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吉林大學研發出強大的人工肌肉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與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國際團隊合作,成功地將普通的漁線和縫紉線制備成強大的人工肌肉。相關研究成果于2月21日在《科學》雜志上發表。 相比于相同長度和質量的自然肌肉,這種新型人工肌肉能舉起的重量和產生的機械功率要強100倍!每千克這種人工肌肉可產生7.1馬力的功率,這相當于一個噴氣發動機的功率! 研究人員解釋說,這種強大的新型肌肉是通過將高強度的聚合物漁線和縫紉線卷曲和加捻制得。整個研究是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麥克德爾米德納米科技實驗室與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及來自澳大利亞、韓國、加拿大和土耳其的科學家們共同完成的。 這種新型肌肉是由溫度的變化來驅動的,這可由電產生,可通過光的吸收或通過燃料的化學反應。將聚合物纖維加捻可將其轉換為一個旋轉的肌肉,其轉速達到超過 10,000 轉/分。之后繼續加捻,使其形成卷曲結構的人工肌肉,這種肌肉可顯著沿其長度方向在加熱時收縮,并可在冷卻......閱讀全文
肌肉收縮機制模型的定義
肌肉收縮機制模型,主張肌肉收縮是由于肌動蛋白絲與肌球蛋白絲相互滑動的結果。
肌肉收縮蛋白質的成分
肌球蛋白 肌原纖維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質,約,構成肌原纖維中的粗絲,具有腺苷三磷酸酶的活力,分子量約48萬。它的分子具有兩個橢圓形的頭部和一條棒狀的長尾部。整個,頭部長約20納米,寬約9納米。尾部由兩條重鏈(H)的棒狀部份以雙股α-螺旋的形式組成;頭部包括四條輕鏈(L)和重鏈的端部,重鏈分子量約20
肌肉收縮蛋白質的制備
肌球蛋白分子能夠尾部對尾部地聚集,然后平行排列成肌原纖維的粗絲,分子的頭部伸出粗絲的表面,形成與細絲聯結的“橫橋”。在橫紋肌的肌原纖維中兩個肌球蛋白分子頭部間的距離是14.3納米,而頭部在粗絲上分布的周期是42.9納米。這是粗絲面向同一方向的兩個頭部之間的間距。 平滑肌的肌球蛋白其大小和形狀和
人造肌肉可隨濕度改變收縮擴張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5日(北京時間)報道,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研究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強力“人造手臂”,能在其周圍空氣濕度變化的驅動下做“舉重運動”,毫不費力地舉起超過它本身重量許多倍的重量。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應用化學》雜志上。 科學家把能對化學或物理刺激起反應的高分子聚合材料稱為“人造
Science:吉林大學研發出強大的人工肌肉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與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國際團隊合作,成功地將普通的漁線和縫紉線制備成強大的人工肌肉。相關研究成果于2月21日在《科學》雜志上發表。 相比于相同長度和質量的自然肌肉,這種新型人工肌肉能舉起的重量和產生的機械功率要強100倍!每千克這種人工肌肉可產生7.1馬力的功率
PNAS:杜克大學培育出可自愈的人工肌肉
科學家制造出不僅功能像真正肌肉還可自行治療的活骨骼肌。照片顯示,長長的顏色艷麗的改造后肌肉纖維已被著色,目的是讓科學家可以觀察將其植入一只老鼠體內后的生長情況照片展示了置于一種蛇毒毒素中的改造后肌肉纖維的損傷和恢復。科學家首次證明了改造后肌肉植入一只活動物后可以自行修復。照片中的藍色代表受
復旦大學制備出新型纖維狀人工肌肉材料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先進材料實驗室彭慧勝課題組通過對碳納米管的多級螺旋組裝,成功制備了一種新型的纖維狀人工肌肉材料,為實現高性能的驅動和敏感器件及應用提出了全新思路。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于《自然—納米技術》。 研究人員以具有高比表面積、優異的力學和電學性能取向的碳納米管為基本單元進行多級螺旋構
美實驗室培育出可收縮肌肉
美國杜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宣布培育出具有機能的肌肉組織,當受到電流或化學刺激時,它們能夠收縮。Gizmag網站報道指出,通過將肌細胞祖細胞添加到一個3D硅膠支架中,該研究小組能夠利用每50毫克供體組織培育出5克肌肉組織。而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實驗室制備的組織將能充當藥物實驗和臨床試驗平臺,從此不需
仿生人工肌肉研究獲進展
