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隔氣腫是指因各種原因空氣進入縱隔胸膜內結締組織間隙之間,可以是自發性,胸部創傷、食管穿孔、醫源性因素等。 1.肺泡破裂,空氣沿肺血管周圍鞘膜進入縱隔,常有吸氣后屏氣,用力劇咳等誘因,見于支氣管哮喘、細支氣管炎、百日咳等疾病。肺泡破裂引起自發性氣胸亦可發生縱隔氣腫。 2.在治療呼吸窘迫征時,應用呼氣末正壓呼吸,所用的壓力過高易引起肺臟氣壓傷,發生自發性氣胸和(或)縱隔氣腫。 3.胸部外傷、內窺鏡檢查或吸入異物等,可引起支氣管或食管破裂而發生縱隔氣腫。食管痙攣阻塞,常在食管下部8cm處發生縱行撕裂,因該處食管無結締組織支持。食管破裂常伴發胸腔積液或膿胸。 4.頸部手術,如甲狀腺切除術或扁桃體切除術,有時氣體可沿頸深筋膜間隙進入縱隔。氣管切開術,若皮膚切口過小,氣管切口過大,空氣逸出易發生縱隔氣腫。 5.胃腸穿孔、腎周圍充氣造影術或人工氣腹術,腹腔內氣體可經膈肌主動脈裂孔和食管裂孔周圍的疏松組織進入縱隔。......閱讀全文
縱隔氣腫是指因各種原因空氣進入縱隔胸膜內結締組織間隙之間,可以是自發性,胸部創傷、食管穿孔、醫源性因素等。 1.肺泡破裂,空氣沿肺血管周圍鞘膜進入縱隔,常有吸氣后屏氣,用力劇咳等誘因,見于支氣管哮喘、細支氣管炎、百日咳等疾病。肺泡破裂引起自發性氣胸亦可發生縱隔氣腫。 2.在治療呼吸窘迫征時,
1.病史與癥狀 注意與本病的相關誘因及病史,少量縱隔積氣可無癥狀,一般可有胸悶、氣短、胸骨后疼痛。如突然發生縱隔中至大量積氣并發有張力性氣胸者胸痛劇烈、呼吸困難、心悸、心率增快,合并感染時高熱、寒戰、休克。嚴重縱隔氣腫壓迫胸內大血管,影響回心血量和循環障礙。 2.體征 如頸部、胸骨上窩或胸
胸部X線檢查對明確縱隔氣腫的診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于后前位胸片上可見縱隔胸膜向兩側移位,形成與縱隔輪廓平行的高密度線狀陰影,其內側與縱隔輪廓間為含氣體的透亮影,通常在上縱隔和縱隔左緣較明顯,上述征象應與正常存在的縱隔旁狹窄的透亮帶相區別,其鑒別要點在于Mach帶的外側并無高密度的縱隔胸膜影。此外
阻塞性肺氣腫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支氣管阻塞以及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有關。吸煙、感染和大氣污染等引起細支氣管炎癥,管腔狹窄或阻塞。吸氣時細支氣管管腔擴張,空氣進入肺泡;呼氣時管腔縮小,空氣滯留,肺泡內壓不斷增高,導致肺泡過度膨脹甚至破裂。細支氣管周圍的輻射狀牽引力損失,使細支氣管收縮
診斷 胸部X線檢查:后前位胸片縱隔胸膜被氣體向兩側推移,縱隔兩旁可見帶狀透亮陰影,左心緣外明顯,側位胸片見胸骨后間隙透亮度增大。有皮下氣腫者見頸、胸部皮下有氣帶,積氣征象。 鑒別診斷 本病縱隔內氣腫要與心包內氣體鑒別。心包內氣體在橫臥位時氣體積于側方,后前位胸片于心根部可見心包反折的穹隆;
患者,女,51歲,因“反復進食哽噎2月,加重5d”入院,既往體健,經消化道造影診斷為“賁門失馳緩癥”,于全身麻醉下行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入室后常規監測生命體征,HR72次/分,BP106/60mmHg,RR18次/分,SpO298%。開放外周靜脈,咪達唑侖0.1mg/kg、舒芬太尼0.5
患者,男,27歲,172 cm,88kg,ASAⅠ級,以“吞咽困難2年,進行性加重10d”入院,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癥”,擬左側臥位全麻下行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eroral?endoscopic?myotomy,POEM)。患者現病史及既往史無特殊,無吸煙、飲酒嗜好,心、肺功能良好,術前化驗檢查及輔
阻塞性肺氣腫病因極為復雜,簡述如下: (一)吸煙:紙煙含有多種有害成分,如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吸煙者粘液腺巖藻糖及神經氨酸含量增多,可抑制支氣管粘膜纖毛活動,反射性引起支氣管痙攣,減弱肺泡世噬細胞的作用。吸煙者并發肺氣腫或慢支和死于呼吸衰竭或肺心病者遠較不吸煙者為多。 (二)大氣污
哮喘突發胸痛,疾病又添新癥。一個胸痛癥狀,且看診斷流程。病例分析一、確診哮喘患者,突然出現胸痛患者,女,49歲,因反復喘息17年,加重伴呼吸困難10小時急診入院。入院查體:體溫36.5°C,脈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壓90/60mmHg.急性重病容,神志清,精神萎靡,口唇紫紺,端坐呼吸,呼
男,39歲,無任何既往病史,因一過性腦缺血發作進行檢查。當患者處于平臥位時胸片顯示縱隔腫物(圖A, 箭頭),但直立位時腫物消失(圖B)。這一發現提示上縱隔靜脈系統動脈瘤。增強CT證實奇靜脈動脈瘤(圖C 和 D)。由于存在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危險,患者接受了動脈瘤切除以及奇靜脈結扎手術,手術后患者恢復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