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之父孫家棟:見證中國航天全過程
孫家棟資料圖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中新網1月11日電 今日上午,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勛、資深航天專家孫家棟榮獲此項殊榮。作為中國探月工程三巨頭之一,孫家棟親歷、見證、參加、領導了中國航天從起步到目前為止的全部過程,他的傳奇人生與中國航天發展中的多個 “第一”密切相連。 孫家棟,遼寧省復縣人,1929年生,男,中共黨員,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8歲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預科學習俄語,后轉入汽車系。新中國開始組建空軍后,品學兼優的孫家棟作為急需的俄語翻譯人才被選送入伍。 1951年,孫家棟和另外29名軍人被派往蘇聯茹柯夫斯基工程學院飛機發動機專業學習。這個學院有一個傳統:考試全部獲得5分的同學,照片要掛在學校一進門的地方,一學年后如果能繼續保持,便把照片往上挪,越往上人數越少,照片也越大。畢業時如果能在其上保留一張大照片,便可獲得......閱讀全文
谷超豪孫家棟獲09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谷超豪 孫家棟 人民網科技北京人民大會堂1月11日電 (記者孫秀艷)今天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頒發了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為谷超豪、 孫家棟兩位院士。 國家最高科技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獲獎者必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
孫家棟、陸元九……他們的名字閃耀星空
孫家棟:一輩子與衛星打交道的航天“大總師”孫家棟,這個名字與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緊緊相連。他被稱為中國航天的“大總師”,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一號”,從“風云氣象衛星”到“北斗導航衛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負責的身影;翻開他的人生履歷,就如同閱讀一部新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航天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
衛星之父孫家棟:見證中國航天全過程
孫家棟資料圖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中新網1月11日電 今日上午,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勛、資深航天專家孫家棟榮獲此項殊榮。作為中國探月工程三巨頭之一,孫家棟親歷、見證、參加、領導了中國航天從起步到目前為止的全部過程,他的傳奇人生與中國航天發展中
89歲孫家棟現場觀“風云”:工程總師應到一線
1997年6月1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首發成功。21年后的2018年,6月5日,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 ▲ 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風云二號H衛星 已經89歲高齡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風云二號工程總
孫家棟:豁出命去愛航天事業-不計得失大忠誠
“您是我當年十分欣賞的一位年輕人……自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首戰告捷起,到繞月探測工程的圓滿成功,您幾十年來為中國航天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我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80華誕之際,孫家棟收到當時健在的我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賀信。 孫家棟親歷、見證、參與組織領導了中
89歲孫家棟現場觀“風云”:工程總師應到一線
1997年6月1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首發成功。21年后的2018年,6月5日,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 ▲ 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風云二號H衛星(肖杰 攝) 已經89歲高齡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風云二號工程總設
孫家棟:航天科技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在日前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已近九旬高齡、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的孫家棟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從1958年留學歸國,孫家棟先后參與了中國第一顆導彈的研制工作,領導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研制工作。60多年來,所有中國航天發展的關鍵事件,他都是參與者、親歷者。 孫
孫家棟:嫦娥二號衛星將探測月球車著陸點
中國“兩彈一星”功勛、2009年度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孫家棟院士,8月31日在上海表示,中國“嫦娥二號”探月衛星將于今年下半年發射,其將為中國下一步探月計劃中月球車的著陸點情況進行探測。 同時,孫家棟指出,中國有關團隊正在研究載人登月工程,因為載人登月既有簡單的方式,也有復雜
五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小行星命名
2012年6月4日下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吳征鎰、王忠誠、孫家棟、師昌緒和王振義小行星命名儀式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等出席命名儀式。萬鋼和詹文龍分別向孫家棟、師昌緒本人和吳征鎰、王忠誠、王振義的代表頒發了小行星命名證書和小
中科院院士孫家棟、潘建偉當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
2月8日,“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中國科學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孫家棟,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常委、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當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 87歲的孫家棟是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圓滿結束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圓滿結束 谷超豪孫家棟獲最高獎 胡錦濤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溫家寶講話 李長春習近平出席 李克強主持 1月11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圖片來源互聯網 今天(1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技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1月11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新華網北京1月12日電 題:創新發展 不辱使命——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是對我們科技工作者的極大激勵和鼓舞!” “溫家寶總理的報告振奮人心,建設創新型國家時不我
科技獎勵:國家科技獎推薦須避免“燈下黑”
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萬眾矚目的國家最高科技獎再次出現空缺,這也是自2004年首次出現空缺以來的第二次空缺。一個獎項出現空缺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怎奈去年中國獲得首個本土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而獲獎者屠呦呦竟然未出現在最高科技獎獲獎名單里,由此引發公眾廣泛熱議:難道
國家科技獎勵改革進行時
記者“上交”手機、相機后,在工作人員帶領下輕輕走進正在進行評審的某專業組會議室。每個桌上都有姓名座簽和一臺專用電腦,評委用座簽上印著的賬號密碼才能進入評審系統,看到項目的材料,打分過程也是通過系統進行…… 自2011年起,中央主要媒體走進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會現場,親身感受候選項目網絡視頻答辯的
國家科技獎評審嚴防“拉關系”
網評“全盲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獎勵評審旁聽機制、試點專家評審和社會評議相結合……記者從6月24日舉辦的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會媒體開放日上獲悉,為更加公開、公平、公正地評好國家科技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采取多項措施嚴格評審規程,防止“打招呼”“拉關系”。 一年一度備受社會關注的國
國家科技獎拒絕31種行為
評審組織者“不得違規泄露推薦材料非公開內容、網評專家名單、評審意見、實名異議人身份及其他應當保密的信息”“不得為候選人或候選項目向評審專家打招呼,或在評審過程中就候選人或候選項目發表評價性意見、向評審專家施加傾向性的影響”……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獎勵辦)日前發布《國家科學技術獎評
2020年國家科技獎提名公示!
