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螺旋(α-helix)是蛋白質二級結構的主要形式之一。指多肽鏈主鏈圍繞中心軸呈有規律的螺旋式上升,每3.6 個氨基酸殘基螺旋上升一圈,向上平移0.54nm,故螺距為0.54nm,兩個氨基酸殘基之間的距離為0.15nm。螺旋的方向為右手螺旋。氨基酸側鏈R基團伸向螺旋外側,每個肽鍵的肽鍵的羰基氧和第四個N-H形成氫鍵,氫鍵的方向與螺旋長軸基本平行。由于肽鏈中的全部肽鍵都可形成氫鍵,故α-螺旋十分穩定。......閱讀全文
α-螺旋(α-helix)是蛋白質二級結構的主要形式之一。指多肽鏈主鏈圍繞中心軸呈有規律的螺旋式上升,每3.6 個氨基酸殘基螺旋上升一圈,向上平移0.54nm,故螺距為0.54nm,兩個氨基酸殘基之間的距離為0.15nm。螺旋的方向為右手螺旋。氨基酸側鏈R基團伸向螺旋外側,每個肽鍵的肽鍵的羰基氧和第
α螺旋是一種最常見的二級結構,最先由Linus Pauling和Robert Corey于1951年提出,其主要內容是:①肽鏈骨架圍繞一個軸以螺旋的方式伸展;②螺旋形成是自發的,肽鏈骨架上由n位氨基酸殘基上的-C=O與n+4位殘基上的-NH之間形成的氫鍵起著穩定的作用;被氫鍵封閉的環含有13個原子,
α-螺旋在DNA結合基序(DNA binding motifs)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鋅指結構,亮氨酸拉鏈,螺旋-轉角-螺旋等基序中都含有α-螺旋。這是因為α-螺旋的直徑為1.2nm,正好和B-DNA大溝的直徑相等,所以能夠和B型DNA緊密結合。
中文名稱:螺旋-袢-螺旋結構域英文名稱:helix-loophelix motif定 義:存在于轉錄因子的DNA結合結構域中的一種蛋白質結構域。由兩個α螺旋和中間的一個袢組成,識別并結合特異的DNA序列。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化學(二級學科)
中文名稱:螺旋-轉角-螺旋結構域英文名稱:helix-turnhelix motif定 義:由兩個α螺旋間隔以一定角度的轉角構成的結構域。其中一個α螺旋可插入DNA大溝中與專一DNA序列結合。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化學(二級學科)
α-螺旋(α-helix):蛋白質中常見的二級結構,肽鏈主鏈繞假想的中心軸盤繞成螺旋狀,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結構,螺旋是靠鏈內氫鍵維持的。每個氨基酸殘基(第n個)的羰基與多肽鏈C端方向的第4個殘基(第4+n個)的酰胺氮形成氫鍵。在古典的右手α-螺旋結構中,螺距為0.54nm,每一圈含有3.6個氨基酸殘基
原因α-螺旋靠氫鍵維持穩定影響因素1. Pro(及Hpro)使α-螺旋中斷,產生“結節”。Pro的α-碳原子參與吡咯環的形成,使α-碳原子—N鍵不能旋轉,Gly繞α-碳原子的自由度更大,所以大多α-螺旋起始或中止于Gly,還有Tyr和Ser等。2.側鏈較大的氨基酸相鄰時影響生成兩個“α-碳上分支”(
鋅指是一種常出現在DNA結合蛋白質中的一種結構基元。鋅螯合在氨基酸鏈中形成鋅的指狀結構。鋅是某些酶的活性輔助因子,也是某些蛋白質,包括RNA聚合酶的轉錄因子,如TFIIIA(transcription factor III,Asubtype)、類固醇受體等能結合脫氧核糖核酸(DNA)的蛋白質亦含有鋅
β-轉角是一種常見的蛋白質二級結構,它通常出現在球狀蛋白表面,因此含有極性和帶電荷的氨基酸殘基。
腺苷,是指由腺嘌呤的N-9與D-核糖的C-1通過β糖苷鍵連接而成的化合物,化學式為C10H13N5O4,其磷酸酯為腺苷酸。腺苷是一種遍布人體細胞的內源性核苷,可直接進入心肌經磷酸化生成腺苷酸,參與心肌能量代謝,同時還參與擴張冠脈血管,增加血流量。腺苷對心血管系統和肌體的許多其它系統及組織均有生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