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東京電力公司在3?11東日本大地震后第二次組織媒體赴福島第一核電站進行參觀采訪,了解震后核電站各方面的情況。 據日本新聞網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22日發表消息稱,在東京灣的海水中檢測出微量放射性銫,這些銫來自于福島第一核電站。 文部科學省的調查小組對東京灣的川崎港東側中央部海水進行了調查化驗,結果顯示,每公升的海水中,放射性銫137的含量為0.0098貝克勒爾,放射性銫134的含量為每公升0.0065貝克勒爾,這些數據均比國家規定的開設海水浴場的衛生基準高出50貝克勒爾。 ......閱讀全文
日本首相菅直人3月31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必須報廢。國際原子能機構同日建議日本擴大這座核電站周邊居民的疏散范圍。 截至發稿時 死亡:11532人 失蹤:16441人 放射物超標4385倍 菅直人在與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長志位和夫會談時說,福島第一核電站必須關停,
日本東北部7日晚發生里氏7.1級地震,致使3人死亡、140多人受傷、364萬戶家庭停電。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可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4月8日權威發布:從北京的菠菜、萵筍葉,浙江的芥菜等抽檢中發現了極微量的放射性碘-131,不會危害公眾健康。 日將震級修正為7.1級
福島第一核電站放射物全球擴散示意圖29日,在仙臺市一處農田,工作人員準備做土壤輻射測試。難關怎么過,菅直人撓頭。 ■ 權威說法 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陳曉秋表示,目前檢測到的碘―131在空氣中的含量極微弱,不會對環境和公眾健康產生影響,無需采取任何防護措施。 影響范圍多大? 陳曉秋
3月17日,日本新瀉縣被疏散的災民在接受核輻射檢查。 從3月12日開始,日本大地震所引起的核輻射危機一天比一天引起全球更多人的關注和擔憂。短短幾天之內,福島第一核電站先后發生多次爆炸、起火,日本首相菅直人指出,災難性的核泄漏陰云
日本茨城縣漁業協會5日宣布,4日從與福島縣相鄰的北茨城市近海捕獲的玉筋魚幼魚體內檢測出放射性物質銫,濃度為每千克526貝克勒爾,超出每千克500貝克勒爾的食品衛生法放射物質暫定標準。這是福島核電站周邊海域水產品首次檢測出放射物質超標。 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5
東京電力公司2日發表聲明說,當地時間上午9時30分(北京時間8時30分)左右,在2號機組取水口附近電纜豎井內,發現表面輻射水平超過每小時1000毫西弗的積水,豎井側面的混凝土墻壁上還發現約20厘米長的裂縫,豎井內的水就是從裂縫流入海中的。 福島第一核電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泄漏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東京電力公司10月22日公布在核電站外1公里的港灣再度檢出放射性銫137。核電站內觀測井和排水溝內放射性物質檢測值也屢創新高。對于核污水泄漏是否已經受到控制的問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表態飄忽不定,加大了外
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內部 核危機再升級 2號機組堆芯可能熔毀 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昨氫氣爆炸 2號機組反應堆芯曾一度空燒 2號機組 輻射量超標6倍 昨日,福島核電站的情況仍不容樂觀。在11日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發生氫氣爆炸后,昨日中午當地時間11時01分
日本核泄漏事故發生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政策與產業發展中心的博士Josef Oehmen撰寫了一篇題為“為什么我不擔心日本的核電站”的文章,以相對通俗的話語解釋了核安全問題,在網絡上流傳甚廣。不過,因為其主業為“供應鏈危機管理”(supply chain risk man
圖為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控制室。 擺烏龍?福島核電站2號機組積水輻射量嚴重超標,東京電力弄錯數值 是10萬倍,不是1000萬倍! 東京電力公司今日凌晨宣布,對福島核電站2號機組渦輪機房地下室的積水重新分析后發現,其放射性活度超標10萬倍左右。這與其昨日上午公布
日本自衛隊17日晚完成了對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的噴水作業,但目前核電站的放射線劑量尚未見降低。 當地時間19時30分(北京時間18時30分)左右,自衛隊動用5臺消防車,從地面向3號機組乏燃料池噴水。作業持續了半個多小時,共向機組噴水30噸。據悉,噴水作業采用了特殊的方式,在整個作業過程中
日本核電站事故的發展演變,讓人覺得透不過氣來。 總計擁有6臺機組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已有多個機組出現了各類故障。其中在3月15日,2號機組的部分設施可能破損。 而國內核電專家向《第一財經日報》解釋說,只要壓力容器、安全殼等保護物不破損,那么日本核電站泄漏事故將仍然是可控的。但是如果這兩
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右二)會見福島核電站周邊地區負責人和議員時,向他們鞠躬。 ■追蹤報道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5日就福島第一核電站把低輻射污水排入海中道歉,稱這是“實在沒辦法的事”。據茨城縣漁業協會通報,從4日在北茨城市附近海域捕撈的玉筋魚幼魚體內檢測出放射性銫超
本文導讀:聯合國16日發表預測稱,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產生的核輻射云有可能在當地時間18日晚些時候抵達加利福尼亞州。不過美國專家反復強調,飄到美國的輻射物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將很有限。 聯合國16日發表預測稱,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產生的核輻射云有可能在當地時間18日晚些時候抵達加利福尼亞州。不過美
■ 災情 日本警察廳5日說,截至當地時間當天20時,3月11日發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已確認造成12431人死亡、15153人失蹤。在地震災情嚴重的宮城縣有7571人遇難,在巖手縣有3643人遇難。目前在各避難所避難的人數仍有約16.3萬。 東京電力
