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階段就造假,學術如何“正衣冠”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日前公布了一批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學術造假案例。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陸續有數百篇論文因為造假被通報。求真是科學研究的基石,每一次學術不端行為不啻撼動這基石的“地震”。然而,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這樣的“地震”年年有甚至時時有,而且正在以新形態新手段呈現新特點。學術不端行為在科研項目申請階段已有發生改名字、偽造證件號碼、兩年在申報書中換了6個單位,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21年10月22日公布的22個學術不端案例中,有一起在申報階段就“花式”造假。記者了解到,這種在項目申報時就造假的行為,被查處公布后,該申請人也被永久取消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申請和參與申請資格。如此“歪心思”,近年來多有出現。從對2021年10月22日、11月3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的兩批次學術不端行為案件分析看,有多起在申請科研項目的申請書中“大做文章”的——請別人代寫申請書、抄襲剽竊已獲得資助的申請書、偽造專家推薦信、申請書中提......閱讀全文
Science:再談學術誠信與學術道德
最近熱播的《人民的名義》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劇中以侯亮平為首的反貪局檢查官們不懼各方勢力,勇于跟貪官污吏作斗爭,肅清干部隊伍的形象也已深入人心。相比之下,科研界雖然沒有"貪官污吏",但學術道德與學術誠信的丟失,學術不端行為的不斷涌現,也大大地降低了科學研究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力度。對此,我們也應
劉堯:學者、學術與學術生命
當歷史的車輪進入21世紀,伴隨著我國大學飛速發展而夾雜著功利主義甚囂塵上的滾滾洪流,承載著追求真理使命的教授,在堅守知識化身、正義力量、人類進步張力、人類精神家園守護神的道路上,時常遭遇學術功利的陷阱,學術生命之燈在學術功利的疾風暴雨中掙扎著。近年來,因學術功利恣意蔓延而引發的“學術墮落”丑聞越
中青報:學術委員會能否擁有最高學術權力
從3月1日起,全國本科院校將陸續組建或完善不低于15人單數的學術委員會,其中擔任學校及職能部門黨政領導職務的委員不超過委員總人數的1/4;不擔任黨政領導職務及院系主要負責人的專任教授不少于委員總人數的1/2。教育部19日正式發布《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程》,明確要求將學術委員會作為校內最高學術機構
以單篇論文評價學術恐催生新型學術腐敗
職工代表大會聽園領導匯報。講述去年取得的各種成就。聽完感觸頗多,竊以為:以單篇論文評價自然資源科學,基本就是偏廢的總結,甚至有催生今日最嚴重學術腐敗的感覺。 鑒于當下中國激烈的學術競爭,大家只能拼命“搞錢”。常常聽聞有年輕碩博士想有所貢獻,但總在說完后加一句“這些等我有錢之后再追求吧”。茶余飯
部分學術會議學術缺失-背后隱現各方利益魔手
來自中國科協及全國學會每年組織的學術交流會議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每年組織的學術交流會議(包括國內會議和國際會議)逐年遞增,由2004年的2962次,2005年的3193次增加到2006年的3427次。參加會議人次也逐年攀升,2006年達53.9萬人次。 學術會議為什么這
謝勇:學術界應再啟學術規范大討論
自從2010年三月汪暉被指涉嫌抄襲,幾個月過去,事情非但沒有水落石出,反而按照某種異常頑強的邏輯不斷發酵、升級:先是國際知名學術大家余英時、林毓生做出“汪暉不辭職,清華大學校長應該辭職”的表態,后有汪丁丁、鄭也夫、張鳴等60多名中外學者聯合簽名公開信,要求中國社科院和清華大學組成調查委
高校畢業季:“神秘的學術力量”學術權杖再登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988.shtm當前正值高校畢業季,被譽為“神秘的學術力量”的學術權杖再度出現在各校畢業典禮上,受到輿論關注。6月10日上午,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行2023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來自一校三區的1.2萬
學術女神顏寧:我的學術志趣與科研追求
被譽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的顏寧,在2017年3月31日摘取了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桂冠。她帶領著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用6個月時間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領域50年未能解決、最受人矚目、國際競爭也最激烈的科學難題。 清華走出來的學術女神 2017年3月31日,世界的目光捕捉到了一個年輕而美麗
