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臨床表現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病人常常發生昏迷、抽搐、癱瘓、感覺異常、吞咽困難和大小便障礙等癥狀。由于昏迷、癱瘓,病人不會咳嗽、翻身,故容易并發肺炎和壓瘡。由于突發抽搐可導致窒息,小便障礙易并發泌尿道感染,這些并發癥能延長病程和加重病情,細致的護理工作是促使病人早日康復的重要條件之一。[1] (一)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本病由麻疹缺陷病毒所致,以進行性癡呆、運動失調、共濟失調、肌痙攣及其他神經系統為特征。 (二)朊蛋白病: 朊蛋白病是一類具有傳染性的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所致的散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 (三)化膿性腦膜炎的聯合診斷: 傳統的診斷方法是腦脊液細菌涂片和細菌培養,涂片方法陽性率低,而細菌培養的方法耗時過長,耽誤了治療時機。目前,用ELIS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技術檢測相應特異性抗體,PCR檢測相應的細菌DNA。 (四)病毒性腦膜炎: PCR檢測相應的病毒DNA。......閱讀全文
簡述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臨床表現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病人常常發生昏迷、抽搐、癱瘓、感覺異常、吞咽困難和大小便障礙等癥狀。由于昏迷、癱瘓,病人不會咳嗽、翻身,故容易并發肺炎和壓瘡。由于突發抽搐可導致窒息,小便障礙易并發泌尿道感染,這些并發癥能延長病程和加重病情,細致的護理工作是促使病人早日康復的重要條件之一。[1] (一)亞急性硬
簡述阿米巴感染的臨床表現
普通型起病一般緩慢,有腹部不適,大便稀薄,有時腹瀉,每日數次,有時亦可便秘。腹瀉時大便略有膿血痢疾樣。如病變發展,痢疾樣大便可增至每日10~15次或以上,伴有里急后重,腹痛加劇和腹脹。回盲腸、橫結腸,尤其是直腸部可有壓痛,有時象潰瘍病或闌尾炎。全身癥狀一般較輕微,同細菌性痢疾迥然不同。糞檢可有少
簡述膽道感染的臨床表現
膽道感染可單純存在,但多與膽石癥同時存在,互為因果。膽石癥可引起膽道梗阻,膽汁淤滯,細菌繁殖,導致膽道感染。膽石癥在靜止期可無明顯癥狀及體征,或僅有上腹部不適、隱痛、厭油膩食物等癥狀;當膽道某一部位發生膽石移動、梗阻或細菌感染時,可出現右上腹絞痛、發熱、黃疸等癥狀。重癥感染可并發膽囊壞疽穿孔、膽
簡述彎曲菌感染的臨床表現
最常見的表現為腸炎。與沙門菌病及志賀菌病相似,以1~5歲為發病高峰年齡。腹瀉為水瀉,有時呈血性。糞便涂片經染色后可見白細胞,雖然腹痛和肝腫大也很常見,但復發后或間歇發作的發熱(體溫38℃~40℃)是全身性彎曲菌感染惟一始終有的癥狀。這種感染還可表現為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膿毒性關節炎,腦膜炎或無
簡述小兒膽道感染的臨床表現
①發熱型。以低熱為主,伴有乏力、納差、盜汗、惡心等。 ②腹痛型。腹痛多在右上腹部、臍周圍或劍突下,多為陣發性劇痛。 ③肝炎型。肝大或脾大伴有納差、惡心、厭油、腹瀉等。 ④關節炎型。長期發熱,大關節疼痛或腫脹,但非風濕性,經引流確診治療后,上述癥狀消失。發病常較急驟,多于發病后1天內就診。以
簡述頰間隙感染的臨床表現
頰間隙的臨床特點取決于膿腫形成的部位,在頰部皮下或粘膜下的膿腫,病程進展緩慢,腫脹范圍較為局限。當感染波及頰脂墊時,則炎癥發展迅速,腫脹范圍波及整個頰部,并可向相通間隙擴散,形成多間隙感染。
簡述椎間隙感染的臨床表現
椎間隙感染由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感染往往起病急驟,有寒戰、高熱、腰背痛加劇,并有明顯的神經根刺激癥狀,患者因劇烈疼痛而不敢翻身,輕微的震動都可以觸發抽搐狀疼痛。體征則有腰部肌肉痙攣與壓痛,活動障礙,原有的神經根刺激癥狀加重,做直腿抬高試驗時甚至足跟難以離開床面。由毒性較低的細菌,如白色葡萄
簡述EB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EBV感染的潛伏期4~7周,前驅癥狀包括頭疼、乏力等,80%的患者可能出現臨床三聯征:咽炎,發熱和淋巴結病。感染可涉及到全身各個器官,一般有發熱、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瀉、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皮疹等。有的還可出現神經系統癥狀,一般需2~4周的恢復期。
簡述手掌深部間隙感染的臨床表現
