲男性患者,5年前開始出現活動后胸悶、氣喘,曾外院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服藥期間病情一直穩定,但患者自行停藥20天后胸悶氣喘加重。經心電圖檢查診斷患者為擴張型心肌病、頻發室性期前收縮。對于藥物治療無效伴有收縮功能不同步的嚴重心功能不良患者,應采用什么方案治療?【一般情況】男,62歲,漢族。【主訴】
怎樣避免密閉空間事故的頻發?
在四分鐘內會發生很多事情,尤其是當這四分鐘發生在在一個密閉空間里時。密閉空間容易發生缺氧,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只需4分鐘,您就能遭遇大腦損傷甚至死亡。因此,密閉空間是造成工作場所多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這就是為什么采取額外的預防措施來確保密閉空間的安全是如此重要。這是一個古老的悲劇:一個工人進入一個密閉
北京:食品事故頻發-領導或可撤職
北京各級政府如果不履職,導致本轄區一年中多次出現食品安全事故、造成嚴重社會影響,政府主要負責人可能面臨記大過、降級乃至撤職的處分。北京市人大常委會8月14日起將就《北京市食品安全條例》(征求意見稿)問計于民。與此前一審草案相比,征求意見稿更加強調了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責任,明確提出因扯皮推諉、延誤拖
-食品安全問題為何頻發
這幾年,從“三聚氰胺”到“問題酸奶”,從“瘦肉精”到“速生雞”,從“毒生姜”到假羊肉……問題食品頻頻曝光。2013年以來的短短幾個月,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經超過2012年全年總數,說明了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斷刺痛人們的敏感神經,考驗著公眾的心理承受力。 針對這種情
霧霾頻發新能源公交亟待提速
7月2日,籠罩在北京上空近一周的霧霾終于散去。在空氣污染導致霧霾頻發的背景下,來自全國公共汽車領域的專家日前在株洲表示,隨著霧霾天氣對汽車尾氣排放的要求提高,中國發展新能源公交的緊迫性再度凸顯,而現有市場和技術基礎決定了我國新能源公交市場增長空間巨大。業內人士建議,通過財政加大補貼力度、研發獨立
霧霾頻發地熱或迎發展機遇
隨著煤炭等傳統能源的過度開發,以“霧霾”和水污染為代表的環境問題不斷惡化。在剛剛發布的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強調“重拳治理霧霾”,并明確扶植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業內人士認為,在風能和太陽能之后,地熱作為僅次于太陽能的第二大清潔能源,或將迎來發展機遇期,西藏是全國地熱儲量最為集中的省區,
外來物種入侵案例頻發,有何危害?
近期,一種叫做“水葫蘆”的外來物種在江西多地暴發,并沿著河道和湖泊漂流生長,給當地造成了不小麻煩。生長迅猛的水葫蘆限制了水體流動,造成了河道阻塞,還容易造成水質和環境污染,當地已組織人員進行打撈。水葫蘆是一種什么樣的植物?為何近期在江西多地出現暴發生長的態勢?一起去江西看看那里的具體情況。【江西】外
五問花蓮地震緣何如此頻發?
9月17日21時,我國臺灣臺東縣發生6.5級地震。隨后,9月18日14時44分,花蓮縣又發生6.9級地震。兩次地震震源深度較淺,僅約7公里,其間發生多次震級較低的余震。截至19日晚,地震已造成1人死亡、164人受傷。兩次地震有何關聯?當地地震為何如此頻繁?整個臺灣島的主要斷裂帶分布情況以及潛在的地震
全球地震頻發,地球是否進入活躍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31.shtm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電 (趙斌)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月23日8時37分,在塔吉克斯坦(北緯37.98度,東經73.29度)發生7.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當日19時24
氣候專家詳解高溫背后的“真兇”
連日來,我國華北、黃淮、江淮等地持續遭遇熱浪侵襲。特別是7月5日,京津唐大部區域地表溫度達到45―50攝氏度,高溫強度之大、日數之多、范圍之廣均為歷史罕見。未來一周,江南南部和華南將繼續接受高溫的考驗,局部地區日最高氣溫將達40攝氏度。 不僅我國如此,北半球大部地
霧霾頻發-煤炭冬儲行情面臨夭折
隨著秋冬季節到來,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降溫幅度明顯。為了應對寒冷天氣,東北和華北多個城市陸續提前進入采暖期。 由于長期以來這些城市供暖燃料以煤炭為主,而煤炭燃燒容易造成大氣污染物排放增加,因而導致近日東北三省大部分城市集體出現極為嚴重的霧霾氣候,多區域PM2.5指數“爆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