學術不端的罪與罰:國際學術界造假事件梳理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發布對韓春雨的調查和處理結果,韓春雨事件告一段落。 無論之后迎來的是“鮮花”還是“大炮”, 韓春雨事件再次掀起了對學術不端問題的討論。 實際上,國際學術界針對學術不端的戰爭從未停歇。從2005年,韓國科學家黃禹錫干細胞研究造假震驚世界,到日本理化研究所研究員小保方晴
讓學術回歸“初心”
SCI論文數量、被引次數、高被引論文、影響因子、ESI排名……曾經困擾眾多高校科研工作者的這些指標將被更加科學的綜合評價體系替代——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要破除論文“SCI至上”。 “近年來,SCI論文及相關指標已
學術干貨:4位學術牛人教你如何讀文獻、用文獻
【一】學術牛人1:用自己的話概括和梳理文獻 及時回顧 心得和經驗:我現在每天還保持讀至少2-3篇的文獻的習慣。讀文獻有不同的讀法,但最重要的自己總結概括這篇文獻到底說了什么,否則就是白讀,讀的時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這是讀文獻的大忌,既浪費時間,最重要的是,沒有養成
定義學術不端!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標準實施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說到學術不端事件,人們可能會想起今年2月的翟天臨學術門事件。其實,學術不端行為在我國存在已久。2018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NO.8》中對近20年間國內媒體公開報道的64起學術不端典型案例進行了梳理,發現僅2016年被曝光的學術不端案例數
共享學術盛會-光譜領域學術大咖相聚春城結碩果
——第22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23年光譜年會開幕 2023年7月15日,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以及中國光學會光譜專業委員會主辦、云南師范大學承辦的“第22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23年光譜年會”在美麗的春城昆明召開。第22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2023年光譜年會 本屆大
電光學院“學術周末”開展太赫茲學術研討會
? ? ? ?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武娜娜)5月13日,電光學院舉行了太赫茲學術研討會。上海大學教授馬國宏,西安理工大學教授施衛出席會議并帶來主題講座。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教授史生才、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張存林、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教授曹俊誠以及電光學院光學所師生們參加會
微信發文10萬+可申報學術成果?學術圈“炸”了
這兩天浙大著實刷爆了朋友圈~9月15日,浙江大學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消息,優秀網絡文化成果也有可能認定為學校科研成果,甚至有可能等同于國內一級學術期刊刊發! 我們先來看看原文件是怎么回事吧。 浙江大學優秀網絡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和中
電光學院“學術周末”開展太赫茲學術研討會
?? 5月13日,電光學院舉行了太赫茲學術研討會。上海大學教授馬國宏,西安理工大學教授施衛出席會議并帶來主題講座。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教授史生才、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張存林、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教授曹俊誠以及電光學院光學所師生們參加會議。 會議中,馬國宏教授圍繞《THz自旋電子學—稀
電光學院“學術周末”開展太赫茲學術研討會
?? 5月13日,電光學院舉行了太赫茲學術研討會。上海大學教授馬國宏,西安理工大學教授施衛出席會議并帶來主題講座。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教授史生才、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張存林、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教授曹俊誠以及電光學院光學所師生們參加會議。 會議中,馬國宏教授圍繞《THz自旋電子學—稀
學術失范緣何屢禁不止-代表委員議學術道德建設
