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厚群:大壩安全與水庫地震
最近這段時期,社會上對水電開發,特別是其中的地震、地質問題都很關注。本人長期從事大壩抗震研究,想從大壩抗震安全的角度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大力發展水電是國情決定的 談到水電開發,不能不從我國能源結構說起。我們主要還是以煤電為主,煤電占二次能源結構的百分之七八十,這是國情決定的。在可預見的將來,要完全改變也是有困難的。但是由于生態環境的要求,由于資源的制約,能源結構必須進行改善。 為應對氣候變化,國家領導人已在國際場合作出莊嚴承諾,2020年前我國一次能源里非化石能源比例要占到15%。據我了解,現在這個數字只有百分之七八,任務相當艱巨,而水電可能要承擔一半以上的任務。 我國水電資源在全世界占首位,開發程度只有20%多,而發達國家早就把水電資源開發得差不多了,我國還有很大潛力。如果按照100年計算,我國水電能源相當于全國各種能源加起來總和的40%,這是不可忽視的水電優勢。何況,水電開發不光解決能源問題,它還有防洪、航運......閱讀全文
陳厚群:用智慧守護祖國的高壩大庫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實驗室,90高齡的陳厚群,依然和學生們一起在為重大工程的抗震工作而忙碌著。陳厚群和水工抗震的緣分始于60多年前。我國水能資源豐沛,但不少高壩大庫都要修在地震區。當時,從莫斯科學成歸來的陳厚群,被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指定負責籌建抗震研究組。那一年,陳厚群不到30歲,抗震研究經驗幾乎
陳厚群:大壩安全與水庫地震
最近這段時期,社會上對水電開發,特別是其中的地震、地質問題都很關注。本人長期從事大壩抗震研究,想從大壩抗震安全的角度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大力發展水電是國情決定的 談到水電開發,不能不從我國能源結構說起。我們主要還是以煤電為主,煤電占二次能源結構的百分之七八十,這是國情決定的。在可預見的將
陳厚群:三峽工程質量一期比一期好
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厚群日前表示,三峽工程質量一期比一期好,總體評價是:一期工程質量良好,二期工程質量總體優良,三期工程質量優良。 陳厚群說,“良好”相當于五分制的4分,說明工程還存在個別質量缺陷;“總體優良”相當于4+,說明有
毛群安:抗震救災是當前衛生工作重中之重
“第一次參加救災行動,有點緊張,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對災區有所幫助。”5月13日中午,31歲的天津市人民醫院骨科醫生張宇整理行裝,準備出發。經國家抗震救災指揮部同意,衛生部組織的來自京津兩地的100名醫務人員,昨天在衛生部集結,趕赴災區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據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介紹,5月12日深夜,
林群院士:教材減負的哲學,由厚變薄
兩會期間科技教育界關注兩個問題,一是“帽子”滿天飛,二是減負。 前一個問題我只是看到兩會報道,自己沒有新見解。但反過來想,這么多的“帽子”是禍是福還要觀察。我認為“帽子”可能對更多的人會起到激勵和支持作用,不為少數人專有,就更公平了。 第二個問題我才有話要說——創新需要從教育開始,而我國教
4院士入選!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公布10位優秀典型
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公布啦!王行環、李玉、陳厚群、胡郁、李東、陳亮、仝小林、次旦央吉、程相文、郝吉明等10人榮獲本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據了解,今年7月初《關于開展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下發后,最終實際推薦候選人為449人。這些候選人有德高望重、成
陳君石:中國的食品安全能打80分
中國的食品安全到底能打多少分?專家說能打80分,但在老百姓的眼中可能根本不及格。如此大的差距,來自哪里?陳君石院士做客搜狐健康,告訴公眾一個真實的食品安全現狀。 訪談嘉賓:陳君石 嘉賓簡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負責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
鄱陽湖建壩后續:江西擬改壩為閘保護湖泊
8月13日,鄱陽湖星子站水位為19.65米,8月26日水位為17.71米,9月20日,降為15.59米。一個月內急降4米,鄱陽湖天然水面也急劇萎縮一千多平方公里。 這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將在10月間變成一片草原,而到了草枯之時,則蕭瑟一片。 但這僅僅是
陳竺作細胞研討會首場報告:打一場控癌綜合戰
陳竺作細胞研討會首場報告:打一場控癌綜合戰 目前,癌癥在中國已取代中風,成為“第一殺手”。在剛剛結束的細胞研討會上,中科院院士陳竺指出,我們不僅要作好學術研究,還要進一步開展更有力的醫療改革。 APCE會議匯聚了世界目光,使“APEC藍”一度成為全球熱詞。在北京,人們除了關注天氣變化以及為此作出
陳竺作細胞研討會首場報告:打一場控癌綜合戰
目前,癌癥在中國已取代中風,成為“第一殺手”。在剛剛結束的細胞研討會上,中科院院士陳竺指出,我們不僅要作好學術研究,還要進一步開展更有力的醫療改革—— APCE會議匯聚了世界目光,使“APEC藍”一度成為全球熱詞。在北京,人們除了關注天氣變化以及為此作出的巨大努力,另一場關于應對癌癥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