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該獎項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于1901年首次頒發,截止2016年共授予了881位個人和23個團體。今天我們將盤點一下那些與新型儀器設備誕生密不可分的諾貝爾獎。 01 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X射線的發現 x射線是由于原子中的電子在能量相差懸殊的兩個能級之間的躍遷而產生的粒子流,是波長介于紫外線和γ射線之間的電磁波。一般來說,X射線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倫琴于1895年發現,所以又稱倫琴射線。實際上最早發現X射線是特斯拉,先于倫琴證實了他的發現,但在他的發現眾所周知之前,他的大部分研究資料在1895年3月第五大道一次實驗室大火中燒毀了。 x射線的發現純屬是一個偶然的機會,1895年11月8日傍晚,倫琴在實驗室研究陰極射線,實驗完成切斷......閱讀全文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隨著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意識的不斷提升,消費者越來越多地注重產品的安全、環保、可靠、耐用等方面要求。消費品制造商為滿足市場需求,相應地會對自身產品在諸如安全、環保、可靠、耐用等方面的性能檢測指標提供給零售商或消費者,并同時對其上游供應商提出更多的各項
隨著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意識的不斷提升,消費者越來越多地注重產品的安全、環保、可靠、耐用等方面要求。消費品制造商為滿足市場需求,相應地會對自身產品在諸如安全、環保、可靠、耐用等方面的性能檢測指標提供給零售商或消費者,并同時對其上游供應商提出更多的各項指標檢測方面的要求,推動了消費品檢測需求上升,進而也催
日前,在中華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婦產科年會期間,中國優生科學協會陰道鏡和宮頸病理學分會(CSCCP)主席魏麗惠教授,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謝幸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耿力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喬云波教授,廣東省人民醫院梅
2014年10月31日-11月2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化學會主辦,華中科技大學承辦的2014國際微流控芯片與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第九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在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大樓順利召開。會上來自國際上的300余名微流分析界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期間來自中
一文回顧第三屆質譜學術報告會白金贊助商珀金埃爾默帶來的一“鷺”驚喜。第三屆質譜學術報告會期間珀金埃爾默展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12月8日-11日,第三屆質譜學術報告會在鷺島廈門舉辦。據清華大學教授林金明介紹,本次大會邀請到18名報告專家、30名主題報告專家、56名邀請報告專家、53名
【摘要】2009年3月,美國,兩份發熱性呼吸系統病患的咽拭子樣本,通過疾控中心(CDC)實驗室應急網絡,運送到海軍健康研究中心。借助雅培病原微生物快速鑒定系統得到的結果:該病毒株不與數據庫中的任何一條信息完全匹配;系統提示最接近甲型H1N1豬流感病毒,且其基因組同時包含了人流感、豬流感
近日,公安部成功破獲一起特大地溝油制售食用油案件。9月19日,針對地溝油檢驗的技術難點,衛生部、科技部等七部門共同研究制定“地溝油”檢驗方法論證方案,并將組織專家對地溝油鑒別的指標體系合力攻關。 這則消息令人又喜又憂。喜的是國家在地溝油、食品安全這個老大難問題上重拳出擊,憂的是讓人們心有余
隨著對DNA結構和序列的研究,DNA測序技術不斷發展,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核心領域,對生物、化學、電學、生命科學、醫學等領域的技術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利用納米孔研究出新型的快速、準確、低成本、高精度及高通量的DNA測序技術是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熱點之一。 納米孔測序技術發展簡介 納米孔檢測技
顏光濤主任談BCEIA2019分析檢測與體外診斷國際高峰論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is, IVD)被稱為“醫生的眼睛”,它是指通過特定的儀器和試劑對來源人體的體液,如血液、尿液、糞便、組織等進行體外檢測而獲取臨床診斷信息的產品和服務,幫助醫生了解人體的疾病、感
活體研究智能傳感技術的演進(2)時間與空間作者:許越 時間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指的是一個檢測技術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提供的最小分辨單位或數值。列文虎克(Anthony Von Leeuwenhoek)發明的能夠看到活細胞的顯微鏡,就是在人類觀察世界的空間分辨率上的一次大的提升。
病人呼口氣,就知道得了啥病。一項新技術的運用將有可能讓醫生快速獲得病人的病理信息,從而作出診斷。 這項新技術的發明者、今年34歲的江西東華理工大學教授陳煥文日前被瑞士分析化學杰出人才中心和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授予“杰出貢獻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這意味著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液相色譜-質譜技術臨床應用培訓班舉辦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4月19日,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辦、復旦大學生物科學研究院協辦的“液相色譜-質譜技術臨床應用培訓班”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獨山廳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圍繞LC-MS/MS技術在我國臨床檢驗領域的應用,邀
中國江西新聞網10月21日南昌訊(殷學軍 江光亮 特約記者 楊章躍 報道)“不到3分鐘,我們發明的技術就可現場檢測出牛奶是否合格。”東華理工大學教授陳煥文博士介紹,該校質譜研究室在牛奶現場檢測技術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成兩種廉價的現場檢測技術和一種最快速靈敏的質譜檢測新技術:即“散射透射光度
