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進步號”貨運飛船即將發射對接國際空間站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航天署官員表示,“進步M-22”號貨運飛船將于莫斯科時間2月5日晚8點發射,該飛船將把2.5噸的貨物運抵國際空間站,包括裝有金魚的盒子,用于“水生動物養殖箱”實驗。 載有“進步M-22M”的“聯盟-U”運載火箭定于莫斯科時間2月5日20點23分(北京時間2月6日0點33分)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計劃6個小時以后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據悉,此次發射任務是2014年俄羅斯航天計劃的第一步。 俄航天局官員說,“水生動物養殖箱”實驗計劃在國際空間站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水生動物養殖箱進行。被發往國際空間站的其它生物是蚊子幼蟲和平蚯蚓。 俄羅斯和日本“水生動物養殖箱”的計劃目的是在微重力條件下研究太空飛行對封閉生態系統以及其中的生物鏈--植物、動物和魚類穩定性的影響。 報道稱,“進步M-22M”還將把燃料、設備、食品、供給宇航員的水和空氣以及其它物品運抵國際空間站。......閱讀全文
亞太空間合作組織訪問空間中心
4月12日,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sia-Pacific Spac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簡稱APSCO)張偉秘書長一行15人訪問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并與中心主任吳季、副主任王赤、主任助理劉和光及史建魁研究員等舉行了富有建設性的友好會談。
阿爾法(α)磁譜儀空間探測
2016年12月8日,正值阿爾法磁譜儀(AMS)進入太空運行的五年之際,該項目的主持人、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科學家丁肇中教授在歐洲核子中心(CERN)發布了AMS五年太空實驗的結果。丁肇中認為,AMS項目做了五年,得出了很多不一樣的結論,顛覆了我們對宇宙線的認識。這次發布的太空實驗結果,表明
中國載人航天將會從近地空間走向地月空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1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縱觀世界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歷程,月球一直是載人航天走向深空的一塊熱土,中國載人航天也將會從近地空間走向地月空間,進而邁向深空。在進行空間站研制建設的同時,我們也開展了載人月球探測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他說:“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華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堅守空間科學的國家使命
“空間科學衛星計劃”是中科院牽頭實施的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第一批啟動的項目之一。負責該計劃的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再次站到了我國科技發展的大路口,義不容辭地扛起了發展我國空間科學的大旗,成為在我國牽頭實施空間科學衛星系列的核心科研機構。 空間中心懷柔新園區 從“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到國家重
商業空間站火爆,近地空間漸入佳境
8月初,歐洲空客公司決定參與美企的商業空間站項目。隨著航天技術進步,近地空間開發不再局限于商業衛星、短暫太空游,而是希望降低經濟門檻,向著更寬廣的領域邁進。隨著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密切結合,太空旅游、建設商業空間站等近地空間開發活動需要克服哪些技術難關?又將呈現怎樣的發展前景呢? 跨國聯合 著眼
空間組學新技術破解腫瘤細胞早期空間侵襲模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182.shtm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楊朝勇團隊和附屬仁濟醫院泌尿科鄭軍華團隊開發了一種空間轉錄組學測序新技術Decoder-seq,并運用該技術探究了早期腎細胞癌(RCC)兩種亞型腫
空間中心組織首次春季臨近空間環境綜合觀測實驗
2011年春季,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組織了我國首次春季臨近空間環境綜合探測實驗,在空間中心河北廊坊臨近空間環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廊坊臨近空間野外站)利用綜合探測設備獲取我國上空直至120km的臨近空間環境多參量數據。目前該實驗仍在進行中,且進展順利。 此次實驗自今年3月底
空間中心代表團參加美國空間天氣研討會
4月26日至29日,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空間環境研究預報室(以下簡稱預報室)一行三人赴美參加了空間天氣研討會(Space Weather Workshop)。此次會議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空間天氣預報中心(NOAA/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主辦。