?? 仿生人工肌肉材料是20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的一類新型智能材料,正不斷地掀起全球科學家的研究熱潮,在航空航天、仿生機器人以及生物醫療等工程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離子聚合物-金屬復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 IPMC),也稱為電化學驅動器,是一
Science:小型蛋白或在心臟肌肉收縮上發揮大作用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鑒別出了一種在人類心臟細胞中存在的小型蛋白或在心臟肌肉收縮中扮演關鍵角色,這種蛋白由一種特殊的RNA制造產生,而相關的RNA是一種空
實驗室內培育出可自愈人工肌肉
??????? 科學家制造出不僅功能像真正肌肉還可自行治療的活骨骼肌。照片顯示,長長的顏色艷麗的改造后肌肉纖維已被著色,目的是讓科學家可以觀察將其植入一只老鼠體內后的生長情況。 照片展示了置于一種蛇毒毒素中的改造后肌肉纖維的損傷和恢復。科學家首次證明了改造后肌肉植入一只活動物后可以自行修復。照片中
我國科學家制備新型“人工肌肉”材料
復旦大學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彭慧勝教授課題組成功制備出新型纖維狀人工肌肉材料。相關研究成果作為當期的封面文章發表于《自然·納米技術》。 專家認為,這種導電的人工肌肉材料對溶劑響應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和特異的選擇性,在工業生產和化學品儲存中,可以用來探測毒性溶劑的泄漏和預警。 科學界對人工
我國首例“人工肌肉”植入萎縮下肢手術成功
8月16日,國內首例“人工肌肉”植入小兒麻痹患者萎縮下肢的手術,在北京潞河醫院宣告成功。 45歲的美籍男子皮特,自幼患小兒麻痹,遺留下明顯萎縮、細短的左腿。借助王江寧教授和他正在研究的“假體植入下肢增粗術”,皮特早已萎縮的右腿變得健壯有力,逐步恢復正常人的行走功能。 “人工肌肉”是
肌肉疑難癥患者福音:韓國研制出人工肌肉3D打印機
據韓國國際廣播電臺(KBS)報道,韓國研究小組日前成功開發了用于制造人工肌肉的3D打印機技術。圖片來源于網絡 韓國研究財團27日透露,韓國成均館大學生物電子學教授金根亨(音譯)和全南大學醫學院教授張哲豪共同引領的研究小組利用含有黃金納米粒子的生物墨水成功打印出肌纖維束。 據悉,生物打印技術的
我國學者仿生人工肌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仿生人工肌肉材料是二十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類新型智能材料,正不斷地掀起全球科學家的研究熱潮,在航空航天、仿生機器人以及生物醫療等工程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離子聚合物-金屬復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 IPMC),也稱為電化學驅動器,是一種典型
用于電致變色人工肌肉的無機半導體紗線
東華大學Materials Horizons: 無機半導體紗線半導體纖維在人機交互、能量轉化等方面的優勢吸引了可穿戴領域的廣泛關注。目前的半導體纖維以共軛聚合物材料為主,但其載流子遷移率和力學強度較低;無機半導體作為現代電子器件的基礎材料,本可成為半導體纖維的理想基元,但是無機半導體纖維尚缺乏
蘇州納米所在人工神經肌肉纖維方面取得新進展
生物體可以感知外部刺激并通過神經系統和肌肉組織的協同作用對環境做出反應。例如,蝸牛的觸角在被觸摸時會產生收縮,這種應激性反應有助于蝸牛避免突然的危險,并增加其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隨著軟體機器人的快速發展,利用這種簡單的融合系統,可以使未來機器人更加智能和逼真。此外,結構緊湊的多功能人工肌肉纖維有
混凝土收縮膨脹儀收縮率的計算
混凝土收縮膨脹儀收縮率的計算:收縮率=(L1-L2)/L*1000毫米/米式中:L1―――試件養護7天時的基準長度,單位毫米。L2―――試件在各齡期的長度。L―――有效長度。根據不同要求,收縮率可用百分率或微米/米表示之。如果試件收縮,則在計算結果前加上“-”號,如果膨脹則加上“ ”號。試驗結果應選
液態金屬人工肌肉驅動的機器魚游了40分鐘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工程科學學院張世武教授、金虎副研究員與合作者合作,提出了一種基于電化學方法改變液態金屬表面張力的液態金屬人工肌肉(LMAM)來模仿肌肉的收縮及舒張功能,為柔性驅動器在微機電系統、生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提供全新思路。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先進材料》上。 信天翁可以連續
