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提升廣東協同創新能力
一、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現狀及存在問題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始建于1986年。20多年來,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總體規模不斷壯大,建設規模和管理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截至目前,廣東共建有1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7家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181家省重點實驗室,37家省企業重點實驗室,6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8家省公共實驗室以及27家省重點科研基地,構建了極具廣東特色的實驗室體系。 省重點實驗室在創新支撐和服務經濟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實驗室穩定和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創新優秀領軍人物,承擔了大量重大科研任務,重大成果不斷涌現,支撐產業發展成效顯著,實驗室已經成為了我省組織基礎研究、應用基礎及應用開發研究的核心力量和骨干平臺,和聚集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配置先進科研裝備、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 誠然,廣東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實驗室在提出重大科學......閱讀全文
國家真菌毒素科技創新聯盟成立
真菌毒素污染,是食品和飼料領域最突出的質量安全問題之一,也是世界共同關心和需要攻克的難題。6月28日,國家真菌毒素科技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成立大會暨第一屆中國真菌毒素大會在北京召開。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羅斌在會上表示:“這是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領域一件大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京成立
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力量——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22日在北京成立。該聯盟是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農(牧)業、農墾科學院共同參與的全國科技創新協作平臺。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聯盟成立大會上指出,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是實現農業創新驅動、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要努力把國家農業科
國家草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在京成立
日前,國家草產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國家草產業科技創新聯盟是由農業部主導,全國畜牧總站、中國畜牧業協會等25家國家和地方科研及事業單位,26家草業企業共同發起的“一條龍”產業科技創新聯盟。 近年來中國草業,雖然產業發展迅速,但作為畜牧業的上游產業,仍然處在“總量有缺口,質量有短板”
國家真菌毒素科技創新聯盟在京成立
6月28至30日,國家真菌毒素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暨第一屆中國真菌毒素大會在北京召開。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副主任羅斌出席開幕式并講話。他表示,我國是世界上受真菌毒素污染最嚴重國家之一,適宜防控真菌毒素,每年減少經濟損失850億元。研發真菌毒素防控關鍵技術,是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戰
陜西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成立
2018年5月29日,陜西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宣布成立。該聯盟由陜西省科技廳提出并組織,由在陜2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55個陜西省重點實驗室共同發起,在首屆陜西“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創業暨重點實驗室創新合作論壇上發布。 陜西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成立得到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有關領導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實驗室檢測聯盟要靠創新打天下
從《關于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到《質量發展綱要)》,加快檢驗檢測技術保障體系建設,推進檢驗檢測機構市場化運營,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在全國構建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專業實驗室檢測聯盟,已成為國家夯實質量發展基礎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推進質檢事業發展的更新更高要求。 創新發展機制 質檢
組建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 提升廣東協同創新能力
一、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現狀及存在問題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始建于1986年。20多年來,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總體規模不斷壯大,建設規模和管理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截至目前,廣東共建有1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7家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181家省重點實驗室,37家省企業重點實驗室,6家省部共建
北京成立食用菌產業科技創新服務聯盟
為落實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促進食用菌產業協同創新及優化升級,推動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支撐食用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2014年8月5日,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環境保護研究所、北京市科委農村發展中心牽頭組建的“首都食用菌產業科技創新服務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成立大會召開。北京市科委農村處、高新處
全國主食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
7月5日,全國主食加工產業科技創新聯盟(下簡稱“聯盟”)成立大會暨主食加工技術交流活動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主持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哈爾濱市政府副市長張萬平等出席了開幕式。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主食加工企業代表、科研機構專家
科技專論:自主創新驅動中國全球創新競爭力穩步躍升
日前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及有關機構聯合發布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我國作為中等收入經濟體首次躋身全球25強,成為2016年度全球創新領域的標志性事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前瞻性和正確性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 開辟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回看2006年頒布實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