近日,綠色和平組織在津島地區檢出輻射量為每小時100微西弗。這意味著當地居民大約10小時所吸收輻射量超過一年內可吸收的最高輻射量。 菅直人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必須關停,日本現有核能發展方案將獲重審。 日本警察廳3月31日宣布,截至當天15時
19日,在福島市災害對策本部,數百名專家和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工作。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0日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工作人員當天成功恢復2號機組的外部電力供應,這將有助重啟冷卻系統,為”高燒不斷“的反應堆進行有效降溫。當天,日本自衛隊及消防隊員仍繼續對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泄漏事故還在持續,排除多個機組內含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積水的工作進展極其緩慢,核電站區域內土壤樣本中檢測出放射性钚也表明了事故的嚴重性,使本已形勢嚴峻的核泄漏事故雪上加霜。 24日以來,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至4號機組渦輪機房地下室,1號至3號機組渦輪機
3月22日,在日本宮城縣東松島市,一名小女孩在大人的幫助下向地震和海嘯遇難者的靈柩上撒土。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2日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1到6號機組已經全部接通外部電源。 據悉,獲得穩定的電力后,工作人員有望能在中央控制室觀察測量數據的同時有效地冷卻反應堆和燃料池,避免發生核災難。 此前,國
3月23日,日本福島縣Iitate,一位農民將牛奶倒入土坑中。福島縣周邊地區原奶和蔬菜等農畜產品的受輻射污染范圍23日呈擴大態勢,首相菅直人當天首次要求人們不要食用福島縣生產的一些種類的農產品。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下屬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從4日晚開始向大海中排放含有低濃度
放射性物質可能正向海洋泄漏;福島縣牛肉放射性物質超標屬“烏龍” 日本首相菅直人4月1日表示,平息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是一場持久戰。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地下水3月31日檢出的放射物質超出標準1萬倍。而日方在監測環境和食品等放射性污染情況時,屢次出現“烏龍”事件。 1號反應堆地下水
29日,在仙臺市一處被海嘯毀壞的農田,工作人員準備做土壤輻射測試。 日本警察廳29日說,截至21時,11日發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已造成11168人死亡、16407人失蹤。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當天確認,又有一名中國公民在海嘯中遇難。警方稱,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10公里范圍內發現多具遇難者遺體,但
3月23日,日本福島縣的一位奶農將剛擠的鮮牛奶倒掉。 3月23日,日本福島縣的一位奶農將剛擠的鮮牛奶倒掉。 25國駐東京大使館臨時關閉 地震海嘯遇難者增至9487人,失蹤者為15617人 【核形勢】 截至23日16時,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
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 本報訊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為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對西太平洋及中國海域的影響,在前期監測工作的基礎上,國家海洋局于2012年11月8日至12月23日組織開展了2012年度西太平洋海洋環境放射性第二航次監測工作。 結果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國家海洋局監測結果顯示,西太平洋部分海域放射性元素超我國海域300倍,受污公海海域遠超日方公布影響范圍,不排除福島核污染物將來影響到中國管轄海域的可能性。 國家海洋局表示,這一次西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監測的區域位于日本福島以東,25.2萬平方
昨晚,記者從廣東省衛生廳獲悉,據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發布,近幾天廣東陸續在莙荙菜、油麥菜、生菜、小白菜等蔬菜中檢測到極微量的放射性碘-131,在蔬菜和自來水中均沒有檢測到放射性銫-131。 3月11日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后,按照衛生部的部署,全省衛生部門迅速做好了監測準備,并協助省環保部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3月21日,福島第一核電站三號機組冒出黑煙。 29日,日本首次發布檢測報告稱,福島第一核電站廠區土壤內檢測出放射性物質钚。較核泄漏發生以來頻繁見諸報端的放射物碘,钚消散更慢且毒性更強。這一消息帶動日本政府各部門當日論調齊轉悲觀。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認為核事故 “情況非常危急”,首相
繼日本遭受史上最大的9.0級強震和強海嘯接連重創之后,位于東京以北240公里的福島核電站發生的核泄漏,再度讓災難中的人們陷入恐慌,令世人強烈關注。核電危機一日連升三級 3月11日日本遭遇大地震后,福島核電站危機短短20多個小時內三度升級,事態迅速擴大。 11日地震后,來自日本經濟產
1日,環保部人員在密云水庫新增設的氣溶膠(液態或固態微粒懸浮物)監測站采樣。 抽檢發現放射性碘-131,衛生部稱對公眾健康無影響 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可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4月6日權威發布: 4月6日,我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部分地區空氣中監測到來自
“日本的機器人無處不在,除了核電站。” 隨著福島救援工作的持續延長,日本救災手段的技術含量之低引致一輪批評聲浪。事實上,記者查閱文獻資料表明,防核輻射機器人其實并不新鮮。 最早開展研制的是美國,上世紀40年代,美國阿貢實驗室研制出一臺可操作放射性物質的機械手。1977年,日本早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