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到10篇!南京大學,同日2篇Nature
9月14日夜,南京大學兩項重大科研突破同時刊登于《Nature》!南京大學繆峰教授合作團隊在量子模擬前沿領域實現新突破,南京大學張勇教授、肖敏教授、祝世寧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在下一代光電芯片制造領域取得新突破。 據悉,這是南京大學本年度第二次同日連發兩篇正刊。截至目前,南京大學今年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的成果已達十篇! 繆峰團隊 9月14日夜,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南京大學繆峰合作團隊在量子模擬前沿領域取得的新突破。繆峰合作團隊通過在“原子世界搭積木”的方式,把兩個石墨烯雙原子層,以旋轉180度+0.75度的特殊角度疊加,并施加一個垂直電場,研制出一種全新的量子材料,并通過改變垂直電場,在國際物理學界首次觀測到了量子融化的“中間態”,并揭示了這一量子“中間態”的演化機制。 圖:具有可調內稟自由度的固態量子模擬器。體系在零磁場下對應于具有SU(4)內稟自由度的擴展哈伯德模型,......閱讀全文
南京大學最新《Nature》文章發表首發性成果
研究人員巧妙設計實驗,通過體內敲除基因、體外酶催化反應、量子化學計算、分子動力學模擬以及蛋白晶體的研究等,表征了首例可催化[6+4]/[4+2]環加成反應的酶。這類酶的發現將進一步拓展人們對周環反應酶的認識,啟發科學家們將來利用和改造周環反應酶來實現有價值的分子轉化。 來自南京大學生科院的戈惠
南京大學Nature子刊:改進癌癥光學療法
南京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在光動力療法中采用全氟化碳納米顆粒可以提高活性氧水平,增強對腫瘤生長的抑制。這一研究成果發布在11月3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南京大學醫學院的胡一橋(Yiqiao Hu)教授和吳錦慧(Jinhui Wu)副教授
達到10篇!南京大學,同日2篇Nature
9月14日夜,南京大學兩項重大科研突破同時刊登于《Nature》!南京大學繆峰教授合作團隊在量子模擬前沿領域實現新突破,南京大學張勇教授、肖敏教授、祝世寧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在下一代光電芯片制造領域取得新突破。 據悉,這是南京大學本年度第二次同日連發兩篇正刊。截至目前,南京大學今年在國際頂級學術
南京大學模式動物所Nature子刊最新成果
近期,南京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蘇州大學以及北京心血管疾病創新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分子通路,對于維護平滑肌張力(可允許一些材料通過消化系統),發揮關鍵的作用。這一發現,是基于在小鼠身上研究鈣離子控制的通路,可能會為許多消化系統疾病帶來新的療法,例如,常見的胃食管反流病
南京大學Nature子刊發表免疫研究新成果
來自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炎癥通過誘導中性粒細胞中的SIRPα 胞質免疫受體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進行蛋白酶解加工,從而進一步擴大了促炎癥反應狀態。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9月12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喬治亞
《Nature》報道南京大學史壯志團隊在碳氫硼化領域進展
目前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導向基團與金屬配位來實現。從早期利用鋰試劑進行鄰位鋰化,到現在廣泛使用的過渡金屬參與的導向金屬化,金屬與碳氫活化一直是緊密相連的。然而,這些方法通常使用貴金屬作為催化劑,造成生產成本上升、產物中重金屬殘留等問題,這些在藥物合成中尤為突出。因此,開發無金屬參與的導向碳氫活化反
Nature南京大學報道史壯志團隊在碳氫硼化領域進展
碳氫鍵是有機分子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化學鍵。如何對惰性的碳氫鍵進行高效地轉化,是有機化學的前沿熱門領域。由于復雜的有機分子中通常含有多個不同類型的碳氫鍵,如何精準地活化某一個特定位置是該領域的難點。目前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導向基團與金屬配位來實現。從早期利用鋰試劑進行鄰位鋰化,到現在廣泛使用的過渡金
南京大學院士組9月連發兩篇Nature綜述
來自南京大學醫學院的劉志紅院士是國際著名的腎臟病專家,杰出臨床醫學科學家,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近期其研究組接連發表綜述性文章,介紹中國的腎臟病現狀,以及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的系統生物學研究方法,相關成果公布在9月的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雜志上。
南京大學、第二軍醫大Nature揭示支持腫瘤起始細胞的lncRNA
腎腫瘤起始細胞(T-IC)推動了腎細胞癌(RCC)的發生、發展和藥物抵抗。南京大學和第二軍醫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發表文章,揭示了腎腫瘤起始細胞的一個增殖機制。文章通訊作者是第二軍醫大學的王林輝(Linhui Wang) 和南京大學醫學院的張征宇(Zheng
南京大學院士組9月連發兩篇Nature綜述
來自南京大學醫學院的劉志紅院士是國際著名的腎臟病專家,杰出臨床醫學科學家,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近期其研究組接連發表綜述性文章,介紹中國的腎臟病現狀,以及原發性腎小球腎炎的系統生物學研究方法,相關成果公布在9月的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雜志上。 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