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自然—生物技術》撤稿:撤稿是否等同學術造假?
在身陷學術爭論,被質疑是否具有可重復性一年后,英國《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韓春雨團隊的撤稿聲明:“由于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我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復出論文圖4所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韓春雨稱,撤稿是出于“科研記錄的完整性”的主動行為,并表示“實驗還需繼續論證和完善”。 “新華視點”記者就公眾關心的相關問題采訪了權威專家。 焦點一:撤稿是否等同于學術造假? 按國際慣例,研究團隊發表的文章結論必須是可重復的。“主動撤稿表明韓春雨團隊也意識到他們文章有不能重復的問題。”美國梅奧醫學中心教授樓振昆說,“能夠主動撤稿需要勇氣,很多重復不出的文章作者也不愿主動撤稿。實驗不能重復可能有多種原因,現在還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韓春雨團隊是造假。一般被動撤稿是查出有造假行為。希望韓春雨團隊能夠公布實驗原始資料和數據,研究人員可以根據實驗記錄一步步重復,看是否能夠重復出來。” 浙江大學教授王立銘認為,撤稿是“重要一步”,讓我對科......閱讀全文
韓春雨《自然—生物技術》撤稿:撤稿是否等同學術造假
在身陷學術爭論,被質疑是否具有可重復性一年后,英國《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韓春雨團隊的撤稿聲明:“由于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我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復出論文圖4所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韓春雨稱,撤稿是出于“科研記錄的完整性”的主動行為,并表示“實驗還需繼續論證和完善”。 “新華視
韓春雨撤稿-河北科大啟動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
8月3日,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網刊發《韓春雨團隊發布聲明》,聲明稱,鑒于韓春雨關于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的論文已從國際期刊《自然·生物技術》撤稿,學校決定啟動對韓春雨該項研究成果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團隊也同意按學校安排選擇一家第三方實驗室,在同行專家支持下開展實驗。 北京時間8月3
韓春雨等人發表撤稿聲明-《自然》稱“數據已經說話”
記者8月3日凌晨從《自然》雜志獲悉,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的題為“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的論文于北京時間8月3日撤稿。該論文作者為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韓春雨及其同事。《自然-生物技術》今天同時也發表了一篇關于此次撤稿的社論。《自然-生物技術》發表
韓春雨的論文撤了-學術界爭論依舊
在一年多的紛爭和等待之后,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學術爭議事件終于暫時告一段落:他那篇頗受爭議的論文,今天主動撤回了。 北京時間8月3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的社論,稱“撤回韓春雨團隊于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一年多前,正是這篇論文,讓韓春雨及其
韓春雨論文事件:撤稿驗證科學界“自凈”機制
? 備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事件近日有了結果,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杰告訴新華社記者:此次撤稿展現并證明了科研群體對于維護科學發現過程基本規律的承諾。 確實,這次撤稿首先證明了科學界的自
韓春雨論文事件:撤稿驗證科學界“自凈”機制
備受關注的韓春雨基因編輯論文爭議事件近日有了結果,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杰告訴新華社記者:“此次撤稿展現并證明了科研群體對于維護科學發現過程基本規律的承諾。” 確實,這次撤稿首先證明了科學界的“自凈”
【追蹤報道】韓春雨NgAgo論文撤稿-事件全過程回顧
【編者按】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有關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論文,引起全球生物學界巨大關注。不少研究者紛紛跟進這項技術,隨后不時傳出各種消息,有的說重復不了該實驗,有的說能重復但效率低,質疑隨之接踵而至。2017年8月3日凌
韓春雨回應撤稿論文處理結果:實驗研究有缺陷-感到歉意
劃重點: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未發現主觀造假情況,撤回榮譽稱號及相關科研經費和獎勵。 9月1日,韓春雨通過校方對處理結果表態:撤稿論文的實驗設計存在缺陷、研究過程存在著不嚴謹,面對質疑未能冷靜對待,對此致歉。 8月31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
研究所所長遭Science撤稿,牽出學術造假
近日,一場涉及神經科學和癌癥研究領域的造假風波席卷學術界。此次風波核心是美國科學院院士Laurie Glimcher。4月19日,Science雜志撤回了一篇2006年4月28日發表的論文,Laurie Glimcher正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Science給出的撤稿原因是,基于從2021年2月開始
科技雜談:科研講誠信-護之如“愛眼”
■只有對論文造假、成果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實行真正的“零容忍”,才能切實維護科研誠信,筑牢科研大廈的基石 前不久,科技部公布了對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集體撤稿事件的初步查處結果。此舉充分顯示了我國政府維護科研誠信、懲治學術不端的決心,不僅社會各界普遍點贊,也贏得了國際科技界的尊重。 “人而無信
造假巨頭Nature論文被撤稿
根據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網站的報道,在阿拉巴馬州大學調查發現它的前雇員,蛋白質研究專家H.M.Krishna Murthy在蛋白結構研究上造假,發布的多個蛋白質結構“是篡改和/或偽造的”這一真相6年之后,1月4日《自然》(Nature)雜志撤回了他發表于2006年的一篇蛋
學術造假論文撤稿10年后,仍在被大量引用!