根據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安排,2020年度國家科技獎提名系統于今日正式上線,2020年度提名者即日起可登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綜合業務管理平臺進行在線填報。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2020年度提名材料主要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完善:自然獎不再硬性要求填報“SCI
國家科技獎獎金調整意義重大
人們感慨科學家的收入不如明星,未必就是戴著有色眼鏡審視娛樂明星,主要還是希望科技工作者能獲得有尊嚴的收入,從而能夠安心在科研道路上攀登。特別是那些默默耕耘在科技一線,對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更應當感受到來自國家和社會的溫暖,享受無上的榮光。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不
國家科技獎項目更加惠及民生
??? 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從日前舉行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了解到,2008年度獲獎項目中涉及民生的項目共計69項,占全部獲獎項目的27.3%,體現出我國科技發展越來越惠及民生。???? ??? 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有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
“美食家”孫寶國:“香料院士”曾與臭味相伴
我們現在吃到的很多食品的“香味”都來自孫寶國的科研成果;他是我國食品科學領域僅有的三位院士之一,如果僅限于香料研究那么便是唯一的院士。 孫寶國幾十年來琢磨最多的是怎么吃得更香。 他是哪家知名飯店的金牌廚師?不,他基本上沒時間做飯。他是民間的美食愛好者?也不是,他經常吃個漢堡就算填飽肚
內蒙古科技廳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
7月31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召開全廳系統干部大會。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廳長孫俊青、黨組書記龔家棟出席會議并講話,副廳長張志寬主持會議,副巡視員云濤、巴根那,駐工信廳紀檢監察組副廳級檢查員楊國棟出席會議。廳機關、廳屬事業單位全體工作人員參加會議。 會議通報了內蒙古全區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情況,傳達了
黃旭華、曾慶存兩位院士榮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潛艇專家黃旭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共同榮獲本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人獎金800萬元人民幣。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潛艇專家黃旭華。孫自法 攝 黃旭華院士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所名譽所
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全方位接受監督
6月28日,科技部獎勵辦公布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并在科技部網站和獎勵辦網站進行公示。專用項目將在委托單位、推薦單位及項目完成單位等進行內部公示。同時,還將一并公布57個通用項目評審組的會評專家名單,全方位接受社會監督。 據悉,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初評一等獎有3項,二等獎
科技雜談:讓國家科技獎更具公信力
■國家科技獎代表的是中國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深化相關改革,評獎結果將獲得科技界更充分認可一說起國家科技獎,人們就會想起每年年初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表彰獲獎者的熱烈場景。國家科技獎自設立以來獎勵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對調動科技人員的創新創造熱情、促進我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
上海:國家科技獎“五朵金花”齊放
在2009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上海科學家和科技創新成果囊括五大獎項,“五朵金花”同時綻放。其中,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谷超豪,因其在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方面作出的卓越貢獻,榮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上海市科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今年獲獎項目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的自主創新
天津16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
1月18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天津市16項科技成果獲得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3項,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涉及新材料、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在2012年度國家總體減少20%的獲獎數的情況下,
國家科技獎呈四大亮點
??? 中新網1月9日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今天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忠誠、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獲得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頒發獎勵證書。縱觀今年的獲獎項目,大體呈現出四大亮點。?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在今年的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今舉行胡錦濤頒獎
中廣網北京1月1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12分報道,今天(1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將頒發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獎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是我國科技界的一大盛事,更是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一次檢閱。各大獎項的歸屬,也成為科
院士談國家科技獎勵制度“變臉”
“國家科學技術獎導向性強,本次三大獎總數由不超過400項減少到不超過300項,體現出寧缺毋濫的精神,物以稀為貴,這對提高獎勵制度的社會影響,激勵科研人員更潛心研究,做出高規格的研究成果意義重大。”日前,國辦發布《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談及此次國家科技獎勵制度的“變臉”,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8年國家科技獎勵推薦工作問答
日前,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在其官方網站就2008年國家科技獎勵推薦工作有關問題作了解答。全文如下:?1.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哪些獎項??答: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個獎種。?2.2008年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