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急性闌尾炎、腸結核、小腸淋巴瘤、十二指腸壺腹后潰瘍、非肉芽腫性潰瘍性空腸回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缺血性結腸炎、結腸結核、阿米巴腸炎、結腸淋巴瘤、放射性結腸炎等。......閱讀全文
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組病因尚不明確的慢性非特異腸道炎癥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hfis,UC)和克羅恩病(Crohn disease,CD)。在我國隨著IBD患病率的增高,其鑒別診斷問題日益引
12日,西安楊森宣布旗下喜達諾?(STELARA?)的兩種制劑,皮下注射的烏司奴單抗注射液及靜脈輸注的烏司奴單抗注射液(靜脈輸注),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適用于對傳統治療或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拮抗劑應答不足、失應答或無法耐受的成年中重度活動性克羅恩病(CD)患者。此次加速審批得益
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有益菌群(腸道微生物組)對免疫系統的發育和功能起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某些益生菌(將有益菌導入腸道中去的治療方法)可以幫助緩解一些腸道疾病,如克羅恩病的某些癥狀。通過研究克羅恩病遺傳風險因子與腸道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某些患者
美國科學家近日報告稱,與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有關的某個基因會影響某種特化的腸道免疫細胞健康狀況。這一發現將有助于科學家開發出治療克羅恩氏病的新策略。相關論文即將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 克羅恩氏病又稱節段性回腸炎,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腸道疾病之一,其癥狀包括腹瀉、
生活在人體腸道內的菌群在人體的代謝、免疫等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菌群失衡會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發生,比如克羅恩病(CD)和其他形式的炎癥性腸病(IBD)等。但這些聯系背后的生物學機制仍不清楚。 美國麻省總醫院(MGH)布羅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和哈佛醫學院(Harvard
克羅恩病(CD,Crohn’s disease)是一種慢性炎性腸病,該病常伴隨有患者機體的異常愈合和消化道通道狹窄或收縮的并發癥,與克羅恩病相關的疾病并發癥常常是由能檢測并破壞有害細菌等病原體的巨噬細胞和能促進傷口愈合的成纖維細胞之間的相互交流所驅動的。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上題為
巴柳氮鈉 【適應癥】用于輕、中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及緩解期維持治療。 【注意事項】(1)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慎用,5-氨基水楊酸可透過胎盤屏障,但數具有限,不足以評價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動物實驗未發現致畸。乳汁中分泌有
2014年3月21日,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武田)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醫藥產品委員會(CHMP)對 Entyvio?(vedolizumab)持積極意見。vedolizumab是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用于成年患者治療對于常規治療或對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拮抗劑應答不足、應答
該研究為開發新的治療措施和進行遺傳測試鋪平了道路 英國科學家最近在了解疾病背后的遺傳學因素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為了尋找遺傳差異,研究人員分析了17000人的血樣脫氧核糖核酸(DNA),最終發現了雙相障礙、克羅恩病、冠心病、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和1型與2型糖尿病的新遺傳變異體。該
克羅恩病是一種病因不清的胃腸道慢性炎癥性疾病,特征是腸壁全層受累,病變呈跳躍式分布,從口腔至**全消化道均可受累,多見于末端回腸和鄰近結腸。 克羅恩病是肉芽腫性病變,可以侵及局部淋巴結。病變腸壁增厚,纖維組織增生及水腫,腸腔變窄,近端腸管擴張,并與其他腸管或器官產生內瘺或皮膚外瘺,常見的有回盲腸瘺
5月19日是世界炎癥性腸病日,在2010年此日設立之初,和此病密切相關的腸道菌群在大多數人眼里還很陌生,可以說是人體中“被遺忘的器官”。然而,短短6年下來,腸道菌群已成為科研界最為火暴的領域之一。其相關研究成果經常占據《自然》《科學》和《細胞》雜志封面,而這些頂級雜志也不免專門為
相關論文6月29日在線發表于《自然—遺傳學》 美、英、法、加、比利時5國科學家近日綜合3個獨立研究小組的數據,確定出21種新的與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一種胃腸道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有關的遺傳變異,從而將與該病有關的風險因子數增加到32個。這一發現有望將來為找到該病的治療
5月19日是世界炎癥性腸病日,在2010年此日設立之初,和此病密切相關的腸道菌群在大多數人眼里還很陌生,可以說是人體中“被遺忘的器官”。然而,短短6年下來,腸道菌群已成為科研界最為火暴的領域之一。其相關研究成果經常占據《自然》《科學》和《細胞》雜志封面,而這些頂級雜志也不免專門為其編發增刊,比如
5月19日是世界炎癥性腸病日,在2010年此日設立之初,和此病密切相關的腸道菌群在大多數人眼里還很陌生,可以說是人體中“被遺忘的器官”。然而,短短6年下來,腸道菌群已成為科研界最為火暴的領域之一。其相關研究成果經常占據《自然》《科學》和《細胞》雜志封面,而這些頂級雜志也不免專門為其編發增刊,比如
