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材料是一種能讓光線改變方向的材料,大大提高了人們控制光線的能力。最近,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科學家用銀、玻璃和鉻造出一種納米結構的新型超材料。作為一種可見光的“單行道”,它能在一個方向幾乎完全遏制光線傳播,而另一個方向使光線暢通無阻。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單向光路”將來有望在光學信息處理、新型生物傳感設備中大顯身手。 目前許多納米結構的超材料也能讓微波或紅外光在介質中單向傳播,但迄今還未能實現可見光的單向傳播,因為現有設備相對于可見光來說太大了,無法控制可見光波長。現在所謂的“單向鏡”并不能使光單向傳播,而是一種半透半反鏡,通過兩邊透射和反射的光強差異造成一種視覺上的差異。 NIST研究員徐亭(音譯)和漢瑞·利澤克將兩種光控納米結構結合在一起:一層玻璃一層銀堆疊成的“千層糕”和鉻金屬制作的“柵欄”。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日(北京時間)報道,銀—玻璃結構是一種典型的“雙曲面”介質材料,能按光的方向以不同方式處理......閱讀全文
超材料是一種能讓光線改變方向的材料,大大提高了人們控制光線的能力。最近,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科學家用銀、玻璃和鉻造出一種納米結構的新型超材料。作為一種可見光的“單行道”,它能在一個方向幾乎完全遏制光線傳播,而另一個方向使光線暢通無阻。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單向光路”將來有望在光學信息
光波導,因其輕薄和外界光線的高穿透特性而被認為是消費級AR眼鏡的必選光學方案,又因其價格高和技術門檻高讓人望而卻步。隨著主流AR設備微軟HoloLens2、Magic Leap One等對光波導技術的采用和設備量產,以及AR光學模組廠商DigiLens、耐德佳、靈犀微光等近期融資消息的頻繁披露,
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近幾年,“超材料”逐漸成為科學家們爭相研究的前沿領域。他們表示,經過工程學方法處理的具有新奇光學屬性的“超材料”在不久的將來,會揭開自己“神秘面紗”,從實驗室大步邁入市場。 “超材料”:生活中不可或缺 如果湯姆·德里斯科爾從來沒有聽說過“哈利·波特式的
物理與材料學領域 【1】2019年12月11日,中科院物理所張余洋、丁洪及高鴻鈞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活體動物體內光學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2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德文版的《應用化學》雜志上指出,他們最新研制出的納米制造技術可讓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超材料”自我組裝而成。由此得到的“超材料”有些具有非比尋常的光學特性,有助于制造能給蛋白質、病毒、DNA(脫氧核糖核酸)等攝像的“超級鏡頭”以及隱形斗篷;而
盡管安全性一度遭到質疑,但基因編輯技術發展勢頭不可阻擋。 基因測試新技術 新概念造影劑“納米MRI燈” 巴西轉基因大豆 記錄DNA數據 具隱身效果的膜材料(模擬效果圖) 耐水性超薄太陽能電池 美 國 基因編輯技術火熱 干細胞研究獲突破 美科學家開展了該國首個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近期,本報曾報道浙江大學研究團隊,正在從事電磁波“隱身衣”機理及實驗研究,同期,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專家也在利用電磁場原理致力此類研究。隱身,這個看似不可能的夢想,被很多科學家當成了實實在在的事兒。 美國曾計劃實施一項幫助坦克裝甲車輛隱身的“變色龍計劃”。原理是發明出一種新型材料,
基因剪刀 使用CRISPR基因調控技術直接操縱細胞基因組,研究人員將老鼠的皮膚細胞變成了誘導多能干細胞。曲面加速光束 美國和以色列科研團隊實現了光束軌跡偏移。此實驗可用于模擬廣義相對論現象。幽靈粒子 來自太空的一個高能中微子橫穿南極洲“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科學家認為其來源可能是耀變體。探訪“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也不斷發現目前生物醫學教科書中記載的很多理論知識需要改寫。為此,小編針對近期發生的教科書改寫研究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 1.Science:改寫教科書!在禁食期間,脂肪細胞接管尿苷產 在哺乳動物進食、睡覺和禁食期間,它們如何維持兩種生物學上至關重要的代謝物平衡?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表示,他們的實驗證明,纖細的等離子體納米天線陣列能采用新奇的方式對光進行精確地操控,改變光的相位,創造出負折射現象,最新研究有望使科學家們研制出功能更強大的光子計算機等新式光學設備。相關研究發表在12月22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該研究的領導者、普
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先進陶瓷已逐步成為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許多高技術領域發展的重要關鍵材料,備受各工業發達國家的極大關注,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其他工業的發展和進步。 由于先進陶瓷特定的精細結構和其高強、高硬、耐磨、耐腐蝕、耐高溫、導電、絕緣、磁性、透光、半導體以及壓電、鐵電、聲
