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囊腫較小而無癥狀,一般無需處理,定期隨訪即可。 2、囊腫較大壓迫癥狀明顯者,主要行囊腫開窗術治療。 3、對于并發感染、囊內出血、囊液有膽汁者可行開窗術后置管引流。 4、若病情局限在肝一葉,可考慮做肝葉切除。 5、廣泛的多囊肝可做肝移植。 6、年老體弱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不宜手術。......閱讀全文
1、囊腫較小而無癥狀,一般無需處理,定期隨訪即可。 2、囊腫較大壓迫癥狀明顯者,主要行囊腫開窗術治療。 3、對于并發感染、囊內出血、囊液有膽汁者可行開窗術后置管引流。 4、若病情局限在肝一葉,可考慮做肝葉切除。 5、廣泛的多囊肝可做肝移植。 6、年老體弱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不宜手術。
1、超聲檢查 首選檢查方法。超聲檢查囊腫呈圓形或橢圓形無回聲區,囊壁菲薄,邊緣光滑,與周圍組織邊界清晰,其后回聲增強。 2、CT檢查 可見囊腫呈圓形,邊緣清楚,密度均勻,CT值近水密度,增強掃描囊腫不強化。 3、核素掃描 可出現邊緣整齊的占位性病變。 4、X線檢查 囊腫巨大時可見膈
肝囊腫是較常見的肝臟良性疾病,全球肝囊腫患病率為4.5%~7.0%,僅5%需要治療。本病常多發,可分為寄生蟲性和非寄生蟲性肝囊腫。非寄生蟲性肝囊腫是常見的良性腫瘤,又可分為先天性、炎癥性、創傷性和腫瘤性肝囊腫,臨床上先天性肝囊腫比較多見。 臨床表現 1.囊腫較小者一般無癥狀。 2.囊腫增大
1、對小而深藏肝內的肝包蟲囊肝可嚴密隨訪,定期超聲檢查,如增大至接近肝表面時,可手術治療。 2、內囊摘除為最常用術式,其要點為: ①在暴露包蟲囊腫需認真保護傷口與周圍臟器,避免囊液的污染、頭節種植、與過敏反應。 ②切開囊腔前應逐步減壓,通過穿刺吸取囊液尚可辨別是否合并感染或膽瘺。
以驅銅藥物為主,驅銅及阻止銅吸收的藥物主要有兩大類藥物,一是絡合劑,能強力促進體內銅離子排出,如青霉胺、二巰丙磺酸鈉、三乙烯-羥化四甲胺、二巰丁二酸等;二是阻止腸道對外源性銅的吸收,如鋅劑、四硫鉬酸鹽。 (1)D-青霉胺(D-penicillamine,PCA):是本病的首選藥物,為強效金屬螯
1.包蟲囊液皮內試驗(卡松尼試驗) 為特異性免疫反應。 2.補體結合試驗 陽性率可達70%~80%。 3.血化驗檢查 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4.B型超聲檢查 肝區可見液性暗區,并可確定囊腫的部位、大小。對肝泡狀棘球蚴病需結合病史及卡松尼試驗進行診斷。 5.肝核素掃描 直徑>2~3
核心提示: 肝囊腫和肝癌疾病是否有聯系,要看患者病情的實際表現。肝囊腫屬于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疾病,屬于先天性發育異常,患者在發生疾病后,要有一個正確合理的區分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了解清楚肝囊腫和肝癌問題。 肝囊腫屬于一種常見的良性疾病,會對患者的先天發育造成影響,由于膽管擴張
肝臟囊性疾病,通常稱為“肝囊腫”,是一組病因各異,臨床表現不盡相同的疾病,包括但不僅限于我們常說的“肝囊腫”。這組疾病的疾病譜包括:***性肝囊腫、多發肝囊腫、包蟲病、卡洛里病(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肝內膽管囊腺瘤或囊腺癌、鱗狀細胞癌、轉移性腫瘤等。本文為了敘述方便,統一使有“肝囊腫”
①先天性肝囊腫:無牧區居住史,超聲示囊壁極薄而清晰,包蟲皮試陰性。 ②肝膿瘍:無牧區居住史而常有痢疾史或化膿性疾病史,超聲示液性占位邊界不清晰,臨床有炎癥史或表現,包蟲皮試陰性。但合并感染的肝包蟲囊腫易與之混淆,包蟲皮試乃主要鑒別依據。
1.一般治療 (1)找出病因 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長期大量飲酒者應戒酒。營養過剩、肥胖者應嚴格控制飲食,使體重恢復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有效地控制血糖。營養不良性脂肪肝患者應適當增加營養,特別是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總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2)調整飲食結構 提倡高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