文 | 《中國科學報》記者 李晨陽一篇學術造假論文,撤稿是其“命運”的終結嗎?至少現實不是這樣,它還可能反復被后續發表的論文所引用,繼續誤導研究。美國著名麻醉學家斯科特·魯本(Scott Reuben)學術欺詐案曾轟動一時。他至少有20余篇論文中的數據是被部分甚至完全篡改,最終,他的25篇論文被撤稿
頂尖研究所所長遭Science撤稿,牽出學術造假“窩案”
近日,一場涉及神經科學和癌癥研究領域的造假風波席卷學術界。此次風波核心是美國科學院院士Laurie Glimcher。4月19日,Science雜志撤回了一篇2006年4月28日發表的論文,Laurie Glimcher正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Science給出的撤稿原因是,基于從2021年2月開始
結果難服眾-學界期待公布韓春雨事件調查細節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首頁發布了題為《學校公布學術調查和處理結果》(以下簡稱“結果”)的新聞。點開鏈接,這正是學術界期盼已久的對韓春雨團隊的調查結果。 結果中稱“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同時表示正在退回“基于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 對此
《自然—生物技術》回應韓春雨實驗無法重復
韓春雨 法制晚報訊(記者 李洪鵬)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今年5月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稱自己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這項被看做可以沖擊諾貝爾獎的實驗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無人可以重復實現。近日,多名科學家向這家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提交其實驗結果證明無法重復韓春雨的實驗
韓春雨團隊聲明:將選擇第三方實驗室驗證-并公示結果
自然期刊發表韓春雨撤稿聲明后,今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掛出韓春雨團隊聲明,其中提到,韓春雨團隊同意按學校安排選擇一家第三方實驗室,在同行專家支持下開展實驗,驗證NgAgo-gDNA基因編輯的有效性,并將實驗結果公布,以回應社會關切。 聲明表示,為確保科學研究的嚴謹性,韓春雨及其論文共同作者決定主
韓春雨團隊撤回論文:同意選擇第三方實驗室開展實驗
圍繞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團隊有關一種新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的爭議持續一年多之后,發表這篇論文的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志2日在其網站上刊登韓春雨等人的聲明說,由于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他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復出其展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 韓春雨團隊去年5月在全球著名學術刊物《自然·生
無關NgAgo,韓春雨時隔6年再發論文|專訪
經過同行審議,《核酸研究》近日發表了韓春雨團隊的最新論文,其前提是默認作者沒有造假行為,審稿人不會去重復該研究的實驗。未來結果如何,需要學界給出答案。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研究中心副教授韓春雨以通訊作者身份在Oxford academic旗下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
懲治學術造假,打1只“老虎”勝過拍100只“蒼蠅”
李真真走上講臺,一開始就講起了去年4月21日的撤稿事件。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宣布,因涉嫌同行評審造假,撤銷《腫瘤生物學》發表的107篇論文。論文作者全部來自中國。“這次撤稿創下了多項紀錄:國外學術期刊單次撤稿量最多,單個期刊撤稿總量最多,中國學者遭集體撤稿總量最多。” 李真真是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
評論:從韓春雨事件看論文中的高危因素
8月3日,韓春雨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的那篇著名論文正式撤稿,但是圍繞這件事情的議論和反思,顯然還會繼續下去。 人們很容易由此聯想到此前日本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的學術造假事件。但這兩起事件的最大不同在于,小保方晴子論文中的關鍵實驗結果圖曾被人為修改,而目前無人指出韓春雨論文的圖片存在“PS