“基礎研究決定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深度和廣度,‘卡脖子’問題根子在基礎研究薄弱。”李克強總理在9月2日主持召開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工作座談會上指出。 “剛才幾位代表都在發言中都提到‘卡脖子’問題。‘卡脖子’問題根子在基礎研究薄弱,不是就事論事就能夠解決的。”李克強說,“基礎研究站得穩不穩,站得
美國研究人員研制出了一種可增強光線的負折射率超材料,從而掃除了超材料在光學技術領域大展拳腳的根本障礙。新研究預示著,研究人員能據此研發出功能超強的顯微鏡、計算機甚至隱形斗篷。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8月5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超材料是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人工復合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每年12月,《科學》雜志都會公布年度突破及入圍成果。以下為今年的10大突破和贏家,排名不分先后。 1.時空漣漪撼動科學界 今年發現時空漣漪(即引力波)撼動了科學界。它完成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00年前完成的一項預測,為40年來尋找這種無窮小的漣漪畫上了句號。但這個故事并未結束,科學家將此次
(八)臨時社交網絡:讓信息閱后即焚 隨著人們隱私意識的逐漸覺醒,以Snapchat為代表的新型應用憑借著非永久性數據分享模式異軍突起。這些服務所分享的數據帶有“朝生暮死”的特性,信息能閱后自毀,不僅可以更好地保護人們的隱私,極大地緩解人們對隱私被泄露的擔憂,還可以讓人們更自由暢快地交流,因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4日(北京時間)報道,荷蘭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物質基礎研究所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家合作,制造出一種由堆積銀和氮化硅納米層構成的新材料,能賦予可見光近乎無限的波長。該材料有望在新型光學元件、光線路等領域大顯身手,也可用于設計更高效的發光二極管。相關論文發表在13日出版的
拉曼光譜(Raman Spectra),是一種散射光譜。拉曼光譜分析法是基于印度科學家C.V.拉曼(Raman)所發現的拉曼散射效應,對與入射光頻率不同的散射光譜進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動、轉動方面信息,并應用于分子結構研究的一種分析方法。今天分享一些問答集錦,希望對你有幫助。一、測試了一些樣品,得到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013年,中國科技界把攢了多年的能量一下子釋放出來,高新成果比比皆是,以至于評委會只得忍痛割愛。 由科技工作者、資深科技記者和廣大讀者評選出來的2013年十大國內科技新聞,堅持以往的全面視
2011年正值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的前身國際化學會聯盟(IACS)成立100周年,也適逢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00周年。為了紀念化學的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貢獻,2008年,聯合國大會將2011定為“國際化學年”。 化學為我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沒有
《科學》和《自然》將會對研究結果進行詳細報道 據《泰晤士報》8月10日報道,常常在小說等虛幻世界里出現的隱身衣,現將有可能出現在我們的現實世界里。因為近日科學家們制造出一種新的材料,它可以折射物體周圍的可見光。 這一突破可以用于任何物體和人,小到人類大到坦克軍艦都可以用這種技術將其覆蓋。雖然說這
今日推薦文章作者為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IEEE Fellow 著名毫米波專家洪偉教授,本文選自《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發表于《中國科學: 信息科學》2016 年第46卷第8 期——《信息科學與技術若干前沿問題評述專刊》,射頻百花潭配圖。引言隨著對電磁波譜的不斷探索, 人類對電子學和光學
1 X射線的產生 X射線本質上是電磁波,其波長范圍大致從0.01 nm 到 10 nm,與可見光(400—700 nm)不同,X 射線的短波長可以探測物質內部的精細結構,因此自從被倫琴發現以來就被用來觀測物質的內部結構。隨著人造 X射線光源的亮度和穩定性的提高,其應用范圍涵蓋物理、化學、生物、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該獎項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于1901年首次頒發,截止2016年共授予了881位個人和23個團體。今天我們將盤點
又是一年將盡,到了盤點的時候,且看《科學美國人》評選出的2015年十大科技成就。 眼控機器:運動受損人士的福音 今年早些時候,當艾瑞克?索拓用思維直接指揮機器手臂將一杯啤酒送入口中,媒體瘋狂了。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舉,但背后的技術,是在他大腦中植入的一種電極芯片,這種芯片既昂貴又具有侵入
光譜分析儀簡稱光譜儀,是將成分復雜的復合光分解為光譜線并進行測量和計算的科學儀器,被廣泛應用于輻射度學分析、顏色測量、化學成份分析等領域,在冶金、地質、水文、醫藥、石油化工、環境保護、宇宙探索等行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照明行業,通常使用光譜儀來測量光源的光色參數。 本文對照明行業常用的光譜儀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