3月24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醫院協會和中國醫師協會聯合主辦的“2014·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暨院士醫學論壇—生物波皮膚色素血管病變分論壇”在京召開。 報告會上,北京東方建都醫院李飛、孫曉明分別就生物波在皮膚色素血管病變領域的臨床應用做了深入報告。報告指出,生物波技術是指運用符合人體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于常海教授在香港出生,后赴笈美國,在史丹福大學學習和任教。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他毅然放棄在美的高薪厚職,回流香港,先在香港科技大學任教,之后赴北京大學從事神經科研究。10年來,他奔波京港,與他的研發團隊努力不懈,終于研發出全球一流的基因芯片檢測技術,為快速測試各
在不到1個月時間內,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全軍血液病中心一項關于單細胞技術平臺學術研究相關的三篇論著相繼在在國際工程技術頂級期刊《ACS Nano》(1篇)(IF:13.942)、及《Molecule oncology》(IF:5.3)、《Carcinogenesis》 (IF 5.1)等SCI雜
──專訪ICAS 2017秘書長,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林金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分析化學的發展,趕上了歷史最好時期。全球學者對生命科學領域的探索,打開了全新的分析化學研究空間。而對于中國的分析化學學者,經歷了改革開放后三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尤其是近十年來的快速發展,逐漸在向世界一流水平靠近。 “
——快速檢測技術專場 2013年4月1~2日,由北京食品學會以及北京食品協會主辦,太平洋國際展覽(北京)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六屆中國北京國際食品安全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來自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國內外專家、知
--記國際環境監測(檢測)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五屆中國環境監測技術及儀器應用交流會 2013年8月27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環境與安全檢測儀器分會主辦,杭州弋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及國家環境保護監測儀器工程技術中心承辦的國際環境監測(檢測)技術高峰論壇暨第
邰麗華在《千手觀音》中的精彩表演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人們為這位美麗的舞者是聾啞人而感到惋惜。兩歲時,邰麗華因高燒注射鏈霉素而失去了聽力。科技發展到今天,有了生物芯片檢測技術,像她這樣的“一針致聾”的情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假如邰麗華在剛剛出生時做過基因芯片檢測,得知自己是藥物性
阿爾塔為您推薦專業書籍!《世界常用農藥核磁譜圖集》由龐國芳院士、張磊博士(天津阿爾塔科技董事長)及團隊合著。 內容簡介: 該譜圖集是龐國芳院士《世界常用農藥譜圖集》系列專著之一,包括1015種有機磷、有機氯、菊酯、氨基甲酸酯、磺隆類等農藥及部分代謝物,以及56種多氯聯苯類化合物的1H核磁共振
推薦專業書籍!《世界常用農藥核磁譜圖集》由龐國芳院士、張磊博士(天津阿爾塔科技董事長)及團隊合著。 內容簡介: 該譜圖集是龐國芳院士《世界常用農藥譜圖集》系列專著之一,包括1015種有機磷、有機氯、菊酯、氨基甲酸酯、磺隆類等農藥及部分代謝物,以及56種多氯聯苯類化合物的1H核磁共振譜圖1007幅
質譜(mass spectrometry)分析是一種測量離子荷質比(電荷-質量比)的分析方法,可用來分析同位素成分、有機物構造及元素成分等。質譜儀最早的臨床應用主要在于檢測一些生物標記物以幫助診斷癌癥和遺傳疾病等。20世紀80年代,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matrix assisted laser d
——廣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研究課題自述選粹武創蔡瑞初吳寶劍徐振林周小平 編者按 2014年是廣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實施的第三年,至今共資助97名杰出青年。資助經費為100萬元/人。 廣東省杰青從實施開始,培養方向就定在貼近服務廣東發展的戰略目標、以不拘一格的方式,在全國首創培養35周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質譜(mass spectrometry)分析是一種測量離子荷質比(電荷-質量比)的分析方法,可用來分析同位素成分、有機物構造及元素成分等。質譜儀最早的臨床應用主要在于檢測一些生物標記物以幫助診斷癌癥和遺傳疾病等。20世紀80年代,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matrix assisted laser d
黨的十八大至今的五年,是中國科技實現騰飛的五年,也是創新發展的關鍵五年——神舟繼續飛天、“蛟龍”暢游深海、“天眼”凝望宇宙、量子通信領跑世界、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北京作為首都,同時也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五年來也取得了不少科技成果,吸納了無數創新英才。未來,北京將在科技創新領域帶來更多驚喜,
50年義無反顧的105歲壽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語氣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過了半個世紀。作為親歷者,我深知,是以50年義無反顧堅持學科交叉、堅持服從國家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辦所方針,換來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發展。” “當年,對于生物物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楊弋、朱麟勇等教授歷經7年合作研究,在熒光RNA及活細胞RNA成像領域獲突破性進展。他們原創的系列高性能熒光RNA,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不同種類RNA在動物細胞內的熒光標記與無背景成像。11月5日,該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于《自然—生物技術》。 熒光蛋白
地溝油問題,似乎已經成為最大的中國難題,由于未找到檢測技術,各地地溝油仍是猖獗,某地甚至發生了學生怒砸涉嫌使用地溝油的學校食堂。繼上次公開征集的地溝油檢驗方法被證明不靠譜、無法檢測出地溝油之后,衛生部近來又征集到了數十種新方法。廣東省藥監局已經委托廣東省藥品檢驗所開展“地溝油”快篩技術研究,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