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丙戊酰胺的臨床應用
1.口服 開始100毫克/次,2次/日,逐漸增至200~400毫克/次,2~3次/日。兒童每日15~30mg/kg。 2.肛門給藥 栓劑,2歲以下兒童,每次100mg,每日2次;2~7歲兒童,每次200mg,每日2次;7~15歲兒童,每次400mg,每日2次;16歲以上及成人,每次600mg,每日2次。......閱讀全文
簡述丙戊酰胺的臨床應用
1.口服 開始100毫克/次,2次/日,逐漸增至200~400毫克/次,2~3次/日。兒童每日15~30mg/kg。 2.肛門給藥 栓劑,2歲以下兒童,每次100mg,每日2次;2~7歲兒童,每次200mg,每日2次;7~15歲兒童,每次400mg,每日2次;16歲以上及成人,每次600m
丙戊酰胺的基本信息介紹
丙戊酰胺(Valpromide),動物實驗研究證明本品抗戊四氮驚厥作用為丙戊酸鈉的2倍。臨床試用于多種類型癲癇均有較好的療效。本品為一種抗癲癇譜廣、作用強、見效快二毒性較低的新型抗癲癇藥。其作用機制尚未闡明,可能是通過不同程度的抑制腦內γ-氨基丁酸(GABA)降解酶系,從而使腦內GABA濃度升高
使用丙戊酰胺的不良反應
一、不良反應 少數人服藥后有食欲不振、惡心、頭暈、頭痛、乏力及皮疹,大多于一周后自行消失。長期服用偶見胰腺炎及急性肝壞死。可使血小板減少引起紫癜、出血和出血時間延長,應定期檢查血象。 二、用藥禁忌 孕婦禁用。有肝病或明顯肝功能損害者禁用。有血液病、肝病史、腎功能損害、器質性腦病者慎用。
使用丙戊酰胺的注意事項
有嗜睡、手抖、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出現意識障礙、肝功能異常、胰腺炎等嚴重副反應時,應停藥。停藥時應逐漸減量以防再次出現發作;取代其他抗驚厥藥物時,丙戊酰胺應逐漸增加用量,而被取代藥應逐漸減少用量。長期用藥不宜突然停藥。肛門給藥時,用藥前需排空大便。
關于丙戊酰胺的基本信息介紹
丙戊酰胺(Valpromide),動物實驗研究證明本品抗戊四氮驚厥作用為丙戊酸鈉的2倍。臨床試用于多種類型癲癇均有較好的療效。本品為一種抗癲癇譜廣、作用強、見效快二毒性較低的新型抗癲癇藥。其作用機制尚未闡明,可能是通過不同程度的抑制腦內γ-氨基丁酸(GABA)降解酶系,從而使腦內GABA濃度升高
簡述內酰胺酶的臨床應用
β-內酰胺類抗生素被用來進行預防和治療受此類抗生素打擊的細菌的感染力。過去β-內酰胺類抗生素只被用來對付革蘭氏陽性菌,但是通過發展可以對付不同的革蘭氏陰性菌的廣譜β-內酰胺類抗生素提高了其作用范圍。
丙二酰胺的用途
丙二胺用途廣泛可用于選礦劑、金屬鈍化劑、作物保護劑、燃料油和潤滑油添加劑、用于染料、電鍍和分析試劑(汞、銅和銀的檢定),還可用作航空用樹脂固化劑、橡膠硫化促進劑及生產1,2-丙二胺四乙酸作為抗癌藥丙亞胺的中間體。丙二酰胺主要用于有機合成的原料,可以合成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等。
丙硫氧嘧啶的臨床應用
1.成人甲亢 口服常用量,1次0.05~0.1g,1日0.15~0.3g;極量,1次0.2g,1日0.6g。待癥狀緩解后,改用維持量1日25~100mg。小兒開始劑量,每日按4mg/kg,分次口服,維持量酌減; 2.甲狀腺危象 1日0.4~0.8g,分3~4次服用,療程不超過1周作為綜合治
簡述丙吡胺中毒的臨床表現
1.心血管系統胸痛、呼吸困難、心動過緩、低血壓、水腫、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房室傳導阻滯或室內阻滯等,以及Q-T間期延長、引起室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或顫動等心律失常。 2.中樞神經系統頭暈、頭痛、疲勞、肌軟弱、驚厥、感覺異常、周圍神經病變、神經過敏、抑郁、急性精神失常等。
簡述血清谷丙轉氨酶的臨床意義
ALT測定對肝炎的診斷、療效觀察和預后估計均具有重要價值。 (1)急性肝炎顯著升高,尤其對無黃疸、無癥狀肝炎的早期診斷更有幫助,其陽性率高,陽性出現時間較其他試驗早,其活性的高低隨肝病的進展和恢復而升降,據此可觀察病情及預后。ALT持續處于高水平或反復波動,表示病變仍在進行或轉為慢性肝炎。若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