2014明星藥物Humira及其仿制藥 Humira作為艾伯維旗艦產品,是全球第一個獲批的抗腫瘤壞死因子TNF-α藥物。Humira去年在全球銷售額高達106億美元,在全球最暢銷的藥物中位列榜首。而且,據統計,2014年第二季度銷售額就高達32.9億美元,目前Humira正處于
美國生物技術巨頭艾伯維(AbbVie)近日公布了IL-23單抗藥物risankizumab(前稱BI 655066)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概念驗證II期研究(NCT02031276)的數據。該單抗藥物由德國制藥巨頭勃林格殷格翰(BI)研發,最近授權給了艾伯維。此次公布的II期研究在克羅恩病(Cr
調節一種被稱作自噬的細胞循環系統的基因經常在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患者中發生突變,但是自噬與炎癥性腸病之間存在的關聯仍然是未知的。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麻省總醫院和布羅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小鼠中發現一種后備的抗病原體系統利用細胞中的
在研究克羅恩病(一種胃腸道炎癥性疾病)的領域,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將其致病原因與該病癥中固有的全身性炎癥反應分開。對此,醫學博士Subra Kugathasan領導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了一項分析,研究了炎癥跡象,以評估可能的原因。 Kugathasan實驗室的研究生Hari Somineni與埃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歐盟委員會日前分別批準武田美國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新型生物療法Entyvio上市,用于中重度活動期潰瘍結腸炎和中重度克羅恩氏病的臨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氏病均以胃腸道炎癥為特征,前者僅影響包括結腸和直腸在內的大腸部位,后者可能影響到消化道的任何部位,最常
近年來,干細胞移植和糞菌移植治療炎癥性腸病(IBD)的相關研究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干細胞移植和糞菌移植的機制是什么?療效如何呢? 來自西京消化病醫院的吳開春教授,在2018中華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消化系病學術會議上,介紹了“如何看待IBD治療新進展:干細胞移植和糞菌移植”。 炎癥性腸病的發病機制
患者,女性,21歲,因疲勞,腹部不適,就診。她因缺鐵性貧血(歸因于月經過多)接受治療,推測為腸易激綜合征。住院幾個月后,診斷為疑似闌尾炎,檢查顯示維生素B12缺乏,炎癥標志物升高,提示需要到消化科復診。回腸末端結腸鏡檢查活檢證實克羅恩病診斷。 什么是
據11月27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則研究披露,在罹患克羅恩病且對治療無反應的兒童和青少年中,與安慰劑相比,使用藥物沙利度胺可在治療8周之后使得臨床癥狀的緩解得到改善。 據估計,在歐洲有多達120萬人患有克羅恩病,而在美國這個人數超過50萬人,這是一種累及消化系統的慢性炎癥性疾病。
近期,潛伏于動物腸道的寄生蟲被證實有望治療包括克羅恩病(CD)在內的炎癥性腸病(IBD)。來自于紐約大學的Ken Cadwell團隊以老鼠為模型,解析了寄生蟲如何刺激有益腸道細菌戰勝引發炎癥的細菌,從而間接性治療炎癥性腸病的過程。最新研究有望通過模擬寄生蟲功能,為腸道疾病的治療提供新見解。 寄
血清淀粉樣蛋白A( SAA) 是組織淀粉樣蛋白A 的前體物質,是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之一,在機體受到感染、創傷、炎癥等損傷后,SAA 水平迅速升高。近年來,隨著對SAA 的基因調控、蛋白結構及生物學功能研究的深入,發現SAA 也參與慢性炎性疾病發病過程。血清淀粉樣蛋白A( SAA)&nbs
來自德爾馬醫學研究所醫院(IMIM)和IDIAP Jordi Gol的研究人員剛剛發表了一篇文章。該文章顯示,自身免疫性疾病會顯著地增加心血管危險以和總體死亡率。這在患有類風濕關節炎或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人群中尤為明顯。此外,該研究也看到諸如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等炎性腸病也會增加中風和死亡的風險。
在過去的20年中, 炎癥性腸病(IBD)的發病率和流行率在亞洲、南美、中東、非洲等發展中國家陡升,增長速度在南美和東亞尤其顯著,已成為全球性疾病。 據2014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中國2005-2014年間IBD總病例約為35萬。據一項研究估計,到2025年,中國的IBD患者將達到15
一、淋巴瘤 淋巴瘤是淋巴細胞癌(T細胞和B細胞是構成淋巴結的白細胞中的兩種)。其主要有兩種類型,即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這個分類取決于細胞在顯微鏡下的形態和它們的基因組成。 在美國人中,淋巴瘤的患病風險與年齡明顯相關:19-25歲的人群患病率為(2-3)/10萬;60歲以上的人群
來自Science網站的新聞報道,根據一項臨床試驗發布的結果,采用具有漫長、曲折歷史的一種方法策略,一種新藥似乎可以減輕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的癥狀。這一以核苷酸作為基本構件的藥物是生物技術公司Celgene做出的一場豪賭,去年Celgene付出7.1億美元的巨款將這一藥物收
來自Science網站的新聞報道,根據一項臨床試驗發布的結果,采用具有漫長、曲折歷史的一種方法策略,一種新藥似乎可以減輕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的癥狀。這一以核苷酸作為基本構件的藥物是生物技術公司Celgene做出的一場豪賭,去年Celgene付出7.1億美元的巨款將這一藥物收
日本制藥巨頭武田(Takeda)近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2016年歐洲克羅恩病和結腸炎組織(ECCO)年度科學會議上公布了單抗藥物Entyvio(vedolizumab)長期安全性研究(GEMINI LTS)的中期分析數據。數據表明,中度至重度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接受Entyvio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