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蓮屬的主要作用介紹
藥用穿心蓮別名:欖核蓮、一見喜、斬舌劍、苦草、苦膽草、四方草。其藥用部位是植物穿心蓮(圓錐須藥草)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初莖葉茂盛時采割,曬干。炮制:除去雜質,洗凈,切段,干燥。氣微,味極苦。性苦,寒。歸心、肺、大腸、膀胱經。 藥材性狀 莖呈方柱形,多分枝,長50-70cm,節稍膨大;質脆,易折斷。單葉對生,葉柄短或近無柄;葉片皺縮、易碎,完整者展開后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12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或波狀;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兩面光滑。 草藥鑒別 ⑴本品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類方形或長方形,下表皮細胞較小,上、下表皮均有含圓形、長橢圓形或棒狀鐘乳體的晶細胞;并有腺鱗,有時可見非腺毛。柵欄組織為1-2列細胞,貫穿于主脈上方;海綿組織排列疏松。主脈維管束外韌型,呈凹槽狀,木質部上方亦有晶細胞。葉表面制片:上下表皮均有增大的晶細胞,內含大型螺狀鐘乳體,直徑約至36μm,長約至180μm,較大......閱讀全文
穿心蓮屬的簡介
穿心蓮屬(拉丁學名:Andrographis Wall. ex Nees)是爵床科草本植物,葉全緣;花纖弱,聚傘花序式排列或為頂生的密錐花序,或為疏散的圓錐花序;花冠纖弱,花絲常有髯毛;蒴果長橢圓形或線形;果瓣的背面中部有槽;種子有種鉤。 穿心蓮屬約20種,分布于熱帶亞洲,中國有2種,栽培1種
穿心蓮屬的介紹
穿心蓮屬(拉丁學名:Andrographis Wall. ex Nees)是爵床科草本植物,葉全緣;花纖弱,聚傘花序式排列或為頂生的密錐花序,或為疏散的圓錐花序;花冠纖弱,花絲常有髯毛;蒴果長橢圓形或線形;果瓣的背面中部有槽;種子有種鉤。 穿心蓮屬約20種,分布于熱帶亞洲,中國有2種,栽培1種
穿心蓮屬的概述
穿心蓮屬(拉丁學名:Andrographis Wall. ex Nees)是爵床科草本植物,葉全緣;花纖弱,聚傘花序式排列或為頂生的密錐花序,或為疏散的圓錐花序;花冠纖弱,花絲常有髯毛;蒴果長橢圓形或線形;果瓣的背面中部有槽;種子有種鉤。 穿心蓮屬約20種,分布于熱帶亞洲,中國有2種,栽培1種
穿心蓮屬的形態特征
草本或亞灌木。葉全緣。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具梗,通常組成疏松的圓錐花序或有時緊密總狀花序呈頭狀,具苞片,小苞片有或有時無;花萼5深裂,裂片狹,等大;花冠管筒狀或膨大,冠檐2唇形或稍呈2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裂片覆瓦狀排列;雄蕊2枚,伸出或內藏,花絲線形或闊而扁,多少被毛,花藥2室,藥室等大或1
穿心蓮屬的主要作用介紹
藥用穿心蓮別名:欖核蓮、一見喜、斬舌劍、苦草、苦膽草、四方草。其藥用部位是植物穿心蓮(圓錐須藥草)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初莖葉茂盛時采割,曬干。炮制:除去雜質,洗凈,切段,干燥。氣微,味極苦。性苦,寒。歸心、肺、大腸、膀胱經。 藥材性狀 莖呈方柱形,多分枝,長50-70cm,節稍膨大;質脆,易折
穿心蓮屬的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頓咳勞嗽,泄瀉痢疾,熱淋澀痛,癰腫瘡瘍,毒蛇咬傷。用法用量:6-9g;外用適量。
穿心蓮屬的生長習性
穿心蓮喜濕怕旱,喜光、喜肥,不耐寒,整個生長過程均需高溫、高濕條件。植株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30℃,15-20℃時生長緩慢。開花結實要求溫度在20℃以上,低于20℃只開花不結實,除福建、廣東省外,由于早霜,完全不能開花。遇0℃低溫或霜凍,植株將全部枯萎。
穿心蓮屬的生長習性及分布范圍
生長習性 穿心蓮喜濕怕旱,喜光、喜肥,不耐寒,整個生長過程均需高溫、高濕條件。植株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30℃,15-20℃時生長緩慢。開花結實要求溫度在20℃以上,低于20℃只開花不結實,除福建、廣東省外,由于早霜,完全不能開花。遇0℃低溫或霜凍,植株將全部枯萎。 分布范圍 穿心蓮:中國
穿心蓮中穿心蓮內酯含量的測定
穿心蓮,又名一見喜,苦草,四方草等。穿心蓮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等作用,多用于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舌生瘡,頓咳勞嗽,泄瀉痢疾,熱淋澀痛,癰腫瘡瘍等癥,是臨床常用藥。穿心蓮有多種制劑,有片劑,注射劑,滴眼劑等。好的藥材才能產生好的療效,因此,中國藥典中,對穿心蓮的質量進行了嚴格要求。 文
穿心蓮的概述
