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感染的臨床診斷
細菌感染的臨床診斷:一、檢測細菌或其抗原(一)直接涂片顯微鏡檢查自病人標本直接涂片作染色鏡檢是簡便而快速的方法之一。自一定部位采集標本作直接檢查需考慮細菌的形態特征與可能存在的細菌數量。腦膜炎患者的腦脊液和瘀斑刺破涂片,常可顯示在細胞內的革蘭氏陰性腎形雙球菌,有診斷價值。白喉患者咽部假膜涂片中可見典型的桿菌有時可有異染顆粒,也有參考診斷價值。結核患者痰直接或濃集后,涂片抗酸染色檢出結核桿菌有診斷價值。在少數情況下,也有利用免疫熒光或酶標記抗體染色鏡檢方法進行快速診斷,如糞例中的霍亂弧菌、痢疾桿菌等,可用這種技術檢出。(二)培養大多數病菌的形態與染色并無特征,因此需用培養方法來分離與鑒定細菌。雖然這一方法需要的時間較長,但比較可靠。此外,只有通過這一方法才能獲得細菌的純培養,可用于做藥敏試驗或毒力試驗。應根據不同細菌需要的營養、生長條件(如厭氧或CO2)、菌落生長特征來初步識別細菌。如溶血性鏈球菌需在血瓊脂平板上生長,菌落小而透明......閱讀全文
細菌感染的臨床診斷
細菌感染的臨床診斷:一、檢測細菌或其抗原(一)直接涂片顯微鏡檢查自病人標本直接涂片作染色鏡檢是簡便而快速的方法之一。自一定部位采集標本作直接檢查需考慮細菌的形態特征與可能存在的細菌數量。腦膜炎患者的腦脊液和瘀斑刺破涂片,常可顯示在細胞內的革蘭氏陰性腎形雙球菌,有診斷價值。白喉患者咽部假膜涂片中可見典
細菌感染的診斷
? 一、檢測細菌或其抗原 (一)直接涂片顯微鏡檢查 自病人標本直接涂片作染色鏡檢是簡便而快速的方法之一。自一定部位采集標本作直接檢查需考慮細菌的形態特征與可能存在的細菌數量。腦膜炎患者的腦脊液和瘀斑刺破涂片,常可顯示在細胞內的革蘭氏陰性腎形雙球菌,有診斷價值。白喉患者咽部假膜涂片中可見典型的桿菌
細菌感染的診斷
一、檢測細菌或其抗原(一)直接涂片顯微鏡檢查自病人標本直接涂片作染色鏡檢是簡便而快速的方法之一。自一定部位采集標本作直接檢查需考慮細菌的形態特征與可能存在的細菌數量。腦膜炎患者的腦脊液和瘀斑刺破涂片,常可顯示在細胞內的革蘭氏陰性腎形雙球菌,有診斷價值。白喉患者咽部假膜涂片中可見典型的桿菌有時可有異染
細菌感染性腹瀉的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包括發病季節、地區、年齡,有無不潔飲食史、集體發病史、動物接觸史、疫水接觸史及抗生素使用、手術史,結合發病癥狀、體征、病程以及腹瀉次數、性狀等考慮可能的病原菌,確診有賴于糞便病原菌的分離培養及特異性檢查。
細菌感染的診斷和特異防治
細菌性疾病的診斷,除個別因有特殊臨床癥狀不需細菌學診斷外(如破傷風引起的典型攣等)一般均需進行細菌學診斷以明確病因。然而自標本中分離到細菌并不一定意味該菌為疾病的病原,因此應根據病人的臨床情況、采集標本的部位、獲得的細菌種類進行綜合分析。例如自腦脊液中分離出腦膜炎球菌與自鼻咽部可存在腦膜炎球菌的意義
診斷厭氧菌感染的細菌學檢查提示
(1)滲出物革蘭染色或培養所見菌落具有形態學特征。 (2)膿性標本常規培養無細菌生長(在硫乙醇酸鈉肉湯培養基中或瓊脂深處可有細菌生長),革蘭染色則見到細菌。 (3)在含卡那霉素和萬古霉素的培養基中有革蘭陰性桿菌生長。 (4)在培養過程中有大量氣體產生,且有惡臭。 (5)在厭氧瓊脂平板上有
細菌感染性腹瀉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1.外周血常規檢查 一般白細胞總數升高或正常,中性粒細胞增多或伴核左移。 2.糞便常規 肉眼觀察糞便的外形、量、稠度及有無食物殘渣、黏液、膿血等。不同細菌感染后糞便可呈稀水樣便、洗肉水樣便、膿血便、血便、黏液便等性狀。如懷疑霍亂弧菌、彎曲菌感染,應用糞便懸滴檢查,霍亂弧菌可見特征性
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分級
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可以分為擬診斷、極似診斷、確定診斷。這種三級診斷的理念由來已久,1981年有文獻對傷寒進行三級診斷[1]。近年來,分級診斷理念在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領域成為業界熱點,已經成為真菌學領域指南的基本理念[2,3,4]。但在細菌學領域,三級診斷理念尚未形成普遍共識。細菌學領域二級診斷已經
細菌感染性腹瀉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數小時至數天、數周。多急性起病,少數起病較緩慢。臨床表現輕重不一,以胃腸道癥狀最突出,出現納差、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可伴里急后重,腹瀉次數可多至十幾、二十多次,甚至不計其數,糞便呈水樣便、黏液便、膿血便,分泌性腹瀉一般不出現腹痛,侵襲性腹瀉多出現腹痛。常伴畏寒、發熱、乏力、頭暈等
寄生蟲感染后的臨床診斷
1.詢問病史 應詳細了解患者的居住地、旅行史、生活行為方式、飲食習慣、感染史、治療史等。對于長江以南的血吸蟲病流行區患者,如有相應的癥狀和體征應考慮到血吸蟲病;我國加入WTO后,大量頻繁的人口流動也會帶來某些輸入性病例(im portedcases);陰道毛滴蟲感染多見于性行為不潔的個體;生食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