先發的文章被撤稿!韓志武團隊圖片使用不當,被撤稿
全世界每年大腸癌(CRC)死亡60萬例,但是其潛在的治療靶標有限。2018年3月25日,青島大學韓志武團隊(其中高慧為共同第一作者,點擊閱讀)在Cancer 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Hispidulin suppresses cell growth and metastasis by ta
學術不端是怎樣的一種全球麻煩
近日,演員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成為國內輿論熱點。國際上,在翟天臨公開致歉的同一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馬西婭·麥克納特等人在英國《自然》雜志發文,提出維護學術誠信機制的低效問題,呼吁建立專門機構維護科研誠信。 案例之外還有數據。因揭露學術不端而全球著名的“撤稿觀察”網站共同創始人伊萬·奧蘭斯基
丑聞層出不窮-學術不端是怎樣一種全球麻煩
近日,演員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成為國內輿論熱點。國際上,在翟天臨公開致歉的同一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馬西婭·麥克納特等人在英國《自然》雜志發文,提出維護學術誠信機制的低效問題,呼吁建立專門機構維護科研誠信。 案例之外還有數據。因揭露學術不端而全球著名的“撤稿觀察”網站共同創始人伊萬·奧蘭斯
人民日報評韓春雨事件:激濁方能揚清!
韓春雨論文調查是中國學術生態發展的重要事件,它對我國科研誠信建設具有積極意義。圖片源自網絡 如果說同行們最初關注的是韓春雨論文中提及的技術是否有效、實驗是否可重復,那么此后更多的質詢在于韓春雨團隊及其所在單位面對質疑的態度和行為。學術爭論本來是學術界最常見的事情,已有非常成熟的處理方式,但韓春
扒一扒:中國學術界的兩大懸案
2016年的中國學術界有一懸案持續了半年之久,那就是韓春雨事件,從5月至今,韓春雨是否設計到學術造假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實在是懸之又懸,這不禁讓小編想起去年的張生家事件,這就不得扒一扒學術界的這兩大懸案了。 1.張生家事件 2015年9月14日,《科學通報》(英文版)發表了一篇關于動物磁感
懟聲再起!韓春雨向《自然》提交實驗可重復性數據
韓春雨無疑是2016年最受公眾關注的中國研究者之一。從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論文發表的一鳴驚人,到被質疑學術造假的聲討筆伐,他所經歷的輿論如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 近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關于“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論文的最新聲明。聲明中稱期刊已經獲得了與NgAgo系統
Nature撤稿,一作學生造假拖累導師受罰
從加入實驗室的早期階段開始,就開始了造假行為。在其后4年多時間里,偽造了極其龐大的數據。因為害怕被揭露,扔掉實驗室筆記本以掩蓋罪責……日前,日本名古屋大學前研究生矢野裕太(Yuuta Yano)被校方調查認定存在上述嚴重學術造假行為。此前,矢野裕太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發表一篇被認為是“劃時
Nature撤稿,一作學生造假拖累導師受罰
從加入實驗室的早期階段開始,就開始了造假行為。在其后4年多時間里,偽造了極其龐大的數據。因為害怕被揭露,扔掉實驗室筆記本以掩蓋罪責……日前,日本名古屋大學前研究生矢野裕太(Yuuta Yano)被校方調查認定存在上述嚴重學術造假行為。此前,矢野裕太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發表一篇被認為是“劃時
“心機”教授被哈佛撤稿31篇的警示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近日宣布,曾在該機構任職的皮耶羅·安韋薩有31篇論文因造假需要撤稿。這一消息震驚全球學術界,因為安韋薩曾被認為開創了心肌細胞再生的新領域,已經享譽10多年。他在心肌上動的“心機”終被揭穿,警示科研人員靠造假可能一時得意,但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心肌上動“心機” 心肌細胞是
Nature:中國政府將拉黑一批學術雜志
當地時間6月8日,著名的《Nature》雜志在其官網首頁刊登了這樣一條新聞——“中國推行全面改革打擊學術不端” Nature說了些什么? 這條新聞說,中國政府在5月30日頒發了一個相當強力的打擊學術不端的文件。 關于這份“強力”文件,Nature主要介紹了三大要點—— 1 科技部將掌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