堅守學術道德就是保護學術生態——兩會代表委員共議學術道德建設 兩會伊始,剛剛就造假事件作出處理意見的浙江大學校長楊衛代表數度嚴正指出:浙江大學對類似事件將“出一件事,就處理一件事,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學術不端的人”。 一個屢屢成為公眾焦點的話題,卻又屢屢發生,這不能不讓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
干細胞研究屢現學術不端:學術明星為何連爆丑聞
臨近五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再次走到聚光燈下。只是,這位研究干細胞的日本科學家面對的不是榮耀,而是學術不端行為的指責。 在他2000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有一處圖片被發現有捏造數據的嫌疑。山中伸彌否認捏造數據,但能夠證明清白的原始數據已經丟失。 盡管他所在的京都大學組成的
細胞瘤的學術質疑
上述分類方法系Jaffe于數十年前提出沿用至。但不少作者對此分類方法提出質疑: 1.有些一度骨巨細胞瘤可以出現肺部轉移(即所謂“良性轉移”) 2.二度的予后并不比一度差,相反,有些屬一度腫瘤表現得更為活躍,進展更快,復發后腫瘤增長迅速,而組織學表現仍為一度;二度腫瘤中纖維細胞成份增多,有人認
學術文獻/多肽合成儀
1. “Amino?Acid?Analogs?of?an?Insect?Neuropeptide?Feature?Potent?Bioactivity?and?Resistance?to?Peptidase?hydrolysis”(Multipep?automated?peptide?synthes
生物學術語穩態
穩態(Homeostasis )指的是把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得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內環境保持相對穩定是生物體自由生存的條件。
生物學術語底物
底物為參與生化反應的物質,可為化學元素、分子或化合物,作用可形成產物。一個生化反應的底物往往同時也是另一個化學反應的產物。
舉報學術不端同樣難辭其咎
Ole Petter Ottersen 圖片來源:ERIK CRONBERG ? 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I)最終正式裁決,聲名狼藉的外科醫生Paolo Macchiarini有學術不端行為。Macchiarini因發明了將植入患者自身干細胞的人工氣管移植到其體內的技術
免疫細胞化學術
免疫細胞化學(immunocytochemistry),是將免疫學基本原理與細胞化學技術相結合所建立起來的新技術,根據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點,檢測細胞內某種多肽、蛋白質及膜表面抗原和受體等大分子物質的存在與分布。肽類與蛋白質種類繁多,均具有抗原性,當將人或動物的某種肽或蛋白質作為抗原注入另一種
舉報學術不端同樣難辭其咎
Ole Petter Ottersen 圖片來源:ERIK CRONBERG 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I)最終正式裁決,聲名狼藉的外科醫生Paolo Macchiarini有學術不端行為。Macchiarini因發明了將植入患者自身干細胞的人工氣管移植到其體內的
生物學術語別構酶
當某些化合物與酶分子中的別構部位可逆地結合后,酶分子的構象發生改變,使酶活性部位對底物的結合與催化作用受到影響,從而調節酶促反應速度及代謝過程,這種效應稱為別構效應。具有別構效應的酶稱為別構酶。別構酶常是代謝途徑中催化第一步反應或處于代謝途徑分支點上的一類調節酶,大多能被代謝最終產物所抑制,對代謝調
閔維方:應從制度上強化學術委員會學術權力
??? 一個文明的社會必定是高度重視大學之道的社會,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必然是對知識創造充滿期待的社會。改革開放30多年 來,我國大學教育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多種層次、多種形式、學科門類基本齊全的社會主義大學教育體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 建設培養了大
數字化時代的學術不端會讓個體學術征信破產
近日,《經濟學》(季刊)編輯部在其官網上發布了一則“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決定”。事情的起因是某校博士生在向該刊投稿過程中出現了學術不端行為,由此,編輯部震怒,出于“維護學術道德,樹立良好學風”的目的,對該投稿人給予嚴肅處理。 這份處理決定共包括四條處理意見,其中引起
舉報饒毅學術造假,竟然牽出學術圈的“驚天大瓜”
學術圈有一個不成文的“共識”:饒毅一出,就是大事。 但偏偏有人不信邪,向有關部門舉報饒毅,“罪名”還是科學家們的大忌:學術造假。 和饒毅同批被質疑“學術造假”的,還有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中國科學院裴鋼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以及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這一個兩個,都在領域內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