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動物所發現兩棲動物是天然抗菌肽的“寶藏”
兩棲類動物皮膚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眼中的資源寶庫,其分泌物中含有大量未知功能的活性多肽。蛙科臭蛙屬在整個兩棲類動物的進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蛙科動物從真蛙類向水蛙類進化的重要過渡類群。世界上共有約20種臭蛙,其中中國分布約有13種,這種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得以讓人們開展對臭蛙皮膚分泌物中的活性多肽研究工作。 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生物毒素與人類疾病學科組張云研究員和李文輝副研究員的帶領下,該課題組楊新旺博士在2年的時間里,從云南、貴州、四川等地采集到了中國特有的9種臭蛙,通過蛋白質組學和基因組學手段,從這9種臭蛙皮膚里面識別了728條不同的成熟抗菌肽分子,其中662條為首次報道,這些抗菌肽占了目前自然界中已知抗菌肽的30%。這些抗菌肽被分為97個家族,其中71個家族為首次命名。 研究結果揭示:1,臭蛙很可能是自然界中抗菌肽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物種;2,糾正了傳統觀點,證明了相同的抗菌肽在不同的臭蛙中是大量......閱讀全文
簡述抗菌肽的功能
抗菌肽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可以快速查殺靶標,并且其中很多是純天然的肽,使它迅速成為潛在的治療藥物#抗菌肽的治療范圍為:革蘭氏陰性細菌、革蘭氏陽性細菌、真菌、寄生蟲、腫瘤細胞等。
概述抗菌肽的結構分類
抗菌肽依其結構可分為多種類型,其中Cathelicidin和Defensin為主要的類型;可將其分為5類: (1)單鏈無半胱氨酸殘基的α-螺旋,或由無規卷曲連接的兩段α-螺旋組成的肽; (2)富含某些氨基酸殘基但不含半胱氨酸殘基的抗菌肽; (3)含1個二硫鍵的抗菌多肽; (4)有2個或2
簡述抗菌肽的作用機制
自從發現抗菌肽以來,已對抗菌肽的作用機理進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已知的是,抗菌肽是通過作用于細菌細胞膜而起作用的,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多種抗菌肽與細胞膜作用的模型。但嚴格地說,抗菌肽以何種機制殺死細菌至今還沒有完全弄清楚。 目前一般認為,Cecropin類抗菌肽作用于細胞膜,在膜上形成跨膜的離子通道
關于抗菌肽的作用介紹
1、抗菌肽對細菌的殺傷作用 抗菌肽對革蘭氏陰性及陽性細菌均有高效廣譜的殺傷作用。國內外已報道至少有113種以上的不同細菌均能被抗菌肽所殺滅。 2、抗菌肽對真菌的殺傷作用 最先發現具有抗真菌作用的抗菌肽是從兩棲動物蛙的皮膚中分離到的蛙皮素(Magainins),它不僅作用于G+、G-,對真菌
關于抗菌肽的應用介紹
目前,所有的常規抗生素都出現了相應的抗藥性致病株系,致病菌的抗藥性問題已經日益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尋找全新類型的抗生素是解決抗藥性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抗菌肽因為抗菌活性高,抗菌譜廣,種類多,可供選擇的范圍廣,靶菌株不易產生抗性突變等原因,而被認為將會在醫藥工業上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已有
關于抗菌肽的替代作用介紹
抗菌肽產業是一個新興的高科技生物工程和生物技術產業。由于早期生物工程方法不完善,抗菌肽的提取極為昂貴,限制了在醫藥、農業、工業上的應用。隨著轉基因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現已可以使用工程細菌或酵母菌進行抗菌肽的大量生產,但其核心技術僅被為數不多的科學家和公司掌握。其市場應用廣泛,在農業上,可用于飼料添
關于抗菌肽的效應的介紹
抗菌肽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對細菌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尤其是其對某些耐藥性病原菌的殺滅作用更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除此之外,人們還發現,某些抗菌肽對部分病毒、真菌、原蟲和癌細胞等有殺滅作用,甚至能提高免疫力、加速傷口愈合過程。 抗菌肽的廣泛的生物學活性顯示了其在醫學上良好的應用前景。
概述抗菌肽的理化作用
天然抗菌肽通常是由30多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堿性小分子多肽,水溶性好,分子量大約為4000道爾頓左右。大部分抗菌肽具有熱穩定性,在l00℃下加熱10~15min仍能保持其活性。多數抗菌肽的等電點大于7,表現出較強的陽離子特征。同時,抗菌肽對較大的離子強度和較高或較低的pH值均具有較強的抗性。此外,
概述抗菌肽的基本信息介紹
抗菌肽要成為藥物,目前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首先是來源問題。由于昆蟲抗菌肽的天然資源有限,化學合成和基因工程便成為獲取抗菌肽的主要手段。化學合成肽類,成本較高。而通過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直接表達抗菌肽基因,可能造成宿主微生物自殺而不能獲得表達產物。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達抗菌肽基因,雖然可以克服這一缺
抗菌肽叩響抗生素替代大門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抗生素的發現和應用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如果說之前人類因其受益,那么,如今全世界則不得不致力于解決抗生素濫用所導致的后果——耐藥細菌的出現及傳播。 今年9月,出席聯合國大會的193個成員國簽署宣言承諾加強管制抗生素。在各國采取行動推動抗生素減量使用的同時,科學家們也在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