美國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制作出第一塊能收縮的人類肌肉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第一次在實驗室制作出能收縮并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的人類骨骼肌,就像自然人體組織對外界電脈沖、生化信號和藥品等刺激做出的反應一樣。 這種實驗室生長的組織,不久將可供研究人員在人體之外的人類基礎肌肉上測試新型藥物和研究疾病。該項研究由杜克大學生物制藥工程系副教授尼納德·伯塞克和伯
人工智能將喉部肌肉運動轉為語音,能準確翻譯“我愛你”
《自然·通訊》14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能在機器學習輔助下,將喉部肌肉運動轉化為語音的柔性貼片。經過進一步開發,該裝置有望幫助部分嗓音障礙患者有效溝通。 研究中貼片的工作示意圖。 圖片來自:陳俊/《自然·通訊》 說話是人際交往的重要部分,但對于有聲帶功能障礙的人來說是件難事。約有30%
碳納米管薄膜基人工肌肉致動器研究獲進展
自上世紀90年代初被發現以來,碳納米管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熱點,其優異的力學、電學性能不斷被挖掘。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的研究人員在碳納米管薄膜基人工肌肉致動器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據介紹,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納米
血塊收縮時間
? CRT 靜脈血3ml 一般認為血塊收縮的機制是血液凝固后,血小板附著于纖維蛋白上通過血小板退縮酶的作用,引起血塊逐步收縮。 【正常參考值】 普通試管定性法 0.5 ~ 24 小時 富含血小板血漿法 0 ~ 0.5 小時 【異常結果分析】 收縮不良:特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土壤收縮儀
土壤收縮儀技術參數:?? 多孔板面積與孔隙面積比:2:1? 測微塊直徑:Φ10mm x 4mm? 切土環刀直徑:Φ61.8mm x 20mm (樣品面積:30cm2 x 2cm)? 儀器尺寸:110 105 125mm (L W H)? 儀器重量:1Kg一、使用與保養1.在環刀內涂抹凡士林。將土樣從
血塊收縮試驗
[原理] 完全凝固的新鮮血塊,在血小板收縮蛋白的作用下,使纖維蛋白網收縮,血塊縮小,血清析出,使血塊的止血作用更加牢固,在一定的條件下,按規定的時間觀察血塊收縮情況或計算血塊收縮率,即為血塊收縮試驗。CRT與血小板數量與質量、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和因子Ⅻ濃度以及血小板數量有關,但主要反映了血
人工智能時代,教育何為大學何為?
自從ChatGPT出現以來,關于人工智能對教育影響的討論已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對于每一位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除了關注如何用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去學習,還需要思考兩個問題:首先,我們是否知道未來社會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從而找到教育的應對方式。因為,我們都認為,人最有價值的特點就是思維能力,或者說我們不同于
超級人工肌肉研究獲進展-可舉起重量超過自重80倍
最近熱映的《環太平洋》《極樂空間》等美國科幻大片中有個共同的亮點,就是運用光影結合,甚至3D視覺的沖擊下,充分演繹“人機合體術”所向披靡、無堅不摧的魄力,令觀眾對其中的超級機器人嘆為觀止。 欣賞之余,人們不禁好奇,現在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將如何為鍛造“大力士”超級機器人鋪平道路呢? 人
新材料有望“培育”出智能化人工肌肉-有自修復能力等
還記得動畫片《海賊王》里橡膠人路飛可長可短、伸縮自如的肌肉嗎?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李承輝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教授鮑哲楠合作,日前研發出一種彈性超強、可自修復且能通過電壓控制動作的新材料,向研制智能化的人工肌肉邁出重要一步。 據斯坦福大學官網報道,這種新材料可以由1英寸被拉伸到100
我國學者研獲自振蕩“太陽能人工肌肉發動機”
曬曬太陽就能振動,光照不停、振動不止。作為重要的綠色能源,太陽能一直被人類寄予厚望。然而,能否省去光電轉化環節,直接將太陽能轉化為穩定、持續的機械能?日前,我國科學家研獲一種基于多孔薄膜的自振蕩“太陽能人工肌肉驅動器”,并探索了作為發動機的應用,將這一大膽想象變為現實,為人類高效利用太陽能開辟了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