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飛速發展,DTC基因檢測市場也越來越“火”。這些測試不僅能夠促進消費者積極地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對自身的健康風險認知更透徹。FDA簡化政策 今年4月,FDA批準了首個直接面向消費者(DTC)的遺傳測試——23andMe自主研發的個人基因組服務遺傳健康風險(Genetic Health Risk, GHR)測試,用于檢測包括帕金森、遲發性阿爾茲海默癥等在內的10種疾病風險,提供某些疾病的遺傳易感性信息。這有助于人們對生活方式作出更好的選擇,以及有助于人們與保健專家進行個人健康討論。 時隔半年,FDA再次著手更大的放權,允許消費級GHR基因檢測在特定條件下免于上市前審查。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最終確定的GHR檢測產品,公司需要接受FDA的一次性審查,以確保達到上市標準,以減少假陰性和假陽性的風險。此外,指導治療決策的基因檢測服務未被列入豁免名單,例如針對BRCA1和BRCA2的癌癥基因檢測。 ......閱讀全文
美國FDA宣布23andMe獲得首個直接面向消費者(DTC)的癌癥風險基因檢測授權。這項檢測的意義是什么,中國市場如何?基因慧就此專訪了7位相關企業創始人,并分析相關市場趨勢,供參考,歡迎留言討論。 劃重點 1. 此產品針對3個癌種的BRCA基因的3個突變 2. FDA對DTC基因檢測政策
2013年,好萊塢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通過《紐約時報》發表公開信,宣布自己已經接受了雙乳乳腺切除及乳房再造手術。原因是她的醫生估計她有87%的可能性患上乳腺癌、有50%的風險患上卵巢癌。 醫生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基于兩點:一是她有乳腺癌的家族史,她的媽媽和外婆都是因乳腺癌而去世;二是通過一種當時
2017年上半年,全球消費級基因檢測領域表現活躍,接連發生幾起大事件。 7月底,美國創業公司Exploragen宣布推出基于用戶DNA的生活方式APP,即將在蘋果APP Store上發布,能為用戶提供生物睡眠特征、咖啡因代謝及其他個性化建議。無獨有偶,與Exploragen同臺競技的還有另一家
抽血查驗孩子的天賦技能、基因測序盒預知患病風險……五花八門的基因測序項目層出不窮,看似神通廣大,但基因測序真的能未卜先知嗎? 近期,在國際權威學術雜志《醫學遺傳學》上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分析了49例利用消費級基因檢測出遺傳變異的原始數據,與臨床試驗數據比對發現,有高達40%的變異為假陽性,僅有
一口唾沫,就能檢測出自己“祖源信息、健康風險、情緒社交……”這樣的事情你愿意試試嗎?最近,北京的白領小袁和男友在朋友的推薦下,花費1947元購買了可以做基因檢測的產品,希望獲得自己的“生命密碼”。可是檢測結果發現與本人差距非常大。 對此,該項目的研發人員回應稱基因數據并不是測試者當前的數據表現
昨日,FDA正式批準了23andMe的10項基因健康風險評估的上市申請,無疑成了業內的一大新聞,這個2006年創立于加州山景城的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曾被描述為基因檢測行業的翹楚、資本市場的寵兒、FDA的歡喜冤家、十年來跌跌撞撞但越來越堅強的不死鳥,如今它終于獲得FDA的批準。 基因檢測服
近日,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了有史以來第一款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癌癥風險基因檢測項目。此次審批后,23andMe公司可以向其客戶推銷癌癥風險檢測項目,主要針對與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風險相關特定變異基因的監測。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過審批的基因檢測項目并不是一款不需要醫生處方就
2018年6月26日,國內基因檢測的領軍者23魔方突然發布降價公告,將其基因檢測產品從499元直接腰斬到299元。這意味著國內消費級基因檢測費用從此進入“2字頭”時代。 23魔方曾在去年8月將檢測價格從999元砍到499元,在業內引起震動。時隔不到一年,再次大幅度降價,引發熱議。23魔方CEO
個體化醫學檢測目前國內既有經CFDA批準的商品試劑,也有實驗室自建試劑方法 , 但實驗室對LDTs 、性能驗證和性能確認等概念通常比較模糊,如何去做性能驗證和性能確認,以及在什么情況下做,性能驗證的合格判決斷標準等,也不清楚。本文就上述方面談一點個人的理解和思考。 個體化醫學(personal
2019易貿生物產業大會(EBC),作為每年中國生物產業不可錯過的盛會和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本次會議聚合第九屆抗體藥物及新藥研發高峰會、第七屆分子診斷產業高峰會、第五屆細胞免疫產業高峰論壇、第二屆易企說投融資領袖論壇。 在與各個產業12家頂尖企業以及產業策劃人的共同努力下,精彩內容
對大多數癌癥來說,早期疾病的五年存活率遠遠高于晚期疾病,并且患者也有相對較多的治療方案可供選擇,所以早期診斷對于癌癥治療來說至關重要。近年來有許多研究者和公司在癌癥早期診斷方面有進展,本文將介紹一些近期的例子。 使用呼氣測試檢測胰腺癌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of
日前,最新一期《Nature》發表兩項重磅研究,集中介紹了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的遺傳數據。該數據集涵蓋了約50萬個體的全基因組遺傳數據、臨床測量以及健康記錄,向我們揭示了生物大數據對于精準醫學的極高價值。 10月4日,《Cell》發布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
大規模人群基因組學成果密集發布圖片來源:http://www.pharmaceuticaldaily.com日前,最新一期《Nature》發表兩項重磅研究,集中介紹了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的遺傳數據。該數據集涵蓋了約50萬個體的全基因組遺傳數據、臨床測量以及健康記錄,向我們揭示了生物
導語 一年一度的J.P.摩根健康大會,是全球健康領域各大政企資本的聚會,超過450家公司,逾9000人參與。首日比爾蓋茨站臺發聲,不僅提出5年已投入健康120億美元,屢次提到微生物組、遺傳病技術和傳染病、微生物組等(演講全文);Illumina和Thermo Fisher 高調展開合作外,發布
基因決定論的時代象征 DNA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象征。它傳達出一種強大的理念,那就是人類個體可以科學地還原成一份明確而具有決定性的編碼。我們隨處都能聽到這種理念:賓利汽車公司招聘員工時說:“努力工作的精神就在我們的DNA中。”足球運動員大衛 ?貝克漢姆說:“足球就在英國的DNA中。”而舊金
生故欣然,死亦無憾。 家族興衰,榮辱與共。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傳承下,我們中國人往往都比較重視“光宗耀祖、認祖歸宗”的概念。 人生苦苦奮斗幾十年,當光環殆盡,欲望卸下之時,誰不渴望頤養天年,即使不能做到在故鄉老去,也希望早日魂歸故里。 在上世紀60-80年代,我國迎來了歷史上一次比較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