穿心蓮(拉丁學名: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Nees,別名:春蓮秋柳),爵床科穿心蓮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莖高50~80厘米,葉卵狀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頂端略鈍,花序軸上葉較小,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集成大型圓錐花序;花萼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花冠白色而小,
穿心蓮的介紹
穿心蓮(拉丁學名: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Nees,別名:春蓮秋柳),爵床科穿心蓮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莖高50~80厘米,葉卵狀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頂端略鈍,花序軸上葉較小,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集成大型圓錐花序;花萼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花冠白色而小,
穿心蓮的簡介
穿心蓮(拉丁學名: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Nees,別名:春蓮秋柳),爵床科穿心蓮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莖高50~80厘米,葉卵狀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頂端略鈍,花序軸上葉較小,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集成大型圓錐花序;花萼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花冠白色而小,
穿心蓮的鑒別
1、取本品葉用水潤濕1h,撕去表皮加堿性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立即置顯微鏡下,可見葉肉組織中出現紫紅色。或取穿心蓮葉,置苯液中浸泡24h,可見葉的兩面析出空心蓮內酯類的板狀結晶,柱狀結晶,將結晶挑置濾紙上,加堿性3,5-二硝基苯甲酸甲醇試液顯紫紅色。 2、取本品粉末約1g,加乙醇20
穿心蓮的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莖高50~80厘米,4棱,下部多分枝,節膨大。葉卵狀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1~2.5厘米,頂端略鈍。花序軸上葉較小,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集成大型圓錐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微小,長約1毫米;花萼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長約3毫米,有腺毛和微毛;花冠白色而小,下唇帶紫色班紋,長約1
穿心蓮的分布范圍
我國福建、廣東、海南、廣西、云南常見栽培,江蘇、陜西亦有引種;原產地可能在南亞。澳大利亞也有栽培。[1]
穿心蓮內酯的概述
穿心蓮內酯,分子式C20H30O5,天然植物穿心蓮的主要有效成份,具有祛熱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對細菌性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痢疾有特殊療效,被譽為天然抗生素藥物。本品為二萜類內酯化合物,均難溶于水,通常僅能口服給藥。
穿心蓮的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法法或直播法,龍以育苗移栽法為主。當9~10月果實呈共同褐色時,在早晨露水未干前分批采摘,放在蔭涼處后熟幾日,用罩子蓋住,以免種子彈跳損失,待果莢全部開裂后,篩去果皮,取得種子。穿心蓮種子細小,千粒重0.93~1.52g,種皮堅硬,外包有一層蚶質,對播種技術要求較高。苗床土壤要
穿心蓮內酯的性質
【干燥失重】 取該品,在105℃干燥至恒重,減失重量不得過1.0%(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Ⅶ L)。 【熾灼殘渣】 不得過0.1%(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Ⅶ N)。 【含量測定】取該品約20m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加乙醇溫熱使其溶解,放冷后,并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
穿心蓮的臨床應用
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 穿心蓮具有消炎解毒作用,臨床上曾應用于多種感染性疾病,包括外傷感染、癤、癰、丹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體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氣管炎、急性菌痢、急性胃腸炎、尿路感染、子宮內膜炎、盆腔炎、中耳炎、牙周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制劑及用法:現巳制成注射劑、口服膠囊或片劑
