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黑碳氣溶膠及溫室氣體對亞洲季風的影響機制
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大氣中溫室氣體及氣溶膠含量的增加是造成人類世氣候和環境顯著變化的重要強迫因子。黑碳氣溶膠作為大氣溶膠的重要組成成分,主要產生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燃燒過程。它可直接通過吸收可見光到紅外波段范圍內的太陽輻射加熱大氣,是除溫室氣體以外對引起全球變暖最大的貢獻者。近年來由于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使得亞洲成為世界上黑碳排放的主要源區。觀測和模擬結果都表明黑碳氣溶膠對亞洲區域輻射收支、大氣環流和水循環有重要影響,但由于黑碳氣溶膠復雜的時空特性以及氣溶膠-輻射-云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它對亞洲夏季風的影響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人們對其作用機理缺乏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解小寧等利用降水變化的驅動和響應模式比對計劃(PDRMIP)框架下的9個全球海-氣耦合模式試驗結果,研究了10倍黑碳氣溶膠和2倍CO2對亞洲夏季風和降水的影響,對比分析了黑碳與CO2含量增加引起的區域氣候環境效應的異同。......閱讀全文
研究揭示黑碳氣溶膠及溫室氣體對亞洲季風的影響機制
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大氣中溫室氣體及氣溶膠含量的增加是造成人類世氣候和環境顯著變化的重要強迫因子。黑碳氣溶膠作為大氣溶膠的重要組成成分,主要產生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燃燒過程。它可直接通過吸收可見光到紅外波段范圍內的太陽輻射加熱大氣,是除溫室氣體以外對引起全球變暖最大的貢獻者。近年來由于人口增長和經
黑碳氣溶膠加劇空氣污染
以PM2.5為主要特征污染物的大氣復合污染問題是當前困擾我國的重大環境挑戰。近日,南京大學氣候與全球變化研究院、大氣科學學院符淙斌院士團隊丁愛軍研究組在地球科學著名期刊《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大氣中黑碳氣溶膠的
溫室氣體和氣溶膠屬性各異 但對降雨影響相似
近日報道,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國際太平洋研究中心(IPRC)和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顯示,盡管溫室氣體和氣溶膠有著截然不同的屬性,但其對降雨變化空間格局的影響卻驚人的相似。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在線版上。 人為的氣候變化大多來自溫室氣體和空氣污染物或氣溶膠的輻射
南亞黑碳氣溶膠加速青藏高原冰川物質虧損
12月1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了解到,科研人員從南亞黑碳氣溶膠影響區域降水的角度,分析其對青藏高原冰川變化的影響。研究發現,21世紀以來,南亞黑碳氣溶膠通過改變南亞季風水汽輸送,進而間接影響青藏高原冰川的物質補給。該成果發表在綜合性期刊《自然·通訊》上。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
南亞黑碳氣溶膠加速青藏高原冰川物質虧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06.shtm 科技日報訊 (記者頡滿斌)12月1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了解到,科研人員從南亞黑碳氣溶膠影響區域降水的角度,分析其對青藏高原冰川變化的影響。研究發現,21
稻田溫室氣體排放的碳-鐵耦合機制揭示
稻田土壤有機碳密度一般顯著高于旱地土壤,因此其有機碳礦化的加劇將向大氣釋放大量溫室氣體CO2,進而影響全球氣候變化。水稻根部表面通常沉積一層無定型鐵氧化物(簡稱為鐵膜,Fe plaque)。鐵膜處于稻田好氧/厭氧交替界面,并且鐵膜中的鐵主要以微生物能利用的活躍非晶質氧化鐵的形式存在,因此,鐵膜上
旅游業碳足跡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8%
科技日報北京5月7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7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國際旅游業的碳足跡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8%,是之前預計的近4倍。這一發現表明,旅游業去碳的努力,已不敵高能耗旅游需求的增加。 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為重要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之一,而國際旅游業規模
溫室氣體的檢測
溫室氣體的檢測?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中國加快完善全國碳交易市場
中新社北京6月13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13日在北京舉行的2018全國低碳日碳市場經驗交流活動上提出,要進一步完善試點碳市場制度設計,在保持試點碳市場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在條件成熟后逐步向全國市場進行過渡。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的報告《2017中國碳
高精度溫室氣體綜合探測衛星載荷云和氣溶膠成像儀交付
12月3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制的高精度溫室氣體綜合探測衛星載荷——云和氣溶膠成像儀(CAPC)正樣產品,通過了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航天八院)大氣環境項目辦組織的驗收評審。這是首臺交付的高精度溫室氣體衛星上載荷。 云和氣溶膠成像儀的主要任務與功能是獲取多角度多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