1.掌中間隙感染 手掌心正常凹陷消失、隆起、皮膚緊張、發白,壓痛明顯。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處于半屈位,被動伸指可引起劇痛。手背部水腫嚴重。有全身癥狀如高熱、頭痛、脈搏快、白細胞計數增加等。 2.魚際間隙感染 大魚際和拇指指蹼明顯腫脹,并有壓痛,但掌心凹陷仍在,拇指外展略屈,示指半屈,活動受限
簡述嬰兒尿路感染的臨床表現
其實嬰幼兒尿路感染也有尿頻、尿急、尿痛的癥狀,只不過他們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 其實哭鬧、拒哺、煩躁不安就是尿道內不適、疼痛的表現; 尿布需要不斷更換,而每次排尿量卻不多,可能正是尿頻尿急的表現; 會陰常見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有感染的特征。 而尿路感染的這些癥狀,容易被忽
簡述頜下間隙感染的臨床表現
多數頜下間隙感染常以頜下淋巴結炎為早期表現,頜下區豐滿,有明確邊界的淋巴結腫大、壓痛。化膿性頜下淋巴結炎向結外擴散形成蜂窩組織炎。頜下間隙蜂窩組織炎臨床表現為頜下三角區腫脹,下頜骨下緣輪廓消失,皮膚緊張、壓痛,按壓有凹陷性水腫。膿腫形成后,中心區皮膚充血,可觸及明顯波動。頜下間隙因與舌下間隙相續
簡述肺炎衣原體感染的臨床表現
1.急性呼吸系感染 是其主要表現,如咽炎、喉炎、鼻竇炎中耳炎、支氣管炎及肺炎,以肺炎最常見,支氣管炎次之。老年人以肺炎多見,20歲以下的青少年,則多為支氣管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常以發熱、全身不適咽痛及聲音嘶啞起病,數日后出現咳嗽,此時體溫多已正常。亦可引起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原有支氣管哮喘的患
簡述心臟真菌感染的臨床表現
真菌性心內膜炎的臨床特點,起病可突然,亦可隱襲。幾乎所有患者都有發熱,但熱型不定。常有全身癥狀,如體重下降、疲乏和食欲不振,但主訴缺乏特異性。體征包括心臟雜音(50%~90%)和脾腫大(30%~50%)。真菌性心肌炎和心包炎多繼發于全身性真菌病,提示心包炎的典型線索包括胸痛、心包摩擦音和心包滲液
簡述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所致精神障礙的疾病分類
臨床根據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部位的不同分為: (1)腦炎、脊髓炎或腦脊髓炎:主要侵犯腦和(或)脊髓實質; (2)腦膜炎、脊膜炎或腦脊膜炎:主要侵犯腦和(或)脊髓軟膜; (3)腦膜腦炎:腦實質與腦膜合并受累。
簡述小兒泌尿系感染的臨床表現
1.新生兒期 以全身癥狀為主,如發熱、拒奶、蒼白、嘔吐、腹瀉、腹脹、體重增長緩慢、呆滯少動、抽搐、黃疸等,而泌尿系癥狀罕見。 2.嬰兒期 仍以全身癥狀為主,如發熱、食欲不振、嘔吐、腹痛、反復腹瀉等,泌尿系癥狀隨年齡增長而漸明顯。部分患兒排尿哭鬧,尿線中斷,尿頻及遺尿。 3.兒童期 多有
簡述重癥鏈球菌感染的臨床表現
重癥鏈球菌感染主要是指由鏈球菌感染所致的菌血癥、STSS、壞死性筋膜炎、肌炎等,而鏈球菌所致腦膜炎,其癥狀相對較輕,預后較好。 STSS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突起高熱,遠端部位瘀點、瘀斑,早期多伴有胃腸道癥狀,休克,較快轉入多器官衰竭,尤以腎臟衰竭最為明顯,心、肝也易受累,呼吸窘迫綜合癥易出現。病
簡述微小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1.傳染性紅斑 是B19感染最常見的表現。典型表現是面部出現皮疹,口周蒼白。皮疹可在手臂和腿部迅速出現,并且通常其外觀呈花邊樣網狀紅斑。軀干、手掌和足跖較少受累。 2.關節病 大齡兒童可見急性關節痛和關節炎,可伴有皮疹。典型的關節炎呈對稱性,最常累及腕、手和膝關節。 3.暫時性再生障礙危
簡述腹膜后感染與膿腫的臨床表現
主要癥狀有發熱、寒戰、盜汗、腹部兩側或腰背部疼痛為本病突出表現。其他有惡心嘔吐、厭食、體重減輕及全身衰竭等。有些患者除全身衰竭外很少有其他癥狀。體征常見發熱(38~39℃)、心動過速及腹部多數(28%)有局限性輕壓痛,部分(38%)可觸到有觸痛的包塊(有時需經直腸或骨盆檢查才能觸到)。一般無腹肌
簡述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2~5天。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可有發熱、發冷、頭痛、流涕、咽痛及咳嗽。大多數患者表現為輕癥,少數患者為中等癥狀感冒,重癥者占極少數。病程2~18天,平均一周;少數可致腹瀉、支氣管炎、肺炎和胸腔積液等。
簡述頜血部間隙感染的臨床表現
1.發病前均有原發病史,如根尖周炎、牙周炎、冠周炎、頜骨骨髓炎等。 2.局部癥狀 (1)漿液性炎癥期(早期):局部組織腫脹、堅硬、較局限有壓痛。 (2)化膿性炎癥期:局部呈彌散性腫脹,捫之有波動感,紅腫熱痛炎癥表現明顯,常伴有功能障礙(如開口、吞咽、咀嚼、呼吸困難等)。