穿心蓮內脂的概況
穿心蓮內脂 英 文:Andrographolide 別 名:穿心蓮內脂;雄茸內脂;穿心蓮乙素;Andrographolide;3-[2-[Decahydro-6-hydroyx-5-(hydroxymethyl)-5,8a-dimethyl-2-methylene-1-naphthaleny
穿心蓮的解熱作用介紹
穿心蓮內酯、新穿心蓮內酯均具有抑制和延緩肺炎雙球菌和溶血性乙型鏈球菌所引起的體溫升高的作用,而后者的作用強度不及前者。對于傷寒副傷寒菌苗所致發熱的家兔或 2,4--二硝基苯酚所致發熱的大鼠,去氧穿心蓮內酯、穿心蓮內酯、新穿心蓮、內酯、脫水穿心蓮內酯均有一定的解熱作用,其中以脫水穿心蓮內酯作用最強
穿心蓮內酯的臨床應用
用于菌痢、鉤端螺旋體病、腦膜炎、肺炎、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上呼吸道感染。針對臨床上病毒感染急癥的需求,將該品內酯結構中引入不同的親水基團,增強其水溶性,提高療效。由此已制成了多種穿心蓮內酯的針劑,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穿琥寧針、炎琥寧針、蓮必治針是本類的代表性藥物,已被衛生部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為
穿心蓮的主要成分
葉含二萜內酯化合物:穿心蓮甲素即去氧穿心蓮內酯0.1%以上,穿心蓮乙素即穿心蓮內酯1.5%以上,穿心蓮丙素即新穿心蓮內酯0.2%以上;及高穿心蓮內酯,潘尼內酯。還含穿心蓮烷,穿心蓮酮,穿心蓮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等。 根除含穿心蓮內酯外,還含5--羥基--7,8,2',3
關于穿心蓮內酯的基本介紹
穿心蓮內酯是一種有機物,分子式C20H30O5,白色方棱形或片狀結晶。天然植物穿心蓮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祛熱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效,對細菌性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痢疾有特殊療效,被譽為天然抗生素藥物。本品為二萜類內酯化合物,均難溶于水,通常僅能口服給藥。
穿心蓮內酯的基本作用介紹
1、利膽保肝作用 穿心蓮對大鼠有利膽作用,并可增加大鼠肝重,縮短環己巴比妥鈉所致之睡眠時間。穿心蓮內酯預先給藥能對抗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和乙酰胺基酚造成的肝毒性作用,能分別顯著降低 SGPT、SGOT、SALP、HTG 水平。有報道指出,穿心蓮的甲醇浸膏有毒性,可促進肝損傷大鼠的死亡。 2
穿心蓮內脂的藥理作用
穿心蓮內脂為抗菌、消炎、清熱、解毒藥。對金葡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等,都有較好的抗菌活性、對病毒、螺旋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療細菌性痢疾、急性腸胃炎、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咽喉炎、上呼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制劑有片劑,注射劑。副作用為注射劑偶有過敏反
穿心蓮內酯的藥理作用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動物實驗表明:穿心蓮內酯及新穿心蓮內酯均有抑制和延緩肺炎雙球菌或溶血性乙型鏈球菌所引起的體溫升高作用,但穿心蓮內酯比新穿心蓮內酯的作用較強。 體外實驗表明:穿心蓮有一定抗HIV作用。 2. 解熱作用 穿心蓮內酯對家兔內毒素發熱、肺炎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發熱有不同
穿心蓮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穿心蓮水煎劑在體外能提高外周血白細胞吞噬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能力。有報道口服穿心蓮能使腫瘤病人及其它病人或健康人對舊結核菌素所致皮膚延緩型超敏反應增強。穿心蓮甲素注射液也可增強吞噬細胞功能。3H--胸腺嘧啶核苷滲入淋巴細胞的體外試驗表明,穿心蓮水溶性衍生物注射液對PHA促進3H--胸腺嘧啶滲入有抑制
穿心蓮內酯的鑒別介紹
⑴取該品約1mg,加乙醇3ml,微溫溶解,放冷,加1%3,5-二硝基苯甲酸的乙醇溶液的乙醇溶液1ml,氫氧化鈉試液2滴,即顯紫紅色。 ⑵取該品約10mg,加乙醇2ml微溫溶解后,加乙醇制氫氧化鉀試液2~3滴,漸顯紅色。 ⑶取含量測定項下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Ⅳ A
簡述穿心蓮內酯的制備方法
穿心蓮葉用95%乙醇浸泡,所得乙醇浸泡取液用活性炭脫色,脫色液蒸餾回收乙醇后的濃縮液靜置得到粗晶品,粗晶加15倍量95%乙醇加熱溶解,活性炭脫色,趁熱過濾,靜置重結晶,得淡黃色重結晶品,再經蒸餾水、氯仿、甲醇洗滌精制得到穿心蓮內酯成品。對生藥計,總收率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