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奶粉雙十一促銷效果不大
當眾多的商家都在備戰“雙十一”之際,作為食品飲料行業中最“熱”的行業乳制品行業在這個“雙十一”也有點忙。 而據記者了解,在“雙十一”來臨之際,線下的商超以及電商渠道,不少乳企也加入到“雙十一”大戰中,這也讓原本價格下行的奶制品變得更加“便宜”。 北京的邵女士向記者表示,“之前就聽說大潤發超市在做牛奶買一送一的活動,昨(10日)天君樂寶的開菲爾酸奶是第二箱僅10元錢,挺實惠的,而且也不是快過期的牛奶。” 奶價低迷奶企“水深火熱”? 之前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的奶產品如今已經進入下降通道。 據全國范圍內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部分地區原奶的收購價格一直在3.6元/公斤至3.9元/公斤之間徘徊,而去年同期在5元/公斤左右。全國范圍內因此掀起牛奶降價促銷熱潮。 有業內人士表示,去年的“奶源荒”導致各品牌牛奶價格均出現暴漲,還出現部分單品斷貨的現象,價格被抬高很嚴重。但是在經歷了去年的奶荒困擾后,企業加大了奶牛的引進及大規模牧場建設......閱讀全文
專家表示奶粉雙十一促銷效果不大
當眾多的商家都在備戰“雙十一”之際,作為食品飲料行業中最“熱”的行業乳制品行業在這個“雙十一”也有點忙。 而據記者了解,在“雙十一”來臨之際,線下的商超以及電商渠道,不少乳企也加入到“雙十一”大戰中,這也讓原本價格下行的奶制品變得更加“便宜”。 北京的邵女士向記者表示,“之前就聽說大潤發超市
外資品牌奶粉違規促銷嚴重 多美滋美贊臣突出
如果新生兒出生一小時內開始母乳喂養,全世界會有100萬嬰兒幸免于各種疾病或營養不良。然而,嬰兒奶粉違規宣傳對母乳喂養造成了較大影響。昨天披露的一份調查顯示,多美滋、美贊臣等外資品牌奶粉違規促銷情況突出。 昨天,由維權網、騰訊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市消協,世界衛生組織等單位支持的“2010年中國
嬰幼兒奶粉集體“停漲”打折 連買帶送
歷來都是“漲”聲不斷的嬰幼兒奶粉近日開始罕見地集體打折。不管是在網上還是超市,都出現促銷潮,“滿300減80”、買奶粉送嬰兒車等廣告隨處可見,有品牌降幅甚至高達5折。業內人士分析,原材料成本降低、國外代購等原因攪動奶粉市場,加上夏季歷來都是奶粉銷售淡季,促成了商家大幅促銷。不過這次降價并非奶粉價
超市臨過期食品“躲”進促銷裝 價格便宜銷量不錯
最近,美國開出了一家名為Daily Table的超市,店里售賣的都是即將過期的食物。在店里,一家人買足整個禮拜的食材,只用大約200元人民幣。老外把臨界食品當專門的生意來做了,本地超市的臨界食品專柜生意又如何? 武漢晚報記者連日走訪發現,武漢大多超市的臨界食品專柜銷聲匿跡了。 臨界食品與
雅培曝“質量門” 寧波市場洋奶粉仍持續熱銷
雅培曝出“質量門”再次讓進口奶粉成為關注的焦點。記者昨日走訪了甬城部分超市和嬰幼兒奶粉銷售店,發現雅培已掀起一輪促銷浪潮。而雅培“質量門”也并未引發“洋奶粉”的信任危機,洋奶粉持續熱銷,價格也一路走高。 雅培奶粉未下架卻促銷 雅培曝出“質量門”事件后反應迅速,開始大力
洋奶粉漲價沒“規矩” 價格監管遇新課題
洋品牌奶粉或將掀起新一輪漲價潮的消息著實又讓奶粉市場緊張了一番。 記者調查發現,洋品牌聲稱漲價的原因無外乎原料成本升高、換包裝、配方升級等,可是追蹤近年來洋奶粉的價格游戲規則不難發現,從2006年到2009年,洋奶粉最高漲價幅度累計62%,年平均漲幅達到15.5%。消費者在質疑高提價率合理性的
美國奶粉市場:市場不火 質量無憂 價格不愁
外國品牌的嬰幼兒奶粉在中國可謂是炙手可熱,然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奶粉只是奶產品大家族中的“丑小鴨”,在本土市場需求狹小。美國本土的嬰幼兒奶粉大牌美贊臣,最大銷售市場竟然是中國而不是美國。 奶粉不火 在中國超市,奶粉的種類多種多樣,有嬰幼兒配方奶粉,有青少年補鈣奶粉,有成年人早餐奶粉
高端奶粉區別只在概念 成本相差不大價格貴幾倍
盡管居高不下的奶粉價格被最初攪局者揭開真實的面紗不足半年時間,但是引發奶粉集體降價的現象已在全國上演。然而,與線上線下齊降價的事實不同的是,雀巢、多美滋、飛鶴等奶粉廠家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沒有降價的政策推出,并稱線上降價是經銷商行為。 但是,記者發現, 價格戰正從線上蔓
“超市發”商品原價與促銷價格相同或涉嫌虛假打折
借著各種節慶促銷,用超值的特價商品來吸引消費者已經成為各家超市招攬顧客的法寶。但是,記者在“三八”節前夕隨機走訪了京城幾大超市后發現。有不少超市仍存在著虛標促銷價、特價商品不特價的情況。 現場目擊 原價與促銷價相同 在超市發雙榆樹店內二層的食品
國際奶源價格走跌進口囤積奶猛增 促銷難激喝奶熱
有消息稱,有奶制品出口商發布數據顯示,中國9月乳品進口同比有所下滑,全脂奶粉進口量下滑50%。本報昨日聯系該出口商了解情況,截至發稿前暫未獲回應。“全脂奶粉占比小,我國進口的主要是脫脂奶粉。今年1~9月已經進口了接近90萬噸奶粉,全年預計進口數量總體不會減少。”乳業專家王丁棉透露。 另一方面,