開放合作,闖出多少空間
開放合作,對我國科學家來說并不陌生,這是科研工作中的必然活動。但與20年前甚至10年前不同的是,我們正在從跟在別人身后的“學生”,成為并肩而行的合作者甚至主導者,合作空間也更寬廣。開放合作與科技創新發展的關系,也正從“被動跟隨、服務輔佐”轉變到“主動布局、支撐引領”。 國際科技合作已成
電石市場仍有上漲空間
截至上周末,國內電石主流采購價格3370元(噸價,下同),較周初上漲100元;各企業出廠價格也陸續站上3000元關口。“受內蒙古地區限電影響,電石市場供應縮減,預計短期市場繼續上行。”隆眾資訊電石分析師張仲英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限電縮減供應 “內蒙古地區沙圪堵薛家灣有30臺小電石爐,年前因
技術打開基質市場空間
基質栽培技術以其省工省力、節水節肥、減少環境污染、避免連作障礙、減少農藥投入、保障農產品安全等諸多優點逐漸被蔬菜種植、林業育苗、草坪種植、中草藥和水稻育苗產業所認可。圖片來源網絡 泥炭是一種經過幾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澤地產物(又稱為草炭或是泥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同時也是煤最原始的狀態,無菌
色差儀的顏色空間
??色差儀?均勻顏色空間(LAB?,LUV)是CIE為了減少對顏色距離的變形而定義的色空間。這兩種色空間明度值L*的計算是完全一樣的,都近似是亮度值Y的立方根函數(比較接近我們對于光亮度的對數響應)。這兩種色空間都試圖成為一個在顏色感覺上均勻的色空間,換句話說就是,空間中兩個點之間的距離預示了兩種顏
酶的空間結構
空間結構它們通過多肽鏈的盤曲折疊,組成一個在酶分子表面、具有三維空間結構的孔穴或裂隙,以容納進入的底物與之結合并催化底物轉變為產物,這個區域即稱為酶的活性中心。不過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只是酶分子中的很小部分。酶催化反應的特異性實際上決定于酶活性中心的結合基團、催化基團及其空間結
VHP空間滅菌方法研究
1.目前空間滅菌方法簡介滅菌方法有如下幾種: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及生物方法,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體,作用緩慢,而且滅菌不徹底,一般不采用,故滅菌主要應用物理及化學方法。物理滅菌消毒方法有很多種,用在空間滅菌的方法主要有輻射法。引化學法滅菌能力強,故目前在醫療防疫制藥工業中應用最廣。以下幾種滅
什么是自由空間?
真空體積法進行物理吸附實驗是在一個密閉空間進行的。樣品管閥門以上的歧管體積和樣品管閥門以下的體積共同組成了靜態容量法物理吸附測量中所需的系統體積,在后者的這個空間中(即樣品管的空間中),除了樣品所占據的體積,剩余的空間就是自由空間(free ?space),其所占據的體積叫死體積(voidvol
VHP空間滅菌方法研究
1.目前空間滅菌方法簡介滅菌方法有如下幾種: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及生物方法,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體,作用緩慢,而且滅菌不徹底,一般不采用,故滅菌主要應用物理及化學方法。物理滅菌消毒方法有很多種,用在空間滅菌的方法主要有輻射法。引化學法滅菌能力強,故目前在醫療防疫制藥工業中應用最廣。以下幾種滅
澳大利亞成立首個空間機構-關注空間科學商業價值
? UNSW-EC0 是一顆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制造的衛星,它于2017 年搭乘美國的火箭飛入太空。圖片來源:新南威爾士大學本報訊 澳大利亞5月8日宣布成立該國第一個空間機構,盡管其重點顯然關注于空間科學的商業利用方面,但研究人員也希望會涉及純粹的科學研究。 據澳大利亞媒體日前報道
VOC檢測儀在開放空間和密閉空間中的使用
VOC檢測儀在開放空間中的使用在開放的工作車間中,采用便攜式的VOC檢測儀,可以隨時、隨地、精確地顯示現場的VOC濃度情況。有的便攜式VOC檢測儀還配有振動警報附件,以免在噪聲中聽不到報警聲音。VOC檢測儀在密閉空間中的使用在密閉空間中使用VOC檢測儀應注意易燃有害氣體,例如反應罐、下水道、船運貨艙
空間站系統總指揮:數字技術推動空間站高效發展
中國空間站是一個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組成的“T”字構型組合體,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指揮王翔介紹:這樣一個近百噸的龐然大物,在設計、制造、測試過程中,完全是數字化制造和驗證。數字技術如何推動中國航天高質量、高效率發展?我們一起跟隨他去看看↓ 空間站投入運營以后,每年還要發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征集開始申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38.shtm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申報系統于北京時間2023年7月20日上午正式開通,正在空間站執行任務的我國首位載荷專家桂海潮發來邀請,誠邀科技界同仁一起到“天宮”做實驗。
科技部:498家眾創空間為國家備案眾創空間
科技部關于印發2020年度國家備案眾創空間的通知國科發火〔2020〕104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各有關單位和企業: 為引導眾創空間健康發展,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示范效應,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