簡述潰瘍分枝桿菌感染的臨床表現
潰瘍分枝桿菌感染患者常為河流或溫暖潮濕地帶的婦女或兒童,常于外傷7~14天后發病,皮損好發于前臂及小腿,起初為單一、堅實、無痛性皮下結節,偶爾可見衛星灶損害,結節破潰后,形成特征性的壞死性潰瘍,有不規則扇形邊緣,深部潛行,基底充滿壞死的脂肪組織。潰瘍可逐漸發展為大面積破壞性潰瘍,但患者疼痛輕微,
簡述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表現
呼吸道感染是小兒常見的疾病,起病多焦急,可有發熱、流涕、鼻塞、噴嚏伴輕咳等癥。有的可有嘔吐、腹瀉等。不同的年齡表現的癥狀也有所不同。反復呼吸道感染易感者除較健康小兒多罹患幾倍的呼吸道疾病外,多有食欲不振、盜汗、體重不增、面色萎黃等表現。若治療不當會導致哮喘、心肌炎、腎炎等病,嚴重影響小兒生長發育
簡述卡他莫拉菌感染的臨床表現
該菌可引起人類多種感染。如急性中耳炎、上頜竇炎和下呼吸道感染,亦可引起腦膜炎、心內膜炎、尿道炎,嬰兒和兒童眼結膜炎、角膜炎和敗血癥。近來報道MC尚可致男女性生殖泌尿道的感染,如前庭大腺膿腫、男性尿道炎等。該菌產生β內酰胺酶的菌株漸多為臨床治療帶來一定困難。
簡述阪崎腸桿菌感染的臨床表現
多數患兒臨床癥狀輕微且不典型,易被忽略。嚴重者可引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敗血癥、腦膜炎等。 (一)全身癥狀:發熱,新生兒可表現為體溫不升、精神萎靡、拒乳、黃疸加重,面色發灰、皮膚發花甚至出現休克。 (二)消化系統癥狀:可有嘔吐、腹脹、腹瀉、粘液血便,腸鳴音減弱甚至消失,嚴重時可發生腸穿孔和腹膜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介紹
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性疾病,按病因分有病毒、細菌、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引起的疾病。 中樞神經系統對各種病原體的侵犯有較強的抵抗力,但是腦和脊髓一旦受到感染則后果非常嚴重。如腦(脊)膜炎,通常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無菌性腦膜炎有時用來指病毒引起的腦膜炎癥,但也可由自身免疫反應(如發生多
簡述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的臨床表現
1.PACNS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既往身體多健康平均發病年齡在40多歲(3~74歲)男女均可發病男性略多約60%的患者呈急性或亞急性起病,但有些患者可呈緩慢進展的智能衰退,以及局灶性神經損害的病程在疾病的早期癥狀可自行緩解。 2.最常見的癥狀是頭痛據文獻報道其發生率約占58%。約80%的患者出現中
簡述孤立性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的臨床表現
PACNS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中青年多見,中位發病年齡約為50歲,男女之比為2︰1,兒童很少發病。本病急性或隱襲發病,多為慢性病程,緩解與復發交替。由于發生彌漫性腦皮質功能受損,患者常見頭痛和多種多樣的腦病癥狀,表現為慢性進行性頭痛、隱襲性認知能力下降、腦卒中或持續性神經功能缺損表現、短暫性腦缺
簡述細菌性尿路感染的臨床表現
1.膀胱炎和尿道炎 主要為下尿路感染表現,包括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適、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現排尿困難,尿液常渾濁,并有異味,部分患者出現血尿,可伴有發熱、腰痛等癥狀。 2.腎盂腎炎 育齡女性最多見,通常起病急,可有寒戰、發熱、全身酸痛、惡心、嘔吐等全身感染癥狀,也可有尿頻、尿急
簡述小兒泌尿系統感染的臨床表現
1.急性尿路感染 是指病程在6個月內者。癥狀因年齡及感染累及部位而異。年長兒與成人相似,年齡越小全身癥狀越明顯,局部排尿刺激癥狀多較輕或易被忽視。 (1)新生兒期多由血行感染所致。癥狀輕重不等,以全身癥狀為主,如發熱、吃奶差、蒼白、嘔吐、腹瀉、腹脹等非特異性表現。多數小兒可有生長發育停滯、體
簡述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臨床表現
腸道病毒71型感染可引起多種臨床表現。在澳大利亞、瑞典和日本,主要表現為手、足、口腔病,通常發生于1~3天的前驅性發熱之后,未觀察到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而1975年在保加利亞發生的腸道病毒71型流行中,則以無菌性腦膜炎為主,21%病例表現為類似于脊髓灰質炎的急性癱瘓。病情發展迅速,起病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