中國項目首登國際空間站-中美空間科學合作破冰
北京時間6月4日凌晨5時7分,由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團隊研制的科學載荷被送往國際空間站,6月7日進行了第一組實驗。據悉,本次搭載項目的順利實施,是中國空間科學項目首次登入國際空間站,標志著中美在空間科學領域的合作取得了“零”的突破。 據了解,北理工研制的“空間環境下在PCR反應中DNA錯配規
中國空間站工程啟動-6年內發射空間實驗室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7日表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已經正式啟動實施,2016年前發射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后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2016年前,研制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
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北京分部在空間中心成立
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北京分部(簡稱ISSI-BJ)7月16日在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該機構由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和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聯合成立,將為我國空間科學領域開展國際化水平研究提供重要平臺,并將為我國空間科學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國空間科學發展提供重要窗口。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瑞士
航天科工空間主動型氫原子鐘首次進入空間站
11月3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隨著夢天實驗艙成功發射并與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形成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合體,該所研發的空間主動型氫原子鐘和頻標比對器首次進入空間站執行實驗任務,將為構建空間站高精度時間頻率基準發揮重要作用。 據悉,該空間主動型氫鐘裝載于夢天實驗艙高精度時頻柜中
古地圖-新地圖:從二維空間到多維空間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剛剛結束,此次會議推進了中非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有意思的是,從目前的地圖來看,中國是最早在地圖上表達非洲大陸的,中國與非洲“聯結”在明朝就有了。 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地圖是人類對地理空間認知的工具。當下,地圖已成為大數據的集中體現,運用于現代人生活,以及經濟、軍事、環
空間站將為未來空間太陽能電站提供在軌技術驗證
2022年中國航天大會正在海口舉行,中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在今天舉行的空間太陽能電站專業論壇上表示,中國空間站將為未來空間太陽能電站提供在軌技術驗證。 楊宏介紹,當前中國空間站已完成三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標志著我國航天技術將進入一個新全的階段,將為我國后續空間探索儲備技術。空間太陽能電
中國空間站首批空間科學實驗合作項目完成初選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聯合國外空司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合作第一批項目完成初選,18個項目建議書通過初選審查。 2018年5月,聯合國外空司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對外發布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第一批合作項目機會公告。截至2018
空間中心在臨近空間浮空平臺原位測風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基于臨近空間浮空平臺的風場探測技術一方面可為臨近空間大氣動力學和湍流科學研究提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另一方面也可為浮空平臺自身飛行提供風場數據保障。由于臨近空間低氣壓特殊環境,地面風速計產品不能在臨近空間正常工作。德國科學家曾研發了艇載超聲波風速計,獲得18km以下數據,但在20km以上平飛期間失
西班牙加大空間科研的注資
在近期瑞士盧塞恩召開的歐洲航天局(ESA)部長理事會上,西班牙經濟、工業與競爭力部部長宣布,2017-2024年間,西班牙對ESA的資金貢獻總額將達15.123億歐元,較2014年增加6億多歐元,將資助西班牙對ESA活動及航天工業感興趣的可選計劃的參與。 這筆